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剑坛传奇栾菊杰:用剑书写热血人生
1958年9月14日,栾菊杰在江苏省南京市的一个工人家庭呱呱坠地,后来加入加拿大籍,成为前加拿大女子花剑队的杰出运动员。
1973年,栾菊杰踏入南京业余体校的大门,最初她接受的是羽毛球训练,谁能想到,这只是她运动生涯的一个小小插曲。仅过了一年,在1974年5月,初涉击剑领域仅4个月的她,便在北京参加全国击剑比赛,一举拿下女子花剑个人亚军,展现出惊人的天赋。1975年,她凭借出色的表现入选江苏队,次年更是成功进入中国国家击剑队,就此开启了一段辉煌的击剑传奇。
1978年,在西班牙马德里举办的第29届世界青年锦标赛上,栾菊杰大放异彩。前3轮小组比赛中,她在4场比赛里赢下12场,以绝对优势晋级半决赛。面对前苏联名将蒂米特朗,她毫不畏惧,以悬殊比分强势击败对手闯入决赛,最终斩获亚军。在这届赛事的决赛中,栾菊杰遭遇意外,对手的剑刺穿了她的左臂,然而,她凭借顽强得近乎执拗的意志,咬牙坚持打完5场比赛。自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设立击剑项目以来,直至1978年,整个亚洲都无人能在世界大赛中闯入决赛,栾菊杰的这一壮举引发全国轰动。同年6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扬眉剑出鞘》,讲述她的英勇事迹。也正是这一年,她还摘得第8届亚运会女子花剑冠军,崭露头角。
此后,栾菊杰在剑坛不断突破自我。1981年,她夺得第27届世界锦标赛女子花剑亚军;1983年,在德国举行的第6届国际女子花剑比赛中,栾菊杰力压群雄,成为亚洲首位在世界剑坛折桂的选手。而1984年,更是栾菊杰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她在第23届洛杉矶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一路过关斩将,勇夺女子花剑冠军,成为第一个在奥运会上获得击剑冠军的亚洲人。同年,在第23届世界杯赛上,她再度夺冠,风头无两。
1988年汉城奥运会后,身患急性肾炎的栾菊杰无奈选择正式退役。1989年,她远赴加拿大亚伯达大学留学,同时在一家击剑俱乐部担任教练。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她先后担任爱明顿市击剑俱乐部教练、亚伯达省击剑协会技术部主任,甚至成为加拿大国家队女子花剑总教练,实现了从运动员到教练的华丽转身。
但对击剑的热爱,让栾菊杰难以割舍赛场。2000年,42岁的她毅然代表加拿大队出征悉尼奥运会击剑比赛。此后,她在赛场上继续发光发热:2001年全运会上,她获得女子花剑团体冠军和个人亚军;2002年,在世界击剑锦标赛中再次赢得女子花剑项目冠军;2004年,她所在队伍在第十三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女子花剑团体赛中夺冠;2005年,作为加拿大队成员,在第六届全运会女子花剑团体赛中获得季军。2008年,50岁高龄的栾菊杰代表加拿大代表团参加北京奥运会花剑比赛,虽然最终获得32强,但这份勇气和坚持令人钦佩。同年,她还在老年世界击剑锦标赛上赢得女子花剑50岁组个人冠军,并入选埃德蒙顿体育名人堂,随后再次退役。
然而,栾菊杰与击剑的故事仍未结束。2018年,60岁的她在老年世界击剑锦标赛中,在女子花剑个人赛中勇夺冠军,在女子重剑个人赛中获得亚军,在女子佩剑项目中也跻身个人前八,继续书写着不老的传奇。
在个人生活中,栾菊杰也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她与丈夫顾大进育有一女,1991年女儿出生后,因心脏问题被送进特护病房,医生甚至告知孩子可能存在智力问题,难以正常说话。考虑到加拿大政府对残疾儿童完善的资助政策,栾菊杰最终决定移民加拿大。她的父亲栾友山在1949年参加西南战役,1950 - 1954年间,多次荣获特等功、三等功等荣誉;母亲是严桂珍,父母的经历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栾菊杰,塑造了她坚韧不拔的性格 。栾菊杰的一生,是对击剑运动无尽热爱的生动诠释,她用剑在赛场上刻下了属于自己的不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