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青[公元1919年-201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山东聊城市茌平县人物 赵华青(1919年——2014年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人。1937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一生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研究部研究员,昆明军区副参谋长,福州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 早年经历 1919 年,赵华青出生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家境贫苦。1927 年,因生活所迫,他随父母逃荒到江苏省徐州市,期间靠弹棉花和要饭维持生计。1928 年,赵华青回到家乡开始读书。1934 年,他高小毕业,次年考入平原简易乡村师范。1937 年,经山西风陵渡办事处介绍到临汾平津同学会,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并被派往山西民族革命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 1938 年,赵华青从山西民族革命大学毕业,担任山西省临汾市吉县自卫队指导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山西新军。之后,他历任山西政治保卫二支队 4 大队 11 中队指导员、山西新军 213 旅 58 团 2 连连长。西安事变后,他率部随旅突围到晋东南,任山西抗敌决死队 1 纵队 57 团 3 连连长。 1939 年,赵华青升任 1 营教导员。1941 年,任决死队第一纵队五十七团营政治教导员。1942 年,他调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营政治教导员,后任团政治处主任。 在抗日战争期间,赵华青参加了众多战役战斗,如百团大战、吕梁战役、太岳战役、中条战役反扫荡和浮翼反顽战役等,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做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初期,赵华青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十旅二十八团副团长。1945 年,他参加了上党战役;1946 年,参加了闻夏战役、临浮战役、晋东南战役、汾孝战役、晋南战役等。 1947 年,赵华青升任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十旅二十八团团长,参加了平汉战役、洛阳战役、宛东战役、宛西战役、淮海战役等一系列重要战役。在这些战役中,他指挥有方,带领部队英勇作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战功。 1949 年,赵华青任第二野战军十三军三十七师副师长,军随营学校副校长,并参加了渡江战役和南昌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 年,赵华青任 13 军 39 师副师长。1952 年,升任师长,并进入南京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 1954 年,赵华青毕业之后前往苏联学习,先后在伏龙芝军事学院和伏罗希洛夫军事学院深造,1957 年毕业于伏罗希洛夫军事学院。 回国后,1958 年,赵华青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研究部研究员,从事军事理论研究工作,为我军的军事理论建设贡献力量。 1966 年,他担任昆明军区副参谋长。1970 年起,历任福州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等职务,在军区的军事管理和指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64 年,赵华青晋升为少将军衔。此外,他还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2014 年 1 月 15 日,赵华青在福建省福州市病逝,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赵华青将军的一生,从贫苦出身到投身革命,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浴血奋战;新中国成立后,又在军事教育、理论研究和军区建设等方面辛勤耕耘,为国防现代化建设贡献了毕生精力,他的功绩和精神值得后人铭记和敬仰。 赵华青将军在军事生涯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在抗日战争中,他面对强大的日军,不畏艰险,积极参与各次战斗和反扫荡行动,带领部队与敌人顽强拼搏,为保卫祖国领土和人民安全做出了努力。 解放战争时期,他在众多重大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淮海战役这样的战略决战中,他作为团长率领部队参与战斗,面对复杂的战场形势和强大的敌军,能够准确执行作战命令,灵活指挥部队,为战役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渡江战役时,他所在的部队为解放江南地区奋勇前进,打破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为全国解放事业迈出了重要一步。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军事教育和军区工作中,他注重学习先进的军事理论和经验,无论是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还是在苏联深造,都努力提升自己的军事素养。回国后在军事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为我军的军事理论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和研究成果。在昆明军区和福州军区任职期间,他积极参与军区的各项建设和管理工作,为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和国防建设水平付出了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