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叔明[公元1913年-1945年] 广东珠海市斗门区人物 邝叔明(1913—1945年),乳名邝振发,曾用名陈广、邝明,来自斗门县斗门镇。幼年时,他在家乡的私塾接受启蒙教育。1930年,邝叔明前往广州求学,进入中学阶段。在此期间,他深受邝任生的影响,逐步投身于革命活动,开启了为理想奋斗的征程。 1933年春天,邝叔明与邝任生一同考入广东航海学校。在校学习期间,他展现出卓越的学习能力,成绩十分优异。次年年初,邝叔明与一批志同道合的进步同学,共同建立了“共产主义同情小组”。他们积极行动,通过散发标语传单的方式,无情地揭露蒋介石、陈济棠的反动统治,试图唤醒更多民众的觉醒。同时,邝叔明还在饶彰风主编的《天王星》地下刊物上发表小说《农村的火》,深刻地揭示社会时弊,旗帜鲜明地反对封建主义,彰显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批判精神与革命情怀。 1934年冬天,邝叔明从航海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在健民小学担任教师。1935年,他积极参与邝任生组织的“小濠冲青年社”与“八区青年社”,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活动中,成为邝任生的得力助手。在抗日战争前夕,邝叔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党的事业注入了新的力量。 1938年1月,邝叔明毅然奔赴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7月,学成返乡的他立即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中。他组织成立了八区抗日救亡宣讲队,并亲自率领队伍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巡回宣传,积极传播抗日思想,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此后,邝叔明先后担任中共中山县八区区委组织委员、书记,以及中山县抗日民众自卫团第二十八队副大队长等重要职务。在斗门地区,他积极组建抗日游击武装,成功开辟了月坑、乾务、南山等重要据点,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游击战争的开展。 1943年2月,邝叔明调任珠江三角洲武装指挥部下属的番南人民抗日义勇大队政委。1945年1月,他又被任命为珠江纵队第二支队政委。1945年春天,珠江纵队抽调第二支队部分力量挺进西江,开展粤桂湘边区抗日游击战争。邝叔明与黄友涯等人率部百余人留守番禺,坚持斗争。当时,他们的部队分散驻扎在广州郊区小洲乡,却不幸遭到国民党特务鱼仔水部勾结当地伪军、乡团共二百余人的包围。在当地群众的全力掩护下,黄友涯等人成功突围,但邝叔明却在混乱中不幸溺水牺牲,年仅32岁。邝叔明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永远值得人们铭记与敬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