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傅作义

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
傅作义
傅作义[公元1895年-1974年,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像 山西运城市临猗人物
傅作义(1895年6月27日—1974年4月19日),字宜生,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孙吉镇安昌村(原荣河县)人 ,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将领、抗日名将,追求进步的中国国民党党员。
傅作义:从抗日名将到和平功臣
傅作义,这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其一生波澜壮阔,经历了从战火纷飞的战场到新中国建设的不同阶段,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早年磨砺:投身军旅,崭露头角
1895年6月27日,傅作义出生于山西省运城市荣河县安昌村。自幼,他便展现出非凡的聪慧与坚毅。1905年,年仅10岁的傅作义进入荣河县立小学堂,凭借着自身的勤奋与天赋,各门功课成绩均名列前茅。随后,1908年他又顺利考入运城河东中学堂,进一步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和学识。

1910年,傅作义做出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抉择,考入太原陆军小学。在这里,他深受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心中那颗爱国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同年10月,辛亥革命的烽火在武昌点燃,太原迅速响应起义。年轻的傅作义热血沸腾,担任起义军学生排排长,跟随起义军总司令姚以价奔赴娘子关,抵御清兵的进攻。在这场战斗中,傅作义初露锋芒,展现出了过人的勇气和军事才能。

1912年,因表现优异,傅作义由太原陆军小学保送入北京清河镇第一陆军中学。在中学期间,他不仅认真学习军事课程,还对历史上的著名战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晋楚城濮之战、楚汉城皋之战、孙曹赤壁之战等。这些古代战争中的智慧与谋略,为他日后的军事生涯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1915年,傅作义以优异的成绩从陆军中学毕业,顺利升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在军校中,他刻苦学习,努力训练,对于步兵四大教程及射击、马术等科目,均取得了优异的考试成绩。1918年9月,傅作义从保定军校毕业,回到山西,投身于阎锡山的晋军,从此开启了他在晋军的辉煌历程。

起初,傅作义担任山西陆军第1混成旅第1团少尉见习官,后迅速晋升。1919年1月,他调升步兵第10团中尉排长,11月便升任第2营上尉营长。1921年3月,又升任第10团少校团副兼技术队队长。在任职期间,他始终兢兢业业,致力于提升部队的战斗力。1922年,他负责全团技术训练,1923年担任营长时,更是经常将自己的薪金补贴在练兵上,赢得了官兵们的衷心信赖。

1924年8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阎锡山配合直系,率晋军攻占石家庄,傅作义营在此次战役中担任警戒任务。他凭借出色的指挥和冷静的应对,表现极为出色,得到了晋军前敌总指挥张培梅的高度嘉许,并力保其升任第4旅第8团团长。10月,直军将领冯玉祥联合胡景翼、孙岳等发动北京政变,所部改组为国民军。1925年1月,傅作义调升第4旅第8团上校团长。1926年9月,升任第2师第4旅少将旅长,12月第4旅扩编为第4师,他又荣升为中将师长。

1927年1月,直奉联合晋军进攻国民军。平绥铁路上的天镇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傅作义奉命率第8团驻守天镇。面对国民军宋哲元部长达三个月的猛烈攻城,傅作义指挥若定,率部顽强抵抗,成功守住了天镇。此役让傅作义声名远扬,充分显露了他卓越的守城才能,战后他被擢升为第4旅旅长,旋即又升为第4师中将师长。

1928年,南北统一。傅作义率第4师附炮兵团奔袭涿州,利用奉军换防之机,一举占取涿州,给奉军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然而,晋军各主力部队在其他战场迭告失利,纷纷撤离京汉、京绥两铁路线,涿州成为了孤悬于奉军包围中的唯一据点。在这种绝境下,傅作义毅然采取固守待援之策,以不足万人的无援之师,死守涿州达百日之久。最终,在各界的劝和声中,阎锡山授意傅作义与奉军停战议和。1928年12月30日,傅作义通电宣布停止军事行动,将所部挺进军改为国防军,不再参加内乱。1928年1月12日,第4师残部7000人出城接受奉军改编。涿州之战虽然以傅军接受改编告终,但傅作义能攻善守的军事才干却得到了军事界的广泛公认,他也由此一举成名。

中原大战:历经波折,移防绥远
涿州战役后,傅作义在保定被张学良软禁。1928年4月25日,在友人侯少白、崔笑如等的帮助下,他成功潜逃天津。同年6月4日,国民党蒋、冯、阎、桂四大派系联合“北伐”取得胜利,南京国民政府特任阎锡山为京津卫戍总司令。8月,阎任命傅作义为国民革命军第5军团总指挥兼天津警备司令。1929年6月,傅作义升任第16路军中将总指挥兼第43师师长。

1930年4月,第43师扩编为第10军,傅作义升任第3方面军第2路军上将总指挥兼第10军军长。同年5月,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傅作义被任命为晋军第3集团军第10军军长,负责指挥津浦线北段战事。6月25日,他率部进占济南,兼任济南行营主任,所部继续南下兖州、曲阜一线。然而,中原大战最终以蒋介石的胜利宣告结束,张学良得以接管华北,节制晋绥军。年底,傅作义率部移防绥远。1931年1月16日,因反蒋失败,第10军缩编为东北边防军第10师,傅作义降任东北边防军第7军上将军长兼第10师师长。6月17日,边7军改称第35军,边10师改称第73师,他改任第35军上将军长兼第73师师长。8月18日,傅作义代理绥远省政府主席,12月28日实任省政府主席兼全省保安司令部司令。

抗日烽火:奋勇御敌,战功赫赫
长城抗战:坚决抗日,义愤填膺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华民族陷入了深重的危机之中。9月28日,傅作义与宋哲元等50余名北方将领联名通电,呼吁全国各方团结一致,同舟共济,群策群力,共同奋斗,展现出了坚定的抗日决心。

1933年1月3日,日军侵占山海关,揭开了长城抗战的序幕。1月5日,傅作义分电阎锡山、张学良、蒋介石请缨抗日。15日,他以绥远省主席名义发表《告全省民众书》,号召全省同胞奋起救国御侮。25日,奉命率部由绥远出师东进,开赴抗日前线。2月上旬,傅部在张家口编组为第7军团,傅作义任总指挥,35军的番号暂改为59军。

5月22日,日军第8师团西义一部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傅部阵地发起猛烈进攻。傅作义亲临前线指挥,全体官兵抱定有我无敌、有敌无我的牺牲精神,英勇抵抗。然而,正当傅军痛击顽敌之时,23日晚黄郛在北平接受了日方的停战条件,何应钦随即令傅部停止战斗,撤出阵地。傅作义接到停战撤退命令后,无比愤慨,质问怎么抗日还有罪,并坚持只有日方先撤,我方才能撤,否则决不后撤。经交涉,双方同时后撤,傅作义才忿然下令撤兵。长城抗战的最后一战,就这样在无奈中宣告结束。此役击毙日军246名,中国官兵阵亡367人,伤484人。傅作义对阵亡官兵深感悲痛,后来特地派员将殉国官兵的遗骸护运回归绥,安葬在大青山下,建立纪念碑,并将烈士名字刻于碑上,以寄哀思。

绥远抗战:主动出击,大获全胜
1935年4月3日,傅作义叙任陆军二级上将,6月27日获颁二等宝鼎勋章。1936年4月,日本关东军参谋长板垣征四郎公然窜到归绥,企图拉拢傅作义主持华北亲日政权。面对日军的侵略、诱降活动和德王分裂祖国、叛国投敌的行径,傅作义怒不可遏。10月,傅作义到洛阳见蒋介石,坚决要求反击日军和蒙奸,以伸张民族正义。然而,蒋介石却要求傅作义以忍让为主,非不得已时,不可轻易对日作战。

当得知德王在日军指挥下,准备分三路大举进犯绥远的消息后,傅作义认为已到了“不得已时”。11月8日晚,他秘密召开营以上军官会议,进行军事部署。会上,傅作义慷慨激昂地表示:“日寇占我察北,又犯我绥东、绥远,是我全军将士的耻辱。爱国军人守土有责,我们一定要打!”“岳武穆38岁壮烈殉国,我已过了38岁,为抗日死而无怨。”

11月15日清晨6时许,日本驻蒙古军政府特务机关长田中隆吉指挥5000余兵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三路向红格尔图发起猛攻。傅作义亲临集宁前线指挥,命令部队星夜奔袭,出敌不意,抄袭敌后。日伪军猝不及防,至18日上午7时许,全线溃退。红格尔图战斗以中国军队的全胜告捷。1936年12月4日,傅军击退敌人反扑后,乘胜收复了百灵庙以东另一战略要点大庙。至此,绥远抗战胜利结束,挫败了日军西侵绥远的阴谋。

全面抗战:转战多地,坚守太原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京国民政府任命阎锡山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统领晋绥抗日军事全权。晋绥军共编第6、第7两个集团军,傅作义任第7集团军总司令。8月,傅作义率部参加平绥路东段作战。由于第68军军长刘汝明作战不力,加之傅部动作迟缓,未能给在南口、居庸关、延庆、怀来一线的汤恩伯部有力支援,平绥路东段各据点于8月下旬相继失守。

9月,日军板垣第5师团由宣化南下攻取广灵,傅作义奉命在雁门关布防。日军以雁门易守难攻,倾主力向平型关进攻,傅部奉命驰赴平型关接替第6集团军。当日军向傅部猛攻时,恰逢八路军115师伏击板垣师团预备队和辎重队,歼敌千余人,给傅部以有力支援。日军在平型关受挫后,由东条英机察哈尔派遣兵团突破茹越口。傅作义向阎锡山建议由晋军主力围歼孤军深入的东条部,然后向板垣师团反攻。但阎为保存晋军实力,拒绝采纳,致使东条部占领繁峙县砂河镇,拊平型关中国军队侧背。9月底,傅部被迫向五台山、代县、崞阳转移,旋即奉命开赴忻口地区御敌。

10月,忻口会战开始。傅作义指挥董其武218旅夜袭敌板垣司令部前线指挥所,并派部救援友军。忻口会战延续到10月下旬,历时23天,敌人遭受重创,被阻于忻口不能前进。此时,娘子关失守,太原告急,傅部奉命向太原集结。

1937年11月2日,阎锡山召集高级将领军事会议,提出保卫太原、依城野战的计划。实际上,阎为保存自己的实力,已将晋军主力调往临汾等地,因此对于“保卫太原”,晋军将领个个缄默不语。傅作义虽知其不可为,但他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挺身而出,毅然请命。11月3日,傅作义兼任太原守备司令部司令。

当时,傅部主力不过两个旅,虽训练有素,有一定的实战经验,但几个月来的南北转战,伤亡过半。仓促中扩充了部分新兵,又缺乏训练。6日,日军第5师团开始进攻太原城郊,驻防城外的军队纷纷溃退,倚城野战计划完全落空,傅部陷于独守孤城之境。7日,晋北和晋东的日军会合,在数十架飞机和数百门大炮及坦克的掩护下,连续攻城。傅作义下定舍身报国的决心,激励部下英勇杀敌,并给荣河老家写信,表示“只要一息尚存,誓与日寇血战到底,为国捐躯,义无反顾”,并以“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告慰国人和家人。

在傅作义誓死如归的精神鼓舞下,全军将士咸抱决心,奋勇抗敌。8日,敌突入城内,展开激烈巷战。黄昏后,接蒋介石撤退电令,傅作义率部突围,撤至石楼一带。太原守城之战,掩护了卫立煌、孙连仲、王靖国、陈长捷等部安全转移。日军虽侵占了太原,但也死伤惨重,无力继续南犯。1937年12月,傅作义升任第2战区北路军总司令部上将总司令兼第35军军长。

与共产党合作:积极交流,整军抗战
1937年底,傅作义受任第2战区北路军总司令,所部35军扩编为二师一旅,移防晋西北柳林镇,整军经武,以待再战。此时,傅部驻防区和陕北区八路军120师贺龙部隔河相望,双方信使往来不断,交换情报,建立联防。

傅作义赞成共产党的全民抗战主张,赞赏许多共产党员的品格和才华,对周恩来十分信服,多次拜会过毛泽东主席,并同王若飞、南汉宸等结为知友。后来傅部移驻河曲,还邀请八路军程子华、南汉宸及牺盟会的续范亭等举行会谈和聚餐,交流整军抗战的经验。毛泽东主席赠送他政治书籍和论述抗战的著作,对傅部尔后的整军抗战起了积极的影响。通过120师政委关向应、政治部主任甘泗淇的帮助,延安陕北公学和抗大向35军输送了大批优秀学员,使傅部的抗日力量得到充实。

1938年初,傅作义建立了北路军政治工作委员会,自兼主任。总部设立政治指导室,指派周北峰为委员兼秘书,军队各级相应设立政治工作机构,其中许多负责人由延安派遣的干部担任。傅作义还制定了《北路军政治工作守则》,规定废除打骂士兵、实行经济公开、活跃士兵文化生活、帮助劳苦百姓、提倡军民合作、实行军政统一等等;制定了《十项纪律》,对行军、宿营、作战等方面的群众纪律作了具体规定。这些做法,密切了军民关系,受到老百姓的称赞,显示了国共合作、团结抗战的气氛。但却遭到阎锡山的忌恨,攻击傅“把部队带赤化了”,“35军已成为七路半了”,并密电蒋介石,提出要将傅作义撤换。

1938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任命傅作义为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战区北路军总司令,傅作义从此摆脱了阎锡山的控制,返回绥远。他设长官部于五原,积极整饬军、政,除设立“动员委员会”,改组省政府外,1939年5月在百川堡亲自举办“抗战建国讨论会”,轮训各级军政干部。参加人员有国民党员、共产党员和无党派人士。先后举办五期,历时3月有余,对促进军政密切配合,壮大抗战力量起了积极作用。但也因此引起国民党当局的责难,派中央监察委员姚大海从重庆到百川堡,以“考察”为名,要傅作义排除共产党。傅作义出于无奈,只得将各军政机构中大部分共产党员送回延安。

五原大捷:主动出击,威震敌胆
1939年12月,日军南犯长沙,为牵制和吸引华北日军兵力于塞北,傅作义主动请战。19日夜,以35军为主力,配以骑7师,长途奔袭敌之重要战略据点——包头。大同各地日军调集重兵反扑。傅部完成牵制任务后撤回河套防区。此役往返行程近千里,历时半月,歼灭包头守敌两个团及援敌300至400人,毁敌坦克4辆、汽车60余辆。

1940年春,日军狂言“膺惩傅作义”,从平绥、同蒲沿线抽调三万余人,汽车千余辆,由黑田重德师团长指挥,向绥西河套地区疯狂进犯。2月3日,侵占五原。傅作义又趁敌主力东撤后,于3月20日夜率部对盘踞五原之敌发起猛攻,血战两昼夜,收复五原。此役击毙水川伊夫中将、大桥少佐等日军300余,全歼以桑原为首的特务机关,俘浅治庆太郎等50余人,歼灭王英伪军两个师,获战利品甚多。血战中,傅部也遭到重大牺牲,有的连剩下不到1
上一篇:卫玠下一篇:裴寂
遗传学家,教育家
教育革新推动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
革命烈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将
坚定的革命志士
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
南京市儿童医院的奠基者
企业家
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
土尔扈特部的宗教领袖
中国内分泌学家
中国内地女演员
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
中国工程院院士
奥运会冠军
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
唐朝宰相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