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薛收

唐朝十八大学士
薛收
薛收[唐][公元591年-624年,唐朝十八大学士]+像 山西运城市万荣县人物,唐朝初期战略家、谋臣。
薛收:唐初谋臣的璀璨流星
在隋末唐初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薛收宛如一颗璀璨却短暂的流星,以其卓越的智谋和忠诚的品格,在短暂的人生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字伯褒,出生于蒲州汾阴(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是隋朝内史侍郎薛道衡之子,却在唐朝初期展现出非凡的才华,成为唐太宗李世民麾下的得力谋臣。

出身名门,成长于熏陶之中
薛收的生父薛道衡,在隋朝官至内史侍郎,以文学才华著称于世。薛收自幼便过继给本家薛孺。薛孺擅长文史,为人正直清廉,在隋朝为官。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薛收自幼便养成了孝顺父母的品德,同时刻苦钻研学问。十二岁时,他便能写出优秀的文章,与族兄薛德音、侄子薛元敬一同闻名于世,被世人称为“河东三凤”。其中,薛收被赞为“长雏”,其才华之出众可见一斑。王无功曾评价薛收的赋“韵趣高奇,词义晦远。嵯峨萧瑟,真不可言”,足见其文学造诣之深厚。

然而,命运对薛收一家并不眷顾。薛道衡因奏对不合隋炀帝心意,被赐死,此事令天下人皆为其鸣冤。薛收悲愤之下,发誓不仕于隋,这也为他日后投身唐朝埋下了伏笔。

乱世投明主,崭露头角
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拉开了推翻隋朝统治的序幕。薛收听闻消息后,毅然进入首阳山,准备聚集人马响应起义。但不幸的是,蒲州通守尧君素察觉了他的计划。尧君素深知薛收是孝子,为了逼迫他就范,将薛收的生母囚禁在城中。薛收无奈之下,被迫回城。

不久后,尧君素意图投靠王世充,薛收坚决不愿随从。他冒着生命危险,潜逃出来,最终投奔了李渊。薛收归唐后,很快受到李渊部属房玄龄的赏识。房玄龄独具慧眼,将薛收推荐给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李世民听闻后,立刻召见薛收,询问时政要事。薛收在李世民面前,纵论天下大势,其见解深刻,分析透彻,句句都契合李世民的心意。李世民大喜,当即授予他秦王府主簿之职,同时兼任陕东道大行台金部郎中。

当时,天下群雄逐鹿,李世民频繁率军南征北战。在军事和民政事务中,大量的檄文布告都出自薛收之手。他才思敏捷,下笔如有神助,常常在马上便能口占文辞,一气呵成,且无需修改,其文思之流畅令人惊叹。

奇谋定乾坤,功勋卓著
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率军讨伐占据洛阳的王世充。就在双方激战正酣之时,活动于河北地区的窦建德率领大军前来救援王世充,战场形势瞬间变得异常紧张。李世民的部将们面对这一突发状况,纷纷劝说他退军,以观察敌军的形势。然而,薛收却力排众议,提出了截然不同的建议。

薛收认为:“王世充占据东都洛阳,府库充盈,其军队皆为江淮地区的精锐之士,所面临的困境仅仅是粮食匮乏,因此才急于求战却无法如愿,被我军所牵制。如今窦建德亲自率领大军前来救援,必然会迅速转运粮草,以相互补给。倘若让这两股势力联合稳固,那么伊、洛之间的胜负便难以在短时间内决出。我军不如督促诸将,严密防守营垒,深挖沟堑,加强防御,告诫将士切勿轻易出兵。大王您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占据成皋之险,厉兵秣马,严阵以待,截断窦建德的进军之路。窦建德的军队远道而来,疲惫不堪,而我军以堂堂之阵迎击,一战便可将其击败。不出十天,定能将王、窦二贼擒获于麾下。”

李世民听取了薛收的建议,认为此计甚妙。随后,他依计而行,果断出击。最终,李世民的军队成功击败了窦建德,王世充见大势已去,也随之投降。李世民顺利擒获了窦建德和王世充,取得了这场关键战役的全面胜利。

李世民进入洛阳后,目睹隋朝宫室的奢华,不禁感叹隋炀帝的无道,竟耗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来满足自己的奢侈欲望。薛收趁机进言,援引前朝因奢侈而衰败、因节俭而昌盛的事例,劝谏李世民要以史为鉴。他说:“殷纣王因建造峻宇雕墙而亡国,唐尧因居住土阶茅茨而使国家昌盛。秦始皇大兴阿房宫,导致秦朝迅速灭亡;汉文帝罢建露台,使得汉朝国运长久。后主隋炀帝未能明察此理,一味地崇尚奢侈暴虐,最终身死他人之手,被后世所嘲笑,这样的奢华又怎能长久保住国家呢?”李世民对薛收的这番言论极为赞赏,更加认可他的才学与见识。

回师长安后,李世民论功行赏,拜封薛收为天策府记室参军。此后,薛收又跟随李世民平定刘黑闼之乱。在这场战役中,薛收同样立下战功,被封为汾阴县男。平日里,薛收也极为尽责。李世民一度经常外出游猎,薛收认为此举不利于国家治理和自身形象,便上书劝谏。李世民深知薛收是出于对自己和国家的忠诚,将他视为知己,并赏赐黄金四十铤,以表彰他的直言进谏。

英年早逝,太宗痛惜
武德七年(624年),薛收不幸身患重病。李世民得知后,极为关切,多次派遣使者前去问候,使者往来于道路,络绎不绝。李世民还特意命人用轿子将薛收抬到府中,亲自为他披上衣服,与他深情叙谈往事。然而,薛收的病情日益沉重,最终还是病逝了,年仅三十三岁。

薛收的离世,让李世民悲痛万分。他痛哭流涕,为失去这样一位得力的谋士和亲密的战友而深感惋惜。李世民不仅遣使吊祭,还赏赐帛300段,以表达对薛收的追思之情。后来,李世民为秦王府属十八学士画像时,曾感慨薛收过早离世,未能列于其中。

李世民即位成为唐太宗后,依然对薛收念念不忘。他曾对房玄龄说:“倘若薛收还在世,朕必定会任命他为中书令。”贞观七年(633年),太宗追赠薛收为定州刺史。唐高宗即位后,又追赠他为太常卿,并让他陪葬于昭陵,以彰显他对唐朝的卓越贡献。

薛收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在唐初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以卓越的智谋辅佐李世民,为唐朝的统一和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忠诚、才学和远见卓识,不仅赢得了李世民的敬重与信任,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光辉的印记,成为唐初那段波澜壮阔历史中的一颗耀眼星辰。 
上一篇:薛道衡下一篇:杨贵妃杨玉环
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士
中国古代十大文豪
中国古代十大文豪
唐代风水大师
唐宪宗时期殿中侍御史
吐蕃王朝第33任赞普
唐朝宰相
唐朝开国皇帝
初唐文坛革新先驱
唐朝第二位皇帝
唐朝第十八代皇帝
刚正谏臣
浙江省委原书记
元朝女诗人
革命烈士
岭表大宗,传阳明学入粤
中国古代十大悲情才子
唐朝十八大学士
中国唐朝初年名将
初唐四大书法家,唐朝宰相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中国古代十大悲情才子
唐朝十八大学士
初唐四大书法家,唐朝宰相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