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经辰[公元1903年-1930年] 云南楚雄州禄丰市人物 张经辰,云南禄丰人。1925—1928年在北京大学理预科、数学系学习。1925年入党。曾任北大党支部书记。1927年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因国内急需干部,于1929年春提前回国,历任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长和代理省委书记,编辑党的地下刊物《斗争》,筹谋陆良暴动等。1930年11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在敌人酷刑下坚强不屈。12月31日英勇就义。 张经辰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云南省委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为云南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贫寒出身,立志求学 1903年10月11日,张经辰出生在云南省盐兴县(今禄丰市)妥安乡琅井村一个贫寒的中医家庭。他自幼性情爽直,聪慧好学,深得长辈喜爱,尽管家庭经济困难,全家仍节衣缩食供他读书。 1917年,张经辰从琅井小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云南省立第一中学。在学校里,他受到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新思想、新文化的熏陶,积极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爱国学生运动中,开始接触到进步思想,逐渐萌生出改变国家命运的愿望。 弃医从革,投身信仰 1923年,在三叔张绍和的资助下,张经辰前往上海、南京补习功课。1924年,他考入南满医科大学,一心想着解除民众疾苦,立志走医学救国的道路。然而,随着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张经辰逐渐认识到医学不能救中国,只有革命才有出路。 于是,他毅然放弃学医,于1925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生物系。北大浓厚的革命气氛深深感染了他,在这里,他开始接触并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李大钊、王德三等共产党员的教育帮助下,思想政治觉悟迅速提高。同年,张经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第一个禄丰籍共产党员,从此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北大岁月,崭露头角 入党后,张经辰一边刻苦学习,一边积极从事党的青年工作,并踊跃参加革命活动。他加入了云南旅京学生组织的“云南革新社”(后更名为“新滇社”),经常在该社刊物上发表文章,探讨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传播马列主义救国救民的真理。 为了将先进思想传递给更多民众,张经辰课余时间深入北京工厂、农村和大街小巷,广泛开展革命宣传活动,宣讲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由于出色的组织和宣传才能,他被推举为第四届北大学生会主席,还担任过北大学生会文书股、宣传股主任,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北大进步力量的社会斗争活动中。 1926年暑假前,张经辰担任北大党支部书记,积极领导北大进步力量开展革命斗争,组织发动青年学生参加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爱国斗争。1927年,“三·一八”惨案发生,游行师生遭到反动军警镇压和屠杀,张经辰英勇顽强,奋力抢救受伤的师生,展现出了坚定的革命意志和无畏的精神。 辗转多地,坚持斗争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李大钊等共产党员被敌人处以绞刑,张经辰在北京处境危险。年底,他与杨一波等人南下到上海等地,转入地下工作。为保存革命力量,党中央决定派他们到苏联中山大学留学,张经辰先学军事,后改学政治。 在苏联期间,他时常给家中写信,满腔激情地描述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状况,还把马克思著作《资本论》寄回家,勉励妹妹学习,展现出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心和对家人的殷切期望。 1928年,云南省临时省委书记王德三到莫斯科参加党的“六大”,向中央反映云南省委急需干部。不久,经中央批准,张经辰于1929年春提前回国,分配回云南工作,被选为中共云南省委委员、宣传部长。 临危受命,领导斗争 张经辰回到云南时,党在云南的地下组织正处于严重危险境地,地下党的主要领导人相继被害,白色恐怖笼罩全省。王德三被迫离开省委,转移到农村。鉴于张经辰回国不久,尚未暴露,党组织决定让他留在昆明,代理省委书记,继续领导地下斗争。 面对险恶处境,张经辰毅然肩负起重任,与敌人展开了机智勇敢的较量。他负责编辑党的地下刊物《斗争》,通过刊物揭露反动派的罪行,宣传党的主张,发动群众起来斗争,在艰难的环境中努力传播革命火种。 1930年春,云南地下党组织又陆续遭到破坏,张经辰不顾个人安危,多次深入到陆良县三岔河、旧州等地检查指导工作。他积极部署武装斗争,对陆良县党组织进行调整,建立中共陆良中心县委,成立兵委会,组建了近千余人的革命武装,并制定了武装暴动计划。 1930年7月3日,陆良举行暴动,先后击毙了陆良板桥公安分局局长卢永庆和旧州分团团首李兰亭,震慑了当地反动统治集团。虽然此次武装暴动最终未获成功,但沉重打击了反动势力,为云南地下党早期武装斗争提供了宝贵经验。 忠诚不渝,英勇就义 1930年9月,张经辰代表云南省委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考虑到云南形势险恶,党组织希望他不再回云南,但他心系云南革命事业,为了尽快将中央的指示传达下去,毅然决定不避艰险,于同年10月绕道九龙、香港回到云南。 然而,回云南不久,张经辰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入狱后,敌人多次对他进行军法会审,采取威逼利诱、严刑拷打等手段,试图让他屈服,但丝毫动摇不了他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坚强信念。张经辰当场写下一篇长达数千言的绝命书,坚定地表示:“我既是一个共产党员,就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哪怕狂风暴雨,骇浪惊涛;哪怕威胁利诱,甜言蜜语,我这铮铮铁骨,不会有所动摇,你们要杀就杀,何必多问……”。 敌人恼羞成怒,1930年12月31日,将张经辰与王德三、李国柱、吴澄等同志杀害于昆明西郊,张经辰牺牲时年仅27岁。 张经辰的一生短暂而光辉,他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积极宣传马列主义,为发展和壮大党的组织、开展武装革命斗争竭尽全力,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热爱。他是北大的72英烈之一,也是“60位为解放云南作出突出贡献人物”之一,其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激励着后人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