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薛道衡

中国古代十大悲情才子
薛道衡[隋][公元540年-609年,中国古代十大悲情才子] 山西运城市万荣人物
薛道衡:隋代文坛巨擘的跌宕人生
在隋代的历史长河中,薛道衡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字玄卿,出生于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是北魏常山太守薛孝通之子,历经北齐、北周、隋三个朝代,在文学与政治舞台上均有着独特的表现。

少年孤苦,崭露文学天赋
薛道衡生于东魏孝静帝兴和二年(540年),不幸的是,六岁时父母双亡,成为了孤儿。但孤苦的身世并未阻碍他对知识的渴望,反而促使他更加专精好学。13岁时,他研读《左传》,有感于子产辅佐郑国的卓越功绩,创作了《国侨赞》。这篇文章辞藻华美,展现出非凡的思致,时人皆称其为奇才,从此,薛道衡凭借文才在世间崭露头角。

北齐时期,薛道衡待诏文林馆,兼任主客郎,负责接待北周及陈的使者。在此期间,他与当时文坛的才子李德林、卢思道等频繁往来,相互切磋文学技艺,声名逐渐远扬。

北齐灭亡后,周武帝任用薛道衡为御史二命士。然而,薛道衡自觉未受重用,毅然弃官回到乡里。但不久后,他再度踏入仕途,担任州主簿,随后又升任司禄上土。

文帝时期:仕途起伏与政治远见
杨坚担任丞相时,薛道衡投身于大将军梁睿府下,参与平定王谦之乱。之后,他又随大军出征突厥。凯旋回朝后,被任命为内史舍人,仕途开始出现转机。当时,薛道衡还兼任聘陈主使,多次前往江东。在与陈朝的交往中,他深入了解了陈朝的腐败状况,敏锐地察觉到陈朝的衰落之势,于是多次上奏隋文帝,主张对陈朝采取强硬态度,要求其“责以称藩”,实则怀有灭陈、统一南方的意图。

隋文帝开皇八年(588年),薛道衡被任命为淮南道行台吏部郎,跟随晋王杨广、宰相高颎出兵伐陈,并专门负责掌管军中的文翰事务。隋军临江之际,高颎询问薛道衡:“此番出兵,能否攻克江东,你且说说看。”薛道衡分析道:“但凡讨论大事的成败,首先需从至理层面进行判断。《禹贡》所记载的九州,本就是王者的封域,如今南北分裂已久,战争不断。否极泰来,从运数上看,隋军必胜,此其一;有德者昌盛,无德者灭亡,自古朝代的兴亡皆遵循此道。我隋主上躬行恭俭,忧心政务,而陈叔宝却大兴土木,沉迷酒色。此其二;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用人,陈朝重用小人,任命将领也非贤才,此其三;陈朝的兵力不过十万,西起巫峡,东至沧海,分兵防守则势力分散且薄弱,集中兵力则顾此失彼,此其四。”高颎听完,欣然叹服,称赞道:“你对成败的分析,事理分明,让我豁然开朗。本以为你只是凭借才学,没想到在谋略方面也如此出色!”由此可见,薛道衡对当时局势的分析极具见地,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

在隋文帝时期,薛道衡备受信任,多年来担任机要职务。当时的名臣如高颎、杨素等,都对他敬重有加,他的名声也因此大振,一时无双。皇太子及诸王都争相与他结交,引以为荣。然而,这份荣耀却为他日后得罪晋王杨广埋下了隐患。

以文获罪:炀帝时期的悲剧结局
薛道衡曾与晋王杨广一同参与伐陈,杨广对他的文才极为爱慕。隋文帝时,薛道衡遭人弹劾在朝中结党,被除名并流放岭南。当时晋王杨广坐镇扬州,听闻此事后,秘密派人前往长安告知薛道衡,让他取道扬州前往岭南,打算等他到达扬州后,上奏皇帝将其留在幕府中。但薛道衡厌恶杨广的为人,并未听从,而是选择了江陵道。

杨广即位后,薛道衡从地方回到京师。隋炀帝起初对薛道衡仍有一丝爱慕之意,本打算任命他为秘书监这一显要职位。然而,薛道衡不识时务,呈上了一篇《高祖文皇帝颂》。隋炀帝看后,勃然大怒,对大臣苏威说:“道衡极力赞美先朝,这与《鱼藻》的含义相同。”《鱼藻》是《诗经》中的一篇,据《诗序》所言,此诗通过歌颂周武王来讥刺周幽王。薛道衡是否有此意图不得而知,但隋炀帝猜忌心极强,自然无法容忍这样的文章,从此便产生了杀害薛道衡的念头。

当时,薛道衡的朋友司隶刺史房彦谦(唐初名臣房玄龄之父)察觉到隋炀帝对薛道衡的恶意,便劝说薛道衡杜绝宾客往来,闭门自守,以求保全自身。但薛道衡并未放在心上。有一次,朝臣们讨论新令,争论不休,薛道衡随口说道:“如果高颎还在世,这新令早就制定并施行很久了。”薛道衡的文人气质使他言辞较为尖刻,此话一出,当即有人密报给隋炀帝。

高颎在杨广与杨勇争夺太子之位的斗争中,站在了杨勇一边,因此得罪了杨广。薛道衡公然表达对高颎的崇敬,隋炀帝自然无法容忍。此时,恰逢大臣裴蕴担任御史大夫,他深知隋炀帝厌恶薛道衡,便上奏弹劾,称:“道衡自负才华,倚仗旧恩,心怀无君之心。每次诏书下达,便在私下非议,将过错归咎于国家,妄图制造祸端。论其罪名,看似隐晦,但探究其情意,实则极为悖逆。”隋炀帝览奏后大喜,称赞裴蕴说:“你对他悖逆之心的论断,正合我意。”随即下令将薛道衡逮捕审讯,最终逼令其自尽。

薛道衡自幼便专注于文章字句的雕琢,他喜欢在静谧的环境中构思创作。史书记载:“道衡每至构文,必隐坐空斋,踢壁而卧,闻户外有人便怒,其沉思如此。”他尤其擅长作诗,其《出塞诗》中“绝漠三秋幕,穷阴万里生。寒夜哀笛曲,霜天断鸿声”,描绘出边地的悲凉氛围,又蕴含着粗犷壮大之气,体现了北朝文风的特点。同时,由于多次出使江南陈朝,薛道衡深受南方文风影响,如他的《昔昔盐》一诗,辞采绚丽,对仗工整,描写细腻,其中“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一句,更是成为千古吟诵的名句。当时,薛道衡的诗名极盛,《隋书》记载:“江东雅好篇什,陈主犹爱雕虫,道衡每有所作,南人无不吟诵焉。”南方文风极盛之地都对道衡的诗作推崇备至,足见其诗歌成就之高。

薛道衡去世后,其文集七十卷曾在世间流传,但后来逐渐散失。明人辑有《薛司隶集》,后人可从中略窥这位隋代大文豪的风采。

轶事典故:才情与“迂诞”的交织
薛道衡出身世家,自幼天资聪慧,成年后文名远扬,与卢思道、李德林齐名,堪称一代文章宗师。他历经北齐、北周和隋三朝,大部分时间都在秘书岗位上任职。他写文章时极为专注,“每至构文,必隐坐空斋,蹋壁而卧,闻户外有人便怒”;而且每有文章问世,人们“无不呤诵焉”。隋文帝杨坚每次谈及他,总会说:“薛道衡作文书很合我意。”

薛道衡不仅擅长写作,还颇具政治远见和军事谋略。北齐末年,他多次建议执政者采取应对北周侵犯的策略,可惜这些极具前瞻性的意见未被采纳,后来北齐果然被北周所灭。开皇八年(588年),隋文帝下令伐陈,担负指挥重任的高颎特意找来薛道衡,让他分析和预测战争形势。薛道衡纵论天下态势,明确指出隋必胜、陈必亡,彻底打消了高颎心头的疑虑。高颎对薛道衡说:“你对成败的分析,事理分明,让我豁然开朗。本以为你只是凭借才学,没想到在谋略方面也如此出色。”

然而,人有所长,必有所短,薛道衡也不例外。隋文帝杨坚评价他“迂诞”,即为人迂阔,不懂变通。隋文帝曾多次告诫他,可薛道衡始终未能改变(或许更准确地说是不愿改变),最终因此招来灾祸。

隋文帝开皇年间,薛道衡因受株连被除名,流放岭南。晋王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时任扬州总管,想拉拢他,便派人传话,让他取道扬州去岭南,打算启奏文帝,将他留在身边。但薛道衡向来看不惯杨广的为人,不愿前往晋王府,于是选择了江陵道,不给杨广面子。杨广即位后,外放他到番州做刺史。薛道衡又不与杨广合作,仅过了一年多,便上表请求退休。杨广同意他回京,并打算留他担任秘书监。

薛道衡回京后,却呈上了一篇长文《高祖文皇帝颂》,对已仙逝的隋文帝极尽赞颂之词。杨广读了此文,极为恼怒,对大臣苏威说:“薛道衡极力赞美先朝,和《鱼藻》的用意相同。”但杨广当时隐忍未发,只是安排薛道衡担任司隶大夫,随后寻找机会给他安上罪名,治他的罪。可薛道衡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处境的危险。司隶刺史房彦谦是薛道衡的朋友,眼见他大难临头,便劝他“杜绝宾客,卑辞下气”,要他谨慎行事,但他并未听从。有一次朝廷议定新的律令,议论许久都没有结果,薛道衡便对同僚说:“要是高颎不死,新律早就制定并且颁布实行了!”高颎是文帝朝的宰相,十分能干,后因得罪杨广被处死。此话传到杨广耳中,他怒不可遏,当即把薛道衡传来责问:“你怀念高颎吗?”于是下令逮捕他,并给他安上“悖逆”的罪名,命他自尽。他的妻子儿女也受到牵连,被流放到新疆的且末。

薛道衡如此“迂诞”,始终不给杨广面子,最终招来灾祸,虽令人惋惜,但也在情理之中。给他定“悖逆”的罪名,显然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一介书生,手无兵权,根本不可能心怀叛逆、起兵造反。他不过是不愿意讨好权贵,不愿卖身投靠罢了。如果他处世圆滑,善于阿谀奉承,不用心琢磨事而专心琢磨人,自然不会如此“迂诞”,也不会遭此大祸。薛道衡的悲剧,与其说是他个人的悲剧,不如说是旧时代忠直耿介之士的共同悲剧。

说到薛道衡的“迂”,《隋唐嘉话》等野史笔记记载了一则咏诗的故事,很能反映他的性格特点。隋炀帝杨广爱好文学,且才华横溢,他曾对臣下说:“人们都认为我是靠父祖才当上皇帝的。即使让我同士大夫比试才学,我还是天子。”在这种心态下,他自然无法容忍别的文士在诗文上超过自己。有一次,朝廷聚会上,有人出题以“泥”字押韵,众大臣绞尽脑汁都没有佳作。隋炀帝率先作了一首押“泥”字韵的诗,众人惊叹不已。薛道衡也作了一首,其中“空梁落燕泥”一句尤为出色,众人纷纷高呼厉害,这自然引起了隋炀帝的嫉妒。据说薛道衡临刑前,炀帝曾问他:“你还能写出‘空梁落燕泥’这样的诗句吗?”后人依据此类记载,将薛道衡之死视为诗祸,虽然这与事实不符,但也能从中看出薛道衡个性狷介,不善于矫饰,更不愿扭曲本性去迎合他人,这无疑也是一种“迂诞”的表现。

亲属成员:名门之后的家族脉络
薛道衡的家族渊源深厚。他的天祖薛强,字公伟,在前秦担任大司徒,被封为冯翊宣公;高祖薛辩,字元伯,为北魏雍州刺史、汾阴武侯;曾祖薛湖,曾任仇池镇将;祖父薛聪,官至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延州刺史,谥号简懿;父亲薛孝通,担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青郑二州刺史。

薛道衡的儿子薛收,在唐朝官至太常卿、上柱国,被封为汾阴献公。女儿薛婕妤,成为唐高祖李渊的妃子。

个人作品:文学成就的璀璨结晶
诗作赏析——《昔昔盐》
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
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盘龙随镜隐,彩凤通帷低。
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

《昔昔盐》是一首闺怨诗。诗的前四句描绘了春末夏初的景色,引出了独守空闺的思妇。接着四句,用秦罗敷采桑、窦滔妻织锦等典故,比喻思妇的孤独。随后八句细腻地刻画了思妇的悲苦情状,通过景物衬托,将思妇的思念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以问句结尾,直白地表达出思妇内心的埋怨。这首诗与其他闺怨诗相比,并无太多新意,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这两句堪称神来之笔。昏暗的窗户上悬挂着蛛网,空荡荡的梁上落着燕泥,在工整的对偶和精准、生动的语言运用中,将房屋的冷落以及思妇极度凄凉悲苦的心情刻画得入木三分。传说大业五年(609年),薛道衡即将被处死时,隋炀帝问他:“你还能写‘空梁落燕泥’这样的诗句吗?”正因隋炀帝嫉妒薛道衡的诗才,特意提及这句诗,使得它成为千古名句。这两句诗常被用来形容人去楼空、好景不再的情景。

诗文全集
薛道衡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如《出塞二首》,展现了边塞的雄浑风光与战争场景,“高秋白露团。上将出长安。尘沙塞下暗。风月陇头寒”,描绘出边塞的肃杀之气;《昭君辞》则以昭君出塞为题材,抒发了昭君的哀怨之情,“我本良家子。充选入椒庭。不蒙女史进。更失画师情”,道出了昭君的无奈与悲哀;《豫章行》描绘了江南的壮丽景色与风土人情,“江南地远接闽瓯。山东英妙屡经游。前瞻叠障千重阻。却带惊湍万里流”,展现出江南山水的雄奇。此外,还有《奉和月夜听军乐应诏诗》《奉和临渭源应诏诗》《秋日游昆明池诗》等众多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薛道衡卓越的诗歌创作才华。

薛道衡,这位隋代的文学巨擘,虽然在政治上遭遇了悲惨的结局,但他的文学成就却永载史册。他积极探索,融合南北诗歌之长,为隋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作品至今仍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上一篇:薛稷下一篇:薛收
浙江省委原书记
元朝女诗人
革命烈士
岭表大宗,传阳明学入粤
中国古代十大悲情才子
中国唐朝初年名将
初唐四大书法家,唐朝宰相
唐朝十八大学士
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隋朝末代皇帝
隋朝名将
隋朝开国皇帝
被宇文化及拥立的傀儡皇帝
隋炀帝杨广之孙
隋朝第二位皇帝
中国古代十大悲情才子
大许国皇帝宇文化及之弟
隋朝末年群雄之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中国古代十大悲情才子
初唐四大书法家,唐朝宰相
唐朝十八大学士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