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尚同[公元1904年-1948年] 广东韶关市翁源人物 徐尚同,一位来自广东韶关市翁源的杰出人物,他是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在革命的漫漫长路上披荆斩棘;是英勇无畏的斗争先锋,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不惜抛洒热血。1904 年,徐尚同出生于翁源县新江镇新江街。翁源这片土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无数仁人志士,徐尚同便是其中之一。新江街虽地处一隅,但市井生活的烟火气与民众的质朴坚韧,深深影响着年少的徐尚同,为他日后投身革命奠定了性格基础。 少年时期的徐尚同,便显露出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他勤奋好学,在当地学校成绩优异,常与同窗探讨国家大事。彼时的中国,正深陷内忧外患的泥沼,列强侵略、军阀混战,百姓生活困苦不堪。这些现实让徐尚同痛心疾首,一颗救国救民的种子在他心中悄然种下。 1923 年,徐尚同考入广州广雅中学。广雅中学作为当时进步思想的重要传播地,汇聚了众多追求真理的青年学子和具有先进思想的教师。在这里,徐尚同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和各种进步思潮,如饥似渴地阅读《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进步社团和活动。在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交流探讨中,他逐渐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 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 1925 年,震惊中外的 “五卅惨案” 发生,全国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徐尚同积极响应,全身心投入到这场伟大的斗争中。他带领广雅中学的同学走上街头,进行演讲、散发传单,揭露帝国主义的暴行,呼吁民众团结起来,反抗侵略。他的演讲慷慨激昂,极具感染力,激发了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许多人纷纷加入到反帝爱国的行列中来。在这场运动中,徐尚同展现出了卓越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拥护和尊敬。 1926 年,徐尚同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热血都奉献给了党的事业。入党后,他回到翁源,积极开展革命活动。他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向农民宣传革命道理,组织农民协会。他耐心地向农民讲解地主阶级的剥削本质,鼓励农民团结起来,为争取自身权益而斗争。在他的努力下,翁源各地的农民协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农民们的革命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为革命事业在翁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1927 年,蒋介石发动 “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全国陷入白色恐怖之中。面对严峻的形势,徐尚同毫不退缩,他坚定地领导翁源的革命力量,与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他组织农民武装,开展游击活动,打击敌人的反动统治。在一次与国民党反动武装的战斗中,徐尚同带领的队伍被敌人包围。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他沉着冷静,指挥队伍利用地形优势,顽强抵抗。经过激烈的战斗,成功突围,保存了革命力量。 1930 年,徐尚同被党组织派往江西中央苏区工作。在中央苏区,他先后担任多个重要职务,为苏区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积极参与土地革命,领导农民进行土地分配,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热情。同时,他还参与了苏区的军事建设,组织和训练地方武装,为保卫苏区的安全做出了努力。 1934 年,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 失败,被迫进行长征。徐尚同跟随红军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在长征途中,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历经无数次战斗。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敌人的围追堵截,他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在一次战斗中,他身负重伤,但依然坚持跟随部队前进。他的坚韧和勇敢,激励着身边的战友们,为长征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徐尚同响应党的号召,回到广东,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他积极组织抗日武装力量,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他带领部队多次与日军展开战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在一次战斗中,他巧妙地利用地形,设下埋伏,成功伏击了一支日军运输队,缴获了大量物资,为抗日部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945 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但国内局势依然紧张。徐尚同继续领导翁源的革命斗争,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而努力。他组织群众开展减租减息运动,打击地主阶级的剥削,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同时,他加强对革命武装的建设,壮大革命力量。 1948 年,在一次与国民党反动武装的战斗中,徐尚同不幸被捕。敌人对他进行了残酷的审讯,试图从他口中获取党的机密。但徐尚同坚贞不屈,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始终守口如瓶,表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气节和坚定信念。最终,敌人恼羞成怒,将他杀害,徐尚同英勇就义,年仅 44 岁。 徐尚同的一生,是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将永远铭刻在翁源人民的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他的名字,如同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永恒的光芒,成为翁源人民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