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逸豆归[晋][东晋时期北方宇文部鲜卑的最后一位首领]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武川县人物 宇文逸豆归,其确切的生卒年份已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是十六国时期鲜卑宇文部的末代首领。 起初,宇文逸豆归担任宇文部东部大人这一职位。后来,他驱逐了部落首领宇文乞得龟,自立为宇文部的新主。这一篡位之举引发了诸多动荡,前燕的慕容皝得知后,立即兴兵讨伐。面对慕容皝的大军压境,宇文逸豆归心生畏惧,无奈之下,只能向慕容皝求和,暂时平息了这场战火。 东晋建元二年(344年),局势再度风云变幻。宇文逸豆归在与前燕的交锋中兵败如山倒,无奈之下,只能踏上逃亡之路,先后逃至漠北以及高丽等地。然而,关于他此后的命运,历史记载戛然而止,他最终不知所终,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在诸多史籍中,对于宇文逸豆归的记载存在一些差异。《周书》将他的名字记作侯豆归,书中提到,葛乌菟的后代中有一位叫普回的,从普回开始“九世至侯豆归,为慕容皝所灭” (《周书》卷1《文帝纪上》)。自此,“鲜卑众散为宇文氏,或为库莫奚,或为契丹” (《辽史》卷63《世表》) 。而《隋书》则将其名字记载为俟豆归,如“宇文述,字伯通,代郡武川人也。本姓破野头,役属鲜卑俟豆归,后从其主为宇文氏。父盛,周上柱国。” (《隋书·卷六十一·列传第二十六》) 。 关于宇文逸豆归登上宇文部首领之位的过程,史籍中存在两种不同的说法。《资治通鉴》记载,在333年,身为宇文部东部首领的宇文逸豆归,驱逐了当时的部落主宇文乞得龟,从而自立。慕容部鲜卑首领慕容皝得知此事后,立刻出兵声讨。面对慕容皝的强大军事压力,宇文逸豆归心生恐惧,最终选择请和。但《魏书》的记载却有所不同,称是“逸豆归杀乞得龟而自立” 。 慕容皝的庶兄慕容翰,曾经逃奔到宇文部寻求庇护。然而,在宇文逸豆归掌权后,慕容翰逐渐受到猜忌,无奈之下,他只能重返慕容部。慕容翰对宇文逸豆归有着自己的评价,他称宇文逸豆归是“篡窃得国,群情不附” ,还说其“性识庸暗” 。同时,他指出当时的宇文部存在严重问题,“将帅非才,国无防卫,军无部伍” 。 343年,宇文逸豆归派遣他的丞相莫浅浑,率领大军攻打前燕(前燕的前身是慕容部)。但莫浅浑过于轻敌,结果在战场上遭遇惨败,自己仅仅捡回一条性命,所率领的士卒则全部被燕军俘虏。到了第二年(344年),前燕决定出兵攻打宇文逸豆归,以报一箭之仇。燕军势如破竹,迅速攻下了宇文部的都城。宇文逸豆归在这场战争中一败涂地,只能逃往漠北。关于他的最终结局,一种说法是他死在了漠北。随着宇文逸豆归的逃亡,曾经强盛一时的宇文部也随之散亡。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宇文逸豆归在位时曾依附后赵,所以在前燕攻打宇文部时,后赵天王石虎曾出兵相救。然而,可惜的是,赵军尚未赶到,宇文部就已经宣告灭亡。 不过,《魏书》对于这场战役的记载却存在差异。《魏书》称该战役发生在345年,战役的结果是宇文逸豆归远遁漠北,后来又逃往高句丽。慕容皝则将宇文部的部众五万余落,迁徙至昌黎(今辽宁朝阳市)。经此一役,宇文部彻底散灭,消失在了历史的舞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