注册

刘哲

北京大学校长
刘哲
刘哲[公元1880年-1954年,北京大学校长(1927年8月—1928年6月)]+像 吉林长春市九台市人物
刘哲,1880年出生于吉林长春九台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人物,曾在政治、教育等领域留下足迹,尤其是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对北大的发展产生了独特影响 。
刘哲(1880-1954),字敬舆。1880年生于吉林永吉。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师范科、北京政法大学堂。历任吉林省议会议员、议长、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参议院议员、奉天法政专门学校校长、大总统府顾问、中东铁路理事、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1927年6月,张作霖组织军政府时,刘哲任潘复内阁教育总长兼京师大学堂校长、京大美专部学长。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中,因陪张作霖同行被炸成重伤。1928年12月29日,东北易帜后任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参议。1935年,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教育委员会委员长。西安事变后,1937年1月,去奉化溪口探望被幽禁的张学良。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参议员及驻会办事处委员、监察院副院长等职。1945年抗战胜利后,任长春铁路理事会理事。新中国成立前夕去台湾。1954年逝世,享年74岁。
刘哲出身于一个普通家庭,但自幼勤奋好学,展现出过人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青年时期,刘哲深受当时国内变革思潮的影响,意识到教育对于国家振兴的重要性,立志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他凭借自身的努力,获得了赴日本留学的机会,进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法政科学习 。在日本留学期间,刘哲接触到了西方先进的政治、法律和教育理念,这极大地拓宽了他的视野,也进一步坚定了他投身于推动国内变革的决心 。

学成归国后,刘哲积极投身政治活动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剧烈变革时期,军阀混战,局势动荡不安。刘哲凭借在日本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见识,逐渐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 。他在东北地方政治事务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与当时东北的一些重要政治人物建立了联系 。他积极参与地方的治理和建设,试图在混乱的局势中为家乡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在政治理念上,刘哲主张通过稳定地方秩序,发展教育和经济,来逐步实现国家的复兴 。他的这些主张在当时的东北地方政治中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

1927年8月,刘哲迎来了他人生中一个重要的任职——北京大学校长 。彼时的北京大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和传播新思想的重要阵地,在国内教育界和思想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当时的社会环境极其复杂,北京处于北洋军阀的统治之下,教育事业也受到了诸多政治因素的干扰 。刘哲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接手北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

在担任校长期间,刘哲努力维持北京大学的正常运转 。他深知教育对于国家未来的重要性,尽管外部环境恶劣,依然致力于保障教学秩序的稳定 。他积极与各方沟通协调,争取教育经费,为教师们提供相对稳定的教学环境,使得北大的教学工作在动荡时期没有中断 。在教学管理方面,刘哲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 。他认识到优秀的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因此积极聘请有真才实学的学者来校任教 。他广泛联络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以北大的学术声誉和自身的诚意,吸引了一批优秀人才加入北大教师队伍 。这些新加入的教师带来了不同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丰富了北大的学术氛围 。

在学术方面,刘哲鼓励学术研究的多元化 。尽管身处政治局势复杂的时期,他依然支持教师和学生们在学术上进行探索和创新 。他认为学术的繁荣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因此在北大营造了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 。他组织了各类学术讲座和研讨会,邀请国内外学者前来交流,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碰撞和融合 。在他的支持下,北大的一些学科在这一时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学术成果不断涌现 。例如,在人文社科领域,学者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同时也对西方先进思想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和借鉴 。

在学生管理方面,刘哲主张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他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认为良好的品德是学生成长的基础 。同时,他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实际能力 。在他的倡导下,北大的学生们不仅在学术上积极进取,还积极关注社会问题,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 。然而,刘哲的校长任期也面临着诸多争议 。由于他身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其施政难免受到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 。在一些决策上,他不得不考虑政治势力的因素,这使得部分师生对他产生了不满 。例如,在某些涉及学校发展方向的问题上,他的决策被认为过于偏向政治势力,而忽视了学校和师生的利益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那样艰难的时代背景下,刘哲为了维持北大的运转和发展,确实付出了努力 。

1928年6月,随着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刘哲结束了在北京大学校长的任期 。离开北大后,刘哲在政治上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他回归家乡,开始关注家乡的教育和社会建设 。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资源,在家乡创办学校,为家乡的孩子们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他深知家乡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支持,因此致力于在家乡普及教育,培养人才 。在他的努力下,家乡的教育事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有了上学读书的机会 。

除了教育事业,刘哲还积极参与家乡的公益事业 。他关注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家乡人民的生活条件 。他出资修建道路、桥梁,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在遇到自然灾害时,他积极组织救灾活动,为受灾群众提供帮助 。他的这些善举在家乡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赞誉 。

1954年,刘哲在家乡吉林长春九台逝世,结束了他波澜起伏的一生 。刘哲的一生,见证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巨大变革 。他在政治、教育等领域的经历,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尽管他的一些行为和决策在当时存在争议,但他为教育事业的付出,尤其是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为维持学校运转所做的努力,以及回归家乡后为家乡教育和公益事业的贡献,都不应被忽视 。他的故事,为后人了解中国近代历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 
上一篇:王皓下一篇:陆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落马官员
原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河南省委书记
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宋文帝刘义隆的第四子
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原中共中央委员
贵州省委原书记
中央政治局委员
宿城区人物
民国藏书家、文献学家
北京大学校长
杰出材料科学家
实业家,慈善家
埃及首任总统
北京大学校长
陶瓷艺术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大学校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