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元勋、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军事家 —— 张云逸 张云逸(1892 年 8 月 10 日 - 1974 年 11 月 19 日),原名张运镒,又名张胜之,海南省文昌市头苑区造福乡上僚村人。在风云激荡的近现代中国,张云逸凭借非凡的智慧、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在各个重要历史阶段发挥了关键作用,为中国革命、建设事业立下不朽功勋。 1892 年 8 月 10 日,张云逸出生在海南岛东北部的文昌市。此地自然风光旖旎,人文底蕴深厚,深受海洋文明与中原文化的双重熏陶,培养出了一批批富有开拓精神与爱国情怀的热血儿女,张云逸便是其中一员。早年,家庭贫困的他,凭借自身努力,进入广州黄埔陆军小学学习,接触到先进的革命思想,自此,一颗报效国家的种子在他心中种下。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参与者 1909 年,张云逸加入中国同盟会,积极投身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1911 年,黄花岗起义爆发,张云逸满怀激情,参与了这场震惊中外的起义,与战友们并肩作战,向封建腐朽的清王朝发起冲击。同年 10 月,武昌起义的枪声响起,张云逸毫不犹豫地参加了响应武昌起义的海南岛起义,为推动辛亥革命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浪潮中,张云逸目睹了革命的曲折与艰辛,也深刻认识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局限性,开始探寻新的革命道路。 土地革命战争的践行者 1926 年,张云逸在北伐战争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式成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1929 年,他受党组织委派,前往广西开展革命工作。在广西,张云逸凭借出色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成功掌握了当地部分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同年 12 月,他与邓小平一起,领导了著名的百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张云逸充分发挥军事指挥才能,带领红七军多次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巩固和扩大了革命根据地。1931 年,张云逸率领红七军转战千里,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最终与中央红军会师,为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此后,他先后担任红七军军长、中央军委副参谋长等重要职务,参与了中央苏区历次反 “围剿” 作战,为保卫中央苏区作出了重要贡献。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张云逸随部队踏上了艰难的征程。在长征途中,他负责部队的后勤保障和军事指挥工作,克服了重重困难,为长征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张云逸任新四军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员,积极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他带领部队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多次给予日军沉重打击。在著名的繁昌保卫战中,张云逸指挥第三支队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经过多次反复争夺,成功保卫了繁昌,粉碎了日军的进攻,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信心。此外,他积极推动新四军与地方抗日武装的合作,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为新四军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41 年,皖南事变发生后,张云逸临危受命,参与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工作,并担任新四军副军长。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领导新四军坚持抗战,与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巩固和扩大华中抗日根据地作出了卓越贡献。 解放战争的重要功臣 解放战争时期,张云逸先后担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华东军区副司令员等重要职务。在华东战场上,他积极参与指挥了许多重要战役,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莱芜战役中,张云逸协助陈毅、粟裕等指挥作战,通过巧妙的战略部署,成功围歼国民党军大量有生力量,创造了运动战的经典战例。在淮海战役中,张云逸负责后勤保障工作,组织动员了大量人力、物力,为战役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此外,他还积极参与组织渡江战役和解放东南沿海地区的战斗,为全国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 新中国建设的贡献者 新中国成立后,张云逸担任广西省委书记、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等重要职务。在广西工作期间,他致力于恢复和发展当地的经济,积极推动土地改革和剿匪斗争,为巩固新生政权、改善人民生活做出了巨大努力。他深入基层,了解群众需求,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广西实际的政策措施,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1955 年,张云逸被授予大将军衔,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此后,尽管年事已高,但他依然关心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积极为党和国家建言献策。 1974 年 11 月 19 日,张云逸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 82 岁。张云逸同志的一生,是为中国革命、建设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他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精力。他的功绩永载史册,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