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丕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四川巴中市巴州区人物 冯丕成(1908年-1983年),四川省巴中市人。一九三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九军第七十五团班长,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二七四团政治处地方工作股股长。一九六一年晋升为少将军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冯丕成是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渔溪镇和平场人,并非巴州区人。以下是对他生平的详细介绍: 苦难童年 1908年1月,冯丕成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自幼家贫的他,8岁才得以读私塾。然而,1924年父亲病故,家庭失去了经济支柱,他被迫辍学。1927年,母亲也因病去世,冯丕成从此成为孤儿。年轻的他为了生计,常在恩阳水码头以抬滑杆谋生,这段艰难的经历让他早早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也磨炼了他坚韧的性格。 投身革命 1933年2月,冯丕成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成为红9军25师75团2营5连的一名战士。他作战勇敢,很快就被提升为班长。在攻打开县回龙场的战斗中,冯丕成身负重伤,但他坚持不下火线,带领全班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受到团部的嘉奖。伤愈后,他调至师政治部,后来又被调到红31军274团政治处,担任宣传队长。1934年10月,冯丕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更加坚定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 1935年,冯丕成参加了长征。在长征途中,他先后担任团政治处地方工作股长、红32军274团党总支书记等职务。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敌人的围追堵截,冯丕成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克服了重重困难,为红军的顺利长征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抗战岁月 抗日战争时期,冯丕成在八路军中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他先后任八路军连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在基层部队中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了战士们的战斗意志和觉悟。后来,他又担任团供给处政委、旅供给处政委,负责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在艰苦的抗战环境下,他努力为部队筹集物资,保障了部队的供给,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有力支持。 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冯丕成先后担任太岳纵队供给部副部长、部长,太岳军区后勤部部长等职务。他在后勤管理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通过合理调配资源、组织生产等方式,有效地改善了部队的后勤状况,为太岳军区的抗日斗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冯丕成继续在后勤战线上为革命事业辛勤工作。他先后担任太岳军区后勤部政委、华北军区第八纵队后勤部部长、第18兵团60军后勤部部长等职务。在解放战争的各个战役中,他组织后勤人员全力以赴地保障部队的物资供应、伤员救治等工作,为部队的胜利进军提供了可靠的后勤保障。 在太原战役等重要战斗中,冯丕成领导的后勤部门克服了重重困难,及时为前线部队提供了弹药、粮食等物资,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还积极组织民工队伍,参与运输和战地服务,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建设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冯丕成历任川西军区、四川军区和成都军区后勤部部长。他深知后勤保障对于国防建设和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性,因此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在担任这些职务期间,他致力于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后勤保障能力,为西藏边防部队和驻川部队的后勤保障做出了显著成绩。 他注重培养后勤人才,建立了完善的后勤管理制度,使部队的后勤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现代化。在他的领导下,成都军区的后勤部门在物资储备、装备维修、医疗卫生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保卫祖国西南边疆的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961年,冯丕成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他还担任了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国家事务和军队建设的讨论与决策,为国家和军队的发展建言献策。 晚年生活 冯丕成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了一生。1983年5月,他在成都病逝,终年75岁。冯丕成将军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冯丕成将军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为国家和军队所做出的贡献将永载史册。他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和和平建设时期,始终坚守岗位,为后勤保障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精力,是一位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和学习的杰出将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