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招[南北朝][?-580年,朝北周宗室、文人]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武川县人物 宇文招(?-580年8月24日 ),字豆卢突,鲜卑族。北周宗室大臣,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九子。 北周赵王宇文招:壮志未酬的宗室才俊 宇文招,字豆卢突,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第七子,母亲为姬妾王氏。他自幼聪慧过人,饱览群书,对文学创作有着浓厚兴趣,其文风深受庾信影响,词句多呈现出轻逸艳丽的风格。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凭借父亲宇文泰的功勋,宇文招获封正平郡公。北周建立后的明帝武成元年(559年),他晋封为赵国公。保定二年十一月一日(562年12月12日),宇文招被任命为柱国,并出任益州总管。在益州任职期间,他展现出卓越的治理才能,善于革新,对繁琐的规章制度多有精简与改进,赢得了当地百姓的赞誉。同时,他对佛教怀有深厚的喜爱之情,与兄长武帝宇文邕排斥佛教的态度截然不同,在佛道之争中,他常常站在佛教一方,还频繁参与佛教的各类活动仪式。此外,他还曾带兵平定叛乱,初露军事才华。 建德元年三月二十一日(572年4月19日),宇文招担任大司空一职,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2月14日),因大司马陆通去世,他转任大司马。建德三年正月一日(574年2月7日),北周武帝宇文邕对宗室进行大规模册封,宇文招晋爵为赵王。建德四年三月二十日(575年4月15日),他出任雍州牧。同年七月二十四日(8月15日),武帝东征北齐,宇文招担任后三军总管,参与到这场决定北周命运的战争中。建德五年十月四日(576年11月10日),武帝再次东征,宇文招率领一万步兵骑兵进攻北齐的汾州,在攻克北齐核心区域并州的战役中表现出色,战后升任上柱国。建德六年(577年),稽胡地区发生叛乱,宇文招作为行军总管,与齐王宇文宪一同率军征讨。他英勇作战,成功擒杀稽胡叛军首领刘没铎,平定了叛乱,为北周边境的稳定立下汗马功劳。宣政元年(578年),宇文招官拜太师,达到了他仕途的巅峰。 大象元年五月二十七日(579年6月24日),朝廷指定沼州襄国郡邑万户作为赵国的采邑,宇文招离开长安前往封国。然而,仅仅一年后,风云突变。大象二年五月二十三日(6月20日),周宣帝宇文赟患病,紧急征召宇文招和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等五位亲王入宫。五月二十五日(6月22日),刘昉、郑译企图假传诏书,让杨坚辅政,颜之仪坚决反对,并提议由宗室中年龄最长且德高望重的宇文招辅政,但未能阻止诏书被篡改。五月二十六日(6月23日),杨坚顺利成为假黄钺、左大丞相,掌控了朝政大权,百官皆听命于他。六月四日(7月1日),宇文招等五王抵达长安时,周宣帝已去世。 杨坚辅政期间,对宇文招等北周宗室诸王表面上礼遇有加,允许他们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实则暗中提防。杨坚觊觎皇位的野心日益明显,宇文招心怀忠义,暗自谋划诛杀杨坚,以挽救北周社稷。大象二年(580年)七月,他以饮宴为由,邀请杨坚前往赵王府。但杨坚赴宴时,身边护卫严密,宇文招始终找不到合适的下手时机,最终杨坚在亲信元胄的保护下离开了赵王府。随后,杨坚诬陷宇文招谋反,当年秋天,宇文招及其子德广公宇文员、永康公宇文贯、越国公宇文乾铣,以及宇文乾铣的弟弟宇文乾铃、宇文乾铿等人皆被杨坚诛杀,赵国封国也被撤销。 宇文招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有所建树,在文学领域也颇有成就,著有《赵平王集》十卷,虽已失传,但仅存的一首诗,依然能让人感受到他的文学才华,庾信曾对其文学才能给予极高评价,称其“发言为论,下笔成章,逸态横生,新情振起”。此外,宇文招为人仁厚,他的侍读谢贞因思念远在江南的母亲暗自落泪,宇文招得知后,于建德二年(573年)向周武帝恳请,最终让谢贞得以跟随南陈使者杜子晖返回故乡。 关于宇文招的谥号,存在一定争议。史称他为赵僭王,但《隋书》收录其文集时命名为《赵平王集》。有观点认为,宇文招一生并无失德之举,且文才出众,又是周静帝的叔祖父,最初应获美谥“平”,杨坚篡位后,为掩盖自己杀害宗室的行为,才将宇文招等兄弟五人的谥号改为恶谥“僭” 。宇文招的一生,充满了壮志豪情与无奈悲壮,他为保卫北周政权不惜以身犯险,却最终未能阻挡历史的车轮,其事迹令人感叹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