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俭[南北朝][?-578年]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武川县人物 北周谯王宇文俭:宗室才俊的短暂人生 宇文俭,字侯幼突(墓志记载为“侯纽突”,体现当时译音无定字现象),550年出生于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为鲜卑族。他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第十子,身为北周宗室,其命运与北周的政治军事发展紧密相连。 武成元年(559年)九月,北周明帝宇文毓称帝后大封宗室,宇文俭被册封为谯国公,食邑万户,正式踏上政治舞台。天和二年(567年)六月,北周武帝宇文邕将大将军、谯国公宇文俭晋升为柱国,提升了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天和五年(570年)七月,宇文俭被委以重任,出任益州总管,开始治理一方。在益州的四年任期内,他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极为重视人才,广纳贤才。独孤藏就深受其赏识并为其所用,当独孤藏离职时,当地吏民因不舍而落泪,由此可见宇文俭用人之明。 建德三年(574年)正月,宇文俭迎来命运的又一次转变,他与其他七位兄弟一同晋爵为王,宇文俭成为谯王,身份更为显贵。建德五年(576年)十月,北周武帝宇文邕率军东征北齐,宇文俭随军出征,被任命为左一军总管。战场上,他指挥若定,率领军队成功攻占北齐的永固城,立下赫赫战功。建德六年(577年)四月,因在战争中的出色表现,宇文俭被任命为大冢宰,位高权重。同年十一月,稽胡地区发生叛乱,宇文俭又以行军总管的身份,随齐王宇文宪出征平叛。面对据守河东的胡人天柱,宇文俭毫不畏惧,率军奋勇进攻,一举斩首三千级,为平定叛乱立下大功。 然而,天妒英才。建德七年(578年)二月五日(墓志记载,《周书》《北史》记载为二月六日,经考证应以墓志为准,因当年三月才改元宣政,本传记载有误),宇文俭在洛阳不幸去世,年仅二十八岁。他的离世让北周朝廷深感惋惜,朝廷追赠他为使持节、上柱国、大冢宰,并兼任并、晋、朔、燕、幽、青、齐、冀、赵、沧、瀛、恒、潞、洺、贝十五州刺史,谥号“忠孝”。同年三月十七日,宇文俭被安葬于雍州泾阳县西乡始义里,其墓遵循“墓而不坟、不封不树”的规制。 宇文俭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在政治与军事领域都留下了深刻印记。在政治上,他治理益州政绩斐然,用人得当;军事上,他参与的两次重大战役都表现出色,为北周的稳定与扩张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的事迹在后世也备受关注,1993年12月,他的陵墓在咸阳市被发现,位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候机楼西侧停机坪西南部。其陵墓为斜坡式带天井土洞墓,总长50米、深11米,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组成,出土文物166件,包括陶器、玉器、铜器、铁器及墓志等,这些文物为研究宇文俭及北周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