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陈夔龙

清末民初著名政治人物
陈夔龙
陈夔龙[公元1857年-1948年,清末民初著名政治人物]+像 贵州贵阳南明区人物
陈夔龙(1857年5月25日—1948年8月17日),字筱石,一作小石、韶石,号庸庵、庸叟、花近楼主,室名花近楼、松寿堂等,清末民初著名政治人物。贵州贵筑(今贵阳)人,原籍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同治十一年(1872)中秀才,光绪元年(1875)中举人,十二年(1886)中进士。起于寒士,官运亨通,历经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历官顺天府尹、河南布政使、河南巡抚、江苏巡抚、四川总督、直隶总督。
宣统元年(1909)调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张勋复辟时任弼德院顾问大臣,曾反对废除科举。1912年陈夔龙告假辞官,结束了官宦生涯退隐上海。1948年逝世,葬于杭州三台山麓。
陈夔龙,原籍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其先祖迁居贵州省贵阳,父亲曾在贵州任知县。幼年时期,陈夔龙命运多舛,8岁丧父后,家境日渐贫寒,全赖母亲含辛茹苦抚养长大。尽管生活困苦,他仍勤奋苦读,同治十一年(1872)考取秀才,光绪元年(1875)更以举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脱颖而出,此后还曾担任四川总督丁宝桢的幕僚,积累了丰富的政务经验。

光绪十二年(1886),陈夔龙参加全国会试,成功考中三甲进士,获授兵部主事一职。他仪表堂堂、文采出众,凭借自身才能,从兵部主事逐步升迁为郎中,并兼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在处理外交事务时,陈夔龙展现出卓越的能力,因此被提拔为内阁侍读学士,跻身京堂之列。

光绪二十六年(1900),顺天府尹一职空缺,在兵部尚书荣禄的举荐下,陈夔龙迁任顺天府丞,不久后代理府尹。同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陈夔龙被任命为留京办事八大臣之一,之后又再次担任顺天府尹。在局势动荡、京城一片混乱的艰难时期,他肩负起维护京城秩序和处理善后事务的重任。

光绪二十七年(1901)十二月后,陈夔龙调任河南布政使,尚未赴任便升任漕运总督。到任仅一年,他便捐出“廉银”一万两,倡议并资助修建北京正阳门城楼,为京城的城市建设贡献力量。光绪二十九年(1903)春,他调任河南巡抚;光绪三十一年(1905),又转任江苏巡抚,在任期间主持重修了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对当地的文化古迹保护和修缮起到积极作用 。

光绪三十三年(1907),陈夔龙获任四川总督。在赴任途中,他顺道返回贵阳扫墓,并面见贵州巡抚庞鸿书。期间,他对自治学社张百麟、周培艺等人持有偏见,称其“确系罪魁,宗旨极不纯正”,主张加以迫害;同时,他还捐银4000两,资助唐尔镛、任可澄、华之鸿创办的贵州通省公立中学。然而,他尚未正式上任,便接到改任湖广总督的命令。

宣统元年(1909),陈夔龙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在清廷任职期间,他思想守旧,坚持“祖宗成法”,自诩有三件事足以自慰:“一不联络新学家,二不敷衍留学生,三不延纳假名士”。他对变法极为抵触,认为“科举一废,士气浮嚣,自由革命,遂成今日无父无君之变局”;对于辛亥革命,更是视为“大逆不道”“作乱犯上,自取屠戮之戚”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陈夔龙极力主张袁世凯出兵镇压革命党人。当时,奕劻企图借他的影响力保奏袁世凯,但陈夔龙深知袁世凯居心叵测,严词拒绝。此外,他还密切关注贵州政局,支持宪政派,反对自治学社。

清朝覆灭后,陈夔龙寓居上海,时常感叹“二百六十八年之天下,从此断送,哀何可言”。1917年张勋复辟时,他积极支持,并被任命为弼德院顾问大臣。复辟失败后,陈夔龙再次隐居上海,以风月为乐,寄情于山水之间。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冯玉祥回师北京,幽禁曹锟并将废帝溥仪逐出紫禁城,陈夔龙对此痛心疾首,甚至“瞻望北庭,神魂飞越”,足见其对清室的忠诚与眷恋。民国二十四年(1935),在他中举60周年之际,大摆宴席宴请宾客,以此表达对“皇家恩典”的铭记。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陈夔龙在上海与清朝遗老陈三立、马煦等人组织“逸社”,定期聚会,饮酒赋诗,排遣心中的忧思。尽管身处异乡,他始终心系家乡,在上海刊印杨龙友的《山水移》,刻印《洵美堂诗集》,重印郑珍的《巢经巢诗集》,为家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民国三十七年(1948),陈夔龙在上海因病去世,享年91岁,最终葬于杭州。

陈夔龙一生著述颇丰,著有《梦蕉亭杂记》《庸庵尚书奏议》《花近楼诗存》等作品,这些著作不仅记录了他个人的经历和见闻,也为研究晚清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在轶事典故方面,陈夔龙虽为晚清封疆大吏,却十分惧内。他曾有三任妻子,前两任因病离世,最后一任妻子许禧身出身浙江杭州名门望族。许禧身的父亲许乃恩是举人,兄长许祐身为俞樾女婿,许家兄弟中三人考中进士、四人考中举人,门楣高悬“七子登科”匾额。许夫人为人处世大方得体,礼节娴熟,在京城与王公眷属交往密切,与奕劻的三个女儿以姊妹相称,还被奕劻的福晋认作干女儿。凭借这层关系,在许夫人的助力下,陈夔龙仕途顺遂,先后升任漕运总督、河南巡抚、江苏巡抚、四川总督、湖广总督等重要职位。陈夔龙与许夫人育有一女,爱若珍宝。然而,在陈夔龙任河南巡抚时,女儿不幸因病离世,夫妻二人悲痛欲绝。许夫人亲自将女儿棺木运回西湖三台山安葬,并在母家附近购置房产居住,陈夔龙后来也调任江苏巡抚,夫妻得以团聚。后来,陈夔龙调任四川总督,因许夫人担心四川路途遥远、环境艰苦,坚决反对他赴任。陈夔龙无奈之下,只好求助于“老泰山”奕劻,最终改任湖广总督,此事也折射出当时清政府用人制度的随意与昏庸。民国成立后,陈夔龙凭借在任上积累的财富,在上海租界过上了悠闲的寓公生活。许夫人去世后,陈夔龙悲伤不已,无意续弦。一次偶然逛街时,他在服装店看到一具木制模特儿,因眉眼与许夫人有几分相似,便将其买下,还定制绸缎衣裙,摆放在房间中,时常肃然相对,可见其对许夫人用情至深。

退隐上海后,陈夔龙居住在孟德兰路(今江阴路)157号。袁世凯出任总统后,曾力邀他出山,但陈夔龙认为袁世凯欺君罔上,不屑与之共事;同时,他也不愿在民国为官,以免背负背叛故主的骂名,因此婉拒了袁世凯的邀请。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首次到上海时,还亲自前往陈夔龙家中拜访慰问。平日里,陈夔龙深居简出,组织诗社“逸社”,与晚清遗老中的知名诗人吟诗赋词;聘请拳术大家孙存周担任家庭教习,强身健体;闲暇时也会打麻将、饮酒听戏、游山玩水。他白天读书吟诗、打坐养生、练习拳术,傍晚便在家人陪护和孙辈的簇拥下外出散步,围绕宅子行走半个多小时,成为孟德兰路上的一道独特风景,深受周围邻居敬重。1948年8月18日,陈夔龙寿终正寝,葬于杭州右台山麓。

陈夔龙墓位于杭州三台山麓,占地约十几亩,呈半圆形,规模宏大。历经岁月变迁,原有的墓碑、砌石和台阶等均已损毁无存。2004年,相关部门依据陈氏后人的回忆、古籍图片记载,并结合现场实地勘察,对陈夔龙墓进行重修,复原了墓主体、墓道以及墓前牌坊,重现了昔日的景观风貌 。 
上一篇:熊毅下一篇:殷宏章
广西壮族自治区原政协主席
中央政治局委员
宿城区人物
中国科学院院士
军统第一杀手
原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
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
上海市委书记
落马官员
中国台湾地区前领导人
香港演员、歌手、主持人、商人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近现代文学家、藏书家、版本学家和文献学家
清末民初著名政治人物
革命烈士
菲律宾自治领最后一任总统
斗门区人物
翁源人物
东源人物
东源人物
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
革命烈士
红岩英烈,革命烈士
清末民初著名政治人物
物理学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明朝兵部尚书
足球运动员
清末民初著名政治人物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