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中国工程院院士、轻工装备(塑料加工装备)专家]+像 四川省自贡市人物 王琪,女,1949年7月22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塑料加工装备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高分子研究所副所长。 王琪,1949年出生于四川自贡。她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塑料加工工程专家,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以下是她的生平介绍: 教育背景 王琪在学术道路上不断进取,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天赋,在高分子材料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在四川大学完成了相关专业的学习,深厚的学术积累为她日后在塑料加工领域的卓越成就奠定了基石。 科研生涯 早期研究与探索:王琪长期致力于塑料加工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的研究和工程化应用。在科研生涯早期,她就投身于高分子材料加工领域的研究,专注于探索塑料加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针对塑料加工制品高性能、多功能、轻量化和生态化的学科研究前沿和国民经济的关键需求,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工作。 固相力化学加工技术突破:她带领研究团队发明了固相力化学加工新技术新装备。这一技术创新实现了规模化制备聚合物基微纳米功能复合材料,解决了传统加工方法在微纳米尺度上难以精确控制和均匀分散的难题,为提高塑料材料的性能和功能拓展了新的途径。例如,通过该技术制备的复合材料在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优异的应用性能,能够满足高端领域对材料高性能的要求。 废弃塑料高值化回收利用:王琪院士在废弃塑料回收利用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她研发的技术实现了高值高效回收利用废弃塑料,为解决全球面临的塑料废弃物污染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独特的工艺和设备,将废弃塑料转化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再生材料,不仅减少了对环境的压力,还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了塑料加工行业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塑料管旋转挤出技术创新:发明的塑料管旋转挤出新装备新技术,能够制备高性能塑料管。这种创新技术改变了传统塑料管的加工方式,提高了管材的质量和性能,使其在耐压、耐腐蚀、耐环境老化等方面表现出色,广泛应用于建筑、市政、农业等领域,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管材产品。 聚乙烯醇加工技术开拓:王琪团队发明了聚乙烯醇热塑加工和熔融纺丝新技术,开拓了环保型聚乙烯醇应用新领域。聚乙烯醇作为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的高分子材料,以往在加工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她的研究成果解决了这些问题,使得聚乙烯醇能够更广泛地应用于包装、纺织、医疗等领域,为环保型材料的应用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无卤阻燃塑料技术研发:针对塑料材料的防火安全问题,发明了环境友好无卤阻燃塑料制备新技术。该技术在提高塑料阻燃性能的同时,避免了传统含卤阻燃剂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符合现代社会对绿色环保材料的需求,推动了塑料行业在安全和环保方面的进步。 学术与社会兼职 王琪担任了众多重要的学术和社会职务,在行业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她是期刊“SusMat”(可持续发展材料)、“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主编,为推动相关学术领域的交流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她还担任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科技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为行业发展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指导。此外,她还是四川大学塑料先进制造加工平台首席科学家,曾任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主任、四川大学“211工程”建设组组长、“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首席科学家、国际聚合物加工学会国际(中国)代表等职务,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了中国在塑料加工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人才培养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家,王琪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培养了博士研究生60名,硕士研究生106名等,为我国塑料加工领域输送了大量优秀的专业人才。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和实际应用问题,鼓励他们在科研和工程实践中勇于探索和创新,许多学生在毕业后成为了行业内的骨干力量。 荣誉与奖项 王琪院士凭借其卓越的科研成就和对行业的突出贡献,获得了众多荣誉和奖项。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中国专利金奖1项,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等。还荣获“中国塑料行业杰出人物”“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2022年,获得2022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2022年5月30日,荣获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这是中国工程界的最高奖项之一,是对她在塑料加工领域杰出成就的高度认可。 王琪院士从四川自贡走出,在塑料加工领域辛勤耕耘四十余载,带领团队攻克了诸多世界难题,推动了我国塑料加工学科和行业的蓬勃发展,在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是我国高分子材料领域的杰出代表,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