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麦康森

中国工程院院士
麦康森
麦康森[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像 广东茂名市化州市人物
麦康森,男,汉族,1958年10月1日出生,广东化州市杨梅镇人,民革成员,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家、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一级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十三届委员会委员。
麦康森,1958 年 10 月 1 日出生于广东化州市,是中国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领域的杰出专家,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院士,以其卓越的科研成就、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对行业发展的深远影响而备受赞誉。
麦康森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家中兄弟姐妹众多。在他幼年时,父亲因病卧床,家庭的重担便落在了母亲一人肩上。接踵而至的自然灾害,更是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父亲最终在他 4 岁时无奈离世。尽管生活困苦,母亲却始终坚持让麦康森兄弟继续上学。麦康森也十分争气,凭借着天生的聪颖和自身的努力,学习成绩在学校一直名列前茅,他深知唯有优异的成绩才能改变家庭的命运。
少年时期的麦康森,有一次到海边游玩,那片神秘的大海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老师们讲述的海洋生物进化知识,让他对海洋充满了好奇与向往,探究海洋奥秘的种子从此在他心中生根发芽。1978 年,即将参加高考的麦康森,为了确认自己对海洋相关专业的志向,仅靠一张从叔叔那儿得来的手画地图,便骑着自行车前往百里外的大海。这次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投身海洋领域的决心。同年 10 月,他以第一志愿成功考上了全国唯一的海洋学府 —— 山东海洋学院,开启了他追逐海洋梦想的征程。然而,进入校园后,现实的经济困境摆在他面前,入学时他几乎身无分文,只能依靠大哥寄来的 10 元钱艰难度日。大学期间,为了节省开支,他多次放弃回家的机会,靠着连续四年获得一等奖学金完成了本科学业。
1982 年夏,作为全国第一批统考大学生,麦康森即将毕业。当得知全校仅有 13 个研究生录取名额时,他内心的挑战欲望被点燃。在征得母亲同意后,他毅然报考了实践性极强的水产养殖专业研究生。在艰苦的研究环境中,他跟随导师在海边简陋的鱼塘里,开启了鱼虾贝类养殖饲料的研究工作。他的导师李爱杰教授,在当时水产饲料短缺的背景下,开创了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 的研究领域。李爱杰教授看中了麦康森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天分。3 年后,麦康森以全校唯一论文全优的成绩毕业。为了满足母亲的心愿,他谢绝了恩师的挽留,回到家乡广东湛江水产学院任教。
1990 年,湛江水产学院有一个国家公派出国进修的名额,竞争极为激烈,学校决定通过外语考试选拔。一直忙于教学的麦康森积极应战,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远赴爱尔兰留学的机会。在爱尔兰国立大学攻读动物学博士学位期间,他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凭借着勤奋好学和勇于挑战的精神,成功克服了重重困难。1995 年,他获得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国,继续投身于我国的水产科研事业。回国后,他在青岛海洋大学任教,并于 1997 年晋升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开始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领域大展拳脚。
麦康森一直深耕于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教学和研发工作,在多个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致力于探索我国水产动物营养研究与饲料工业发展模式,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科研探索中,他研究并构建了重要养殖代表种的基础营养参数公共平台。通过大量的实验和数据积累,对多种水产养殖动物,如常见的鱼类、虾类、贝类等,进行了深入的营养需求研究。明确了它们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量,这些基础营养参数为科学配制水产饲料提供了关键依据,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水产饲料行业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
麦康森还开创了贝类营养研究的新领域。在过去,贝类营养研究相对薄弱,他带领团队深入研究贝类的营养生理、摄食机制、营养需求特点等。通过对贝类消化系统、代谢途径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贝类独特的营养需求规律,为贝类养殖的科学饲料投喂和高效养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使我国在贝类营养研究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在技术研发方面,他成功开发了多项关键技术。鱼粉作为水产饲料的重要蛋白源,价格昂贵且资源有限。麦康森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开发出了鱼粉替代技术。通过筛选和研究多种可替代蛋白源,如植物蛋白、单细胞蛋白等,优化饲料配方,使水产饲料在保证养殖动物生长性能和产品品质的前提下,降低了对鱼粉的依赖,缓解了鱼粉资源紧张的局面,同时也降低了饲料成本,提高了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
微颗粒开口饲料配制技术也是他的重要成果之一。水产动物幼苗在开口阶段对饲料的要求极高,传统饲料难以满足其营养和摄食需求。麦康森团队针对这一难题,研发出了微颗粒开口饲料。这种饲料具有颗粒微小、营养均衡、适口性好等特点,能够满足水产幼苗早期的营养需求,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为水产养殖的种苗培育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对推动水产养殖业的规模化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环境和食品安全日益受到关注的背景下,麦康森开发了环境和食品安全营养调控技术。通过研究饲料营养成分对养殖环境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他提出了优化饲料配方、合理投喂等营养调控措施。例如,通过调整饲料中的氮、磷等元素含量,减少养殖水体中的氮磷排放,降低水体富营养化风险,保护养殖环境;同时,通过合理添加功能性营养素,提高水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麦康森在学术研究上成果丰硕,在鲍营养学的研究方面,他发表了 160 多篇学术论文,著有 7 部著作。这些论文和著作涵盖了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领域的多个方面,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应用技术开发,都有深入的阐述和探讨,为国内外同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推动了该领域学术研究的发展。他还获得了 24 项国家发明专利的授权,这些专利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麦康森不仅在科研上成就斐然,在社会任职和行业贡献方面也十分突出。他兼任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术研讨会学术指导委员会主席、国际鱼类营养学术委员会副主席、国际鲍学会理事、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副主任、农业部科技委员会常委、中国工程院第三届学术与出版委员会委员、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等众多重要职务。在这些岗位上,他积极参与组织和推动国内外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了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他参与组织了国家高技术海洋领域、国家攻关与支撑计划水产领域 “十五” 到 “十三五” 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为我国水产科研事业的长远发展规划蓝图,引导科研力量聚焦行业关键问题,推动我国水产养殖业不断向前发展。
2009 年,麦康森凭借其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领域的卓越贡献,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对他多年来辛勤付出和杰出成就的高度认可。在 2022 年两会期间,身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麦康森,提出了《关于鼓励退休人员回 “老家” 发挥余热 打造新时代 “乡贤”》的提案,展现了他对社会发展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思考。
麦康森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对水产事业的无限热爱,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领域书写了辉煌的篇章。他的科研成果推动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现代化进程,提高了行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了我国水产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和学术巨匠 。
上一篇:冯宝下一篇:张锦芳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河北省委书记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计算凝聚态物理学家
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组长
埃及政治家,埃及共和国第二任总统
中国工程院院士
鹭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仁恒置地集团创办者
赌王何鸿燊女儿
维达国际执行董事
教育领域的耕耘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香港易学大师、堪舆学家、作家、演员
战斗英雄
中国工程院院士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
国民党原国防部少将高参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