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马士英

明朝兵部尚书
马士英
马士英[明][公元1591年-1646年,明朝兵部尚书]+像 贵州贵阳南明区人物
马士英(1596.5.9~1646),字瑶草,一字冲然,贵州贵阳府人。明末大臣。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天启时,迁郎中,历知严州、河南、大同三府。1632年,累官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因擅取公帑行贿,坐遣戌,流寓南京。1642年复起,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庐州、凤阳等地军务。1644年,拥兵立福王于南京,进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与高弘图、史可法并命。史可法出镇,督师淮、扬。马士英的权力因为挟傀儡福王以令群臣的谋略被巩固和加强了,但也加速了新建立的南明朝廷的覆灭。
1645年,清兵连破南京、杭州,马士英往投唐王,不纳。乃入方国安军中,国安败,又欲投唐王,亦被拒。 后马士英被俘,被清帝判处死刑。
马士英,字瑶草,约1591年出生于贵州贵阳(并非南明区,当时贵阳尚未有南明区这一行政区划)。其先祖是淮南仪真(今江苏仪征)人,明朝初年,始祖马成参军至贵州,因功升至指挥使之职,可世袭,马氏后代遂为贵州人。

早年经历与科举入仕
马士英的曾祖马福曾为昭勇将军,祖父马云龙科举失败后,在贵州城北谷七堡隐居。父亲马明卿为马云龙第三子,官至知州。马士英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他与怀宁人阮大铖一起会试中举。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马士英考中进士,被授予南京户部主事之职。天启年间(1621年—1627年),他曾任户部郎中,后又历任严州(今浙江建德)、河南、大同知府,在地方上积累了一定的治理经验。

官场沉浮
崇祯三年(1630年),马士英出任山西阳和道副使。崇祯五年(1632年),他被擢升为右佥都御史兼宣化府巡抚。然而,到宣化府刚一个月,他就擅挪公款贿赂朝中权贵,被镇守太监王坤告发,最终被判到边境戍守。此后,马士英流寓到南京。当时,阮大铖因牵涉魏忠贤逆案被罢官赋闲,也在南京,两人往来密切。

崇祯十四年(1641年),东林—复社人贿赂司礼太监,使罢相的周延儒再次入阁,阮大铖以金钱资助。周延儒出任内阁首辅后,阮大铖请其推荐自己,但因逆案及东林党人反对而被拒,于是转而推荐马士英。崇祯十五年(1642年)六月,马士英出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庐州、凤阳等处军务。同年,保定总兵官刘超起兵造反,马士英偕太监卢九德、河南总兵陈永福前往讨伐。崇祯十六年(1643年)四月,马士英多次击败刘超叛军并将其围困,后采用诱降之策,擒拿、杀死刘超亲信,将刘超生俘,押回京师后刘超被凌迟处死。马士英因镇压叛乱立功,在官场的地位逐渐稳固。

拥立福王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农民军进占北京,崇祯帝自缢身亡。留都南京的大臣们议立新君,福王朱由崧、潞王朱常淓都在淮安躲避战乱。按伦常顺序应拥立福王,但钱谦益、吕大器、张慎言、姜曰广等大臣担心福王追究“妖书”“梃击”“移宫”等案,想拥立潞王。时任凤阳督军的马士英反对拥立潞王,他秘密联系操江诚意伯刘孔昭,总兵高杰、刘泽清、黄得功、刘良佐等人,写信给参赞机务兵部尚书史可法,主张拥立福王。史可法犹豫不决,马士英便擅自带兵迎接福王到仪征,在其兵权压力下,诸大臣不敢再有异议。

五月一日,福王到达南京,两天后就任监国。福王监国后,任命史可法为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入阁办事;马士英加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仍任凤阳总督。之后,马士英想留在南京辅政,让高杰、刘泽清等上疏督促史可法到淮扬督师,史可法被迫前往,马士英得以掌管兵部。五月十五日,福王正式即位为皇帝,马士英因拥立之功,加封为太子太师,并被荫封锦衣卫指挥佥事。此后,他又多次加官进爵,在弘光朝廷中的地位日益显赫。

败坏朝纲与党争
马士英掌权后,在内依靠田成等太监,在外结交勋臣刘孔昭、朱国弼、柳祚昌,镇将刘泽清、刘良佐等,对阮大铖言听计从,魏忠贤的同党也被他起用。他不顾姜曰广、吕大器等人的反对,起用阮大铖为兵部添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后来阮大铖又转任左侍郎、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等职,而吕大器、姜曰广等人则先后被罢官。

马士英大肆纳贿,原兵部尚书张缙彦曾归顺李自成,李自成兵败后,他窜逃河南,却谎称要集结兵勇收复失地,通过贿赂马士英被官复原职,总督河北、山西、河南等地的军务,且有便宜行事之权。其他投降过的高官,以及普通百姓、衙役,只要重金贿赂马士英,也能获得官职。当时,清军进攻到宿迁、邓州后不久退兵,史可法告知马士英,马士英却认为是史可法为邀功而编造的谎言。侍讲兼给事中卫胤文在高杰军中做监军,高杰战败被杀后,卫胤文窥探到马士英的心意,弹劾史可法督军不力、给部队增加负担,马士英便提拔他为兵部右侍郎,总督高杰旧部,史可法被分权。

此外,左良玉是据守长江上游的军阀,坐镇武昌。其部将黄澍到南京后,当面弹劾马士英贪赃枉法,何志孔也弹劾马士英欺下瞒上。马士英贿赂弘光帝身边的太监田成等人,得以留任。之后,马士英设法报复黄澍,导致左良玉与马士英产生嫌隙。弘光元年(1645年)三月,假太子案发生,黄澍在左良玉军中鼓动其起兵“清君侧”,左良玉先是上疏请求保全“太子”,并斥责马士英等是奸臣,之后又发布檄文,历数马士英的罪名,于三月二十三日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马士英决定由兵部尚书阮大铖会同靖南侯黄得功、广昌伯刘良佐以及池口总兵方国安等人组织堵剿,不顾大理少卿姚思孝,御史成友谦等人的反对,撤掉江北守军,致使淮扬地区防守力量薄弱。

国破逃亡与结局
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初十夜间,弘光帝同马士英等逃出南京,打算避往杭州。途经溧水时,遭到当地士兵的拦截抢掠,混乱中,马士英的儿子马銮护卫弘光帝逃往太平府,后又转入芜湖投靠靖国公黄得功。黄得功兵败自杀,弘光帝被俘。马士英带着四百贵州兵,护卫皇太后邹氏辗转赴杭州。

之后,杭州被清军攻破,潞王朱常淓投降,马士英又投靠严州总兵方国安。方国安军被清军击败后,马士英欲投靠唐王,但被唐王所拒,他又投奔到太湖义军吴易军中。1646年,清军进剿太湖,马士英兵败,逃入四明山削发为僧,后被清军俘虏杀死。

马士英在历史上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清代学者黄宗羲认为,自古以来“为相者,奸至马士英而极”。但也有学者如陈垣认为,马士英“实为弘光朝最后奋战之一人”,明史学者顾诚也认为,马士英虽然不是“救时之相”,但《明史》将他列入《奸臣传》是毫无道理的。他的一生经历了明朝末年的诸多政治风云,其行为和决策对南明弘光政权的兴衰产生了重要影响。
上一篇:朱启钤下一篇:陈法轼
中国国民党原党主席,台湾地区前领导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
原贵州省革委会主任
明代的清正廉吏
中国抗日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河南省委原书记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
作家、学者、文化推动者
元曲四大家
南明抗清英烈
明朝兵部尚书
明清之际贤达之士
明朝兵部尚书
清末民初著名政治人物
物理学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明朝兵部尚书
足球运动员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