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明帝宇文毓[南北朝][公元534年-560年,北周第二位皇帝]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武川县人物 北周明帝宇文毓:短暂而璀璨的治国篇章 在北周的历史长河中,宇文毓虽在位时间短暂,却以其卓越的治国才能和独特的人格魅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一生,宛如一颗划过夜空的流星,虽转瞬即逝,却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宇文毓,小名统万突,出生于鲜卑族家庭,是北周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是周文帝宇文泰的庶长子,母亲为姚夫人。永熙三年(534年),宇文泰前往夏州,宇文毓诞生于统万城,故而得名统万突。自幼,宇文毓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质,为其日后的人生轨迹奠定了基础。 西魏大统十四年(549年),宇文毓被封为宁都郡公,食邑三千户,自此踏上了仕途之路。两年后,即大统十六年(551年),他开始代行华州政事,并被任命为开府仪同三司、都督宜州诸军事、宜州刺史。在任职期间,宇文毓展现出了出色的治理才能,积累了丰富的地方行政经验。西魏恭帝三年(556年),他被授任大将军,肩负起镇守陇山以西地区的重任,进一步彰显了其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 孝闵帝元年(557年)正月,宇文毓的弟弟孝闵帝宇文觉受禅继位,宇文毓随即升任柱国,并转任岐州诸军事、岐州刺史。在岐州任职期间,宇文毓施政有方,政绩斐然,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与感激,为他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和威望。 然而,北周的政治局势风云变幻。孝闵帝元年(557年)九月,晋公宇文护废黜孝闵帝。由于宇文护此时羽翼尚未丰满,不敢贸然自立,于是派遣使者前往岐州,迎接宇文毓回京继位。九月二十七日,宇文毓抵达京城。次日,他正式即天王位,并大赦天下囚犯,开启了他的统治生涯。 武成元年八月己亥日(559年10月1日),宇文毓深感称天王不足以威慑天下,遂改称皇帝。他追尊父亲宇文泰为文皇帝,同时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武成。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他对皇权的进一步强化和对国家统治的全面掌控。 宇文毓外表看似文弱,实则内心明敏且极有主见。他不甘心处处受制于宇文护,在宇文护假意归政后,毅然开始行使一部分权力处理国事,并积极推行改革。尽管兵权仍牢牢掌握在宇文护手中,但宇文毓的积极作为已然引起了宇文护的警觉。宇文护深知宇文毓不好控制,为了维护自己的专权地位,竟心生歹意,设法暗害宇文毓。 当时,有一个名叫李安的人,凭借精湛的厨艺获得宇文护的宠信,被提升为膳部下大夫。武成二年(560年)四月,宇文护暗中指使李安,在宇文毓的食物中下毒。四月庚子日(5月29日),宇文毓不幸中毒病危。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口授遗诏,将皇位传于四弟鲁国公宇文邕。次日,即四月辛丑日(5月30日),宇文毓在延寿殿与世长辞,年仅二十七岁。宇文毓死后,由于先帝口传遗诏,宇文护无奈之下,只得遵命立宇文邕为帝,即北周武帝。周武帝宇文邕登基后,追谥宇文毓为明皇帝,庙号世宗,并将其安葬于昭陵。 宇文毓不仅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在文学领域也颇有建树。他留下了诸多个人作品,如《贻韦居士诗》《和王褒咏摘花》《过旧宫诗》等。这些诗作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宇文毓即位后,对当时的名士韦敻极为礼遇尊敬。他曾写诗赠予韦敻,诗中写道:“六爻占卜避世,日月星少光明。颖阳推让超越远古,沧州一去不再回来。清香由摇动的秋兰佩饰传来,清风飘起了莲叶做成的衣服。坐在石上窥探仙洞,乘坐小筏在水边岩石上下钓。岭上的青松直立干尺,岩上的清泉百丈高飞。姑且登上平乐观,远望首阳山上的薇菜。怎么能够等同四位隐士,请 来参与我日理万机。”韦敻收到诗后,写诗回复宇文毓,表示愿意按时入朝拜见。宇文毓得知后非常高兴,下令官府每日供应河东酒一斗给韦敻,并尊称他为“逍遥公”。这段轶事,不仅体现了宇文毓对人才的尊重和渴望,也展现了他与文人雅士之间的深厚情谊。 在为政举措方面,宇文毓展现出了卓越的治国才能。在政治上,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他为人宽容,与群臣相处融洽,君臣关系相对和谐,因此威望日益提升。宇文毓极具能力和主见,尽管是由宇文护扶持上台,但他并不愿成为傀儡皇帝,急于亲自理政。武成元年(559年)正月二十一日,宇文护上表归政,宇文毓随即开始亲自主持政事。他注重节俭,反对奢华浪费,严禁使用丝绸锦绣雕刻之物,大力整治官吏贪污之风,致力于营造清明的吏治环境。 在军事上,武成元年(559年)三月,吐谷浑侵犯北周边境,宇文毓果断应对,于三月二十三日派大司马、博陵公贺兰祥率军讨伐吐谷浑。五月,贺兰祥不负所望,成功攻克洮阳、洪和二郡,迫使吐谷浑仓皇逃走,有力地捍卫了北周的边境安全。 在文化方面,宇文毓即位后,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他召集了公卿以下八十余位有文学修养的人士,在麟趾殿校刊经史典籍。同时,组织人员采辑众书,从伏羲、神农时代开始,一直到魏末,精心编成《世谱》,全书共五百卷。宇文毓本人博览群书,擅长写文章,著有文章十卷流传于世。这些典籍的校刊和编纂,极大地推动了当时学术文化的繁荣发展。此外,他在位期间积极推动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汉族文化逐渐深入少数民族文化之中,为北周武帝进一步学习汉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中华文化的大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行政方面,明帝二年(558年)正月二十三日,宇文毓对地方行政区域进行了调整,下令在雍州设置十二个郡,同时在河东设置蒲州,在河北设置虞州,在弘农设置陕州,在正平设置绛州,在宜阳设置熊州,在邵郡设置邵州。同年三月,他对地方官职名称进行了改革,将雍州刺史改为雍州牧,京兆郡守改为京兆尹。此外,他还以广业、修城二郡设置康州,在葭芦郡设置文州。四月,从长安分出万年县,将其治所设在京城。这些行政举措,进一步优化了北周的地方行政管理体系,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后世对宇文毓的评价颇高。令狐德棻在《周书》中评价他:“帝宽明仁厚,敦睦九族,有君人之量。幼而好学,博览群书,善属文,词彩温丽。”又说:“世宗宽仁远度,睿哲博闻。处代邸之尊,实文昭之长。豹姿已变,龙德犹潜。而百辟倾心,万方注意。及乎迎宣黜贺,入纂大宗,而礼貌功臣,敦睦九族,率由恭俭,崇尚文儒,亹亹焉其有君人之德者矣。始则权臣专制,政出私门;终乃鸩毒潜加,享年不永。惜哉!”还称赞他“治有美政,黎民怀之” 。这些评价,充分肯定了宇文毓在品德、学识、治国理政等方面的卓越表现,也对他英年早逝深感惋惜。宇文毓虽在位时间短暂,但他的功绩和影响却长久地留存于历史之中,成为北周历史上一位令人铭记的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