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桑颇·才旺仁增(1905年—1973年6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西藏拉萨市人。建国前曾担任西藏地方政府色朗巴、台吉、雪德巴、甲查列空多当巴、孜本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西藏地方政府札萨、造币厂总管,拉萨小学董事会董事,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常委,拉萨基巧级办事处主任,西藏地方政府噶伦兼藏军总司令,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藏军总司令,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等职。他还是第二、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73年6月12日,桑颇·才旺仁增在拉萨病逝,终年68岁。
# 桑颇·才旺仁增:雪域贵族的爱国之路与命运沉浮
桑颇·才旺仁增(1905—1973),出生于西藏拉萨显赫的桑颇家族(曾诞生第七世达赖喇嘛),是横跨新旧西藏的重要政治人物。作为旧西藏贵族、藏军统帅及新中国开国少将,他的一生交织着传统贵族的历史烙印与爱国进步的时代选择,在西藏近现代史上留下了复杂而独特的印记。
## **一、贵族世家的仕途起伏**
### **家族荣耀与早年得志**
桑颇家族是西藏最古老的贵族之一,1905年,才旺仁增生于拉萨,自幼接受贵族教育,精通藏文,兼通汉、英文字。16岁承袭色朗巴、台吉头衔,历任雪德巴(布达拉宫雪城总管)、甲查列空多当巴(盐茶局局长),跻身西藏上层官僚体系。
### **政治风波与头衔得失**
1931年,因得罪实权人物龙厦·多吉次杰,台吉头衔被剥夺,直至1937年才恢复。1933年热振摄政时期,被委任为孜本(西藏地方政府财政官),虽未到职,仍可见其政治影响力。1947年,代表西藏地方政府出席印度“泛亚洲会议”,这一经历成为其后来政治争议的伏笔之一。
## **二、历史转折中的政治选择**
### **和平解放前后的立场**
- **家族参与和谈**:1951年,长子桑颇·登增顿珠作为西藏和谈代表赴北京,参与签署《十七条协议》,家族与中央政府建立联系;
- **投身文教事业**:1952年参与筹备拉萨小学,任筹委会委员及董事会董事,推动西藏现代教育起步。
### **从噶伦到解放军将领**
- **军政要职加身**:1956年任西藏自治区筹委会常委兼拉萨基巧级办事处主任;1957年升任西藏地方政府噶伦兼藏军总司令;195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1959年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成为首批加入人民军队的藏族高级官员。
### **平叛中的关键抉择**
1959年3月,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武装叛乱,桑颇·才旺仁增拒绝参与,并在前往罗布林卡途中被叛乱分子砸车重伤。平叛后,他坚决拥护中央解散西藏地方政府和藏军的决定,在《西藏军区反对叛乱宣言》签字,并担任拉萨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投身民主改革。
## **三、特殊年代的命运跌宕**
### **文革冲击与平反昭雪**
1967年“文革”中,桑颇·才旺仁增因历史问题被撤销职务、批斗迫害,1973年含冤病逝于拉萨。1979年,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为其平反,西藏军区与自治区为其补开追悼会,恢复名誉。
### **家族成员的不同轨迹**
- **长子登增顿珠**:1951年参与签署《十七条协议》,但1959年参与叛乱被俘,后获释;
- **长女贡觉白姆**:西藏妇女工作先驱,曾任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为爱国进步人士;
- **幼女桑吉德西**:嫁锡金末代国王,其后代涉及锡金流亡王室,成为家族历史的特殊注脚。
## **四、历史评价与争议**
### **爱国立场的肯定**
桑颇·才旺仁增在1959年平叛中坚定站在人民一边,支持民主改革,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历任国防委员会委员、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等职,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其爱国行为的认可。其投身教育、推动西藏现代化的举措,亦具进步意义。
### **历史争议的复杂性**
早年参与1947年“泛亚洲会议”等经历,使其政治生涯存在争议。但综合来看,在西藏从封建农奴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关键时期,他选择拥护中央政府、支持民族区域自治,展现了顺应历史潮流的政治觉悟。其家族成员的不同选择,更折射出新旧西藏交替期的复杂矛盾。
## **结语:贵族精英的时代蜕变**
桑颇·才旺仁增的一生,是旧西藏贵族在时代洪流中寻求新生的缩影。他既带有传统贵族的历史局限,又在关键节点作出爱国抉择,最终成为“从旧营垒中走出的革命者”。尽管历经政治风雨,但其晚年平反及家族进步成员的贡献,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问题的宽广胸怀。他的故事提醒后人:在历史转折中,个人命运的选择唯有与国家统一、民族进步的大势相结合,方能超越阶级与时代的局限,书写真正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