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逌[南北朝][?-580年,北朝北周宗室、文人]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武川县人物 北周滕王宇文逌:宗室余晖中的悲剧人物 宇文逌,字尔固突,出生于556年,籍贯为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鲜卑族身份的他,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第十五子。在北周复杂的政治与宗室体系中,宇文逌以其独特的经历,在历史上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印记。 宇文逌自幼便对书籍与文学创作展现出浓厚兴趣,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北周明帝武成元年九月十七日(559年11月2日),明帝宇文毓称帝后大封宗室,宇文逌被册封为滕国公,食邑万户,自此踏上了他的政治生涯。在北周武帝天和年间(566年-572年),宇文逌出任大将军,开始参与朝廷军事事务,积累军事经验。建德元年四月三日(572年4月30日),他晋升为柱国,地位进一步提升,在北周的军事与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建德三年正月一日(574年2月7日),宇文邕对宗室进行大规模册封,宇文逌晋爵为滕王,身份更为显贵,其政治影响力也随之扩大。 在军事方面,宇文逌有着不俗的表现。建德六年(577年),他作为行军总管,与齐王宇文宪一同率军征讨稽胡。叛军首领刘没铎派遣属下穆友镇守河西,宇文逌凭借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率军击败穆友,斩获敌军首级八千级,这是此次战役中的重大战果,也彰显了宇文逌的军事能力。战后,他回朝担任河阳总管,负责地方军事防务。宣政元年六月十六日(578年8月4日),宇文逌晋升为上柱国;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579年2月8日),他被任命为行军元帅,总管全部军事,肩负起率军攻伐南陈的重任,在南北对峙的军事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北周静帝大象元年五月二十七日(579年6月24日),朝廷下诏指定将荆州新野郡邑万户作为滕国的封地,宇文逌离开长安前往封国,原本以为能在封国安稳度日,然而风云突变。大象二年五月二十三日(580年6月20日),周宣帝宇文赟患病,紧急征召宇文逌和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等五位亲王入宫。五月二十五日(6月22日),刘昉、郑译企图假传诏书,让杨坚辅政,颜之仪坚决反对却未能阻止。五月二十六日(6月23日),杨坚成为假黄钺、左大丞相,掌握了朝政大权,百官皆听命于他。六月四日(7月1日),宇文逌等五王抵达长安时,周宣帝已去世。此时的北周朝廷,杨坚专权的局势愈发明显,他对北周宗室充满猜忌与防备。十二月二十日(581年1月10日),宇文逌与代王宇文达被隋文帝杨坚杀害,他的儿子怀德公宇文佑、箕国公宇文裕、宇文礼、宇文禧等人也未能幸免,一同被害,滕国封国被撤销。宇文逌最初谥号为“简”,杨坚篡位后,改谥为“闻”。 宇文逌在军事上的成就为北周政权的稳定与扩张做出了贡献,尤其是建德六年征讨稽胡的战役,其斩获颇丰,对打击叛军势力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人际关系上,他的父亲是北周奠基人宇文泰;兄长包括周明帝宇文毓、周孝闵帝宇文觉、周武帝宇文邕等。他的妻子是马称心,为滕国公夫人,出身于马服君赵奢之后。儿子有宇文佑、宇文裕、宇文礼、宇文禧等,皆在杨坚专权时被害。 关于宇文逌的谥号存在争议。史称他为滕闻王,《周书》中记载如此,但其墓志题名谥号为“间”,墓志正文为“闲”(“闲”为“间”的异体字),而《隋书》收录其文集时命名为《滕简王集》。“简”是美谥,“闻”为恶谥,一王两谥且墓志与史书有别,颇为可疑。有观点认为,宇文逌一生并无失德之举,且文才出众,又是周静帝的叔祖父,最初应获美谥“简”,杨坚篡位后,为掩盖自己杀害宗室的行为,才将宇文逌等兄弟五人改为恶谥。宇文逌生前著有《滕简王集》(《隋书》记载八卷,《新唐书》记载十二卷),可惜如今已失传,仅留存一首诗作,让后人得以一窥其文学风采 。宇文逌的一生,从宗室显贵到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见证了北周王朝的兴衰与覆灭,其命运令人感叹不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