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包野[公元1900年-1935年,雨花台传奇烈士]+像 广东汕头市澄海人物 许包野,生于 1900 年,卒于 1935 年,籍贯广东汕头市澄海。他是一位英勇无畏的革命先驱,更是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在那个风云激荡的革命年代,用自己的热血与生命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许包野出生在澄海一个华侨家庭。家庭相对优渥的条件,使他从小便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在幼年时期,他便展现出了超出常人的聪慧与对知识的强烈渴望。进入当地学校读书后,许包野勤奋好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他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也开始有了懵懂的思考。 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包野心中探索世界、寻求救国真理的愿望愈发强烈。1919 年,五四运动的浪潮席卷全国,这一伟大的爱国运动深深触动了许包野。彼时正在求学的他,积极投身到当地的爱国学生运动中,通过罢课、游行、宣传等方式,表达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强烈抗议。这次经历,不仅让他进一步认清了国家面临的严峻形势,更坚定了他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奋斗的决心。 1920 年,许包野远渡重洋,前往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他一边在工厂辛勤劳作,赚取生活和学习费用,一边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先进的思想和知识。当时的欧洲,各种思潮涌动,马克思主义思想也在这片土地上广泛传播。许包野在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后,被其深刻的理论和对社会变革的伟大构想所吸引。他开始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积极参加当地的共产主义小组活动,与志同道合的革命者们探讨中国的未来和出路。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许包野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 1923 年,许包野加入了法国共产党,后经党组织安排,转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许包野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政治经济学、世界革命史等课程。他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了自己对中国革命独特的见解。他的才华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的高度认可,也结识了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优秀革命者,为他日后的革命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人脉资源。 1926 年,许包野学成回国,立即投身到国内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中。他先后在上海、广东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当时的国内环境极为复杂和危险,国民党反动派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中国。但许包野毫不畏惧,他凭借着出色的组织能力和坚定的革命意志,积极开展党的宣传工作,发展党的组织,壮大革命力量。他深入工厂、农村,向广大工人和农民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讲解革命的道理,激发他们的阶级觉悟和革命热情。在他的努力下,许多工人和农民纷纷加入到革命队伍中来,为革命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1927 年,蒋介石发动 “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中国革命陷入了低潮。在这危急关头,许包野临危受命,担任中共厦门市委书记。他来到厦门后,迅速整顿党组织,恢复和发展党的各项工作。面对敌人的残酷镇压和严密搜捕,许包野巧妙地与敌人周旋,不断变换工作方式和地点,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秘密斗争。他领导厦门地区的党组织发动了多次罢工、罢课和示威游行,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斗志。 1930 年,许包野被任命为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在他的领导下,福建省委积极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组织农民武装斗争。他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的疾苦和需求,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土地政策和革命策略。在他的努力下,福建地区的革命形势迅速好转,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红军队伍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壮大。许包野还十分注重党的建设和干部培养,他亲自举办培训班,为党组织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干部,为革命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1931 年,许包野前往上海,担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江苏作为当时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核心区域,斗争形势异常严峻。许包野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他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基层,积极组织和领导江苏地区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学生运动。他通过发动群众,开展罢工、抗租、罢课等斗争,给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造成了沉重打击。同时,他还积极加强与其他地区党组织的联系和协作,共同推动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1932 年,许包野被派往中央苏区工作,担任中央红军大学政治教员。在中央红军大学,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理论优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红军战士们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军事知识和革命斗争策略。他的授课深受红军战士们的喜爱和欢迎,许多战士在他的教导下,不仅提高了政治觉悟和军事素养,更坚定了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 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许包野因工作需要,留在了南方坚持游击战争。此时的南方,国民党反动派调集了大量兵力,对红军游击队进行残酷的 “围剿”。许包野带领着游击队,在艰苦的环境中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他们常常在深山老林里穿梭,缺衣少食,还要时刻防备敌人的袭击。但许包野始终保持着乐观的革命精神和坚定的信念,他鼓励战士们要坚持下去,相信革命一定会取得胜利。 1935 年春,在一次战斗中,许包野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俘虏。敌人对他进行了残酷的审讯和折磨,妄图从他口中获取党的机密和红军游击队的情报。但许包野坚贞不屈,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始终守口如瓶,没有向敌人透露任何信息。敌人见他软硬不吃,恼羞成怒,最终决定将他杀害。1935 年,许包野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 35 岁。 许包野的一生,是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不懈奋斗的一生。他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无数后来者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虽然他的生命短暂,但他的光辉形象和伟大功绩,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