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黄瑜

双槐先生,明朝中期学者
黄瑜
黄瑜[明][双槐先生]  广东珠海市斗门区人物
黄瑜(1426年2月13日—1497年4月24日),字廷美,自号双槐老人,广东广州府香山县(今广东省中山市)人,祖籍江西瑞州府高安县(今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明朝中期学者,东汉末年将领黄忠之后。 
明景泰七年(1456年)中举,入北京国子监学习。在京城期间,备受名公器重,与王翱、薛远、丘濬等当时名公均有交往。黄瑜在户部任低级官员一段时间后,于成化五年(1469年)被任命为广东长乐知县,受当地百姓爱戴,因不受权贵的喜爱,后被迫离职。此后许多年,他都在广州的学校里任职。
弘治十年(1497年)三月,黄瑜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黄瑜:明代的博学贤才与刚正之士
在明朝中期的历史舞台上,黄瑜以其卓越的才学、刚正的品格和斐然的政绩,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在文学、史学领域造诣颇深;亦是一位心怀百姓的官员,在地方治理上颇有建树。1426年2月13日,黄瑜出生于广东广州府香山县(今广东省中山市,彼时香山部分区域今属珠海市斗门区),祖籍江西瑞州府高安县。其家族渊源深厚,可追溯至东汉末年名将黄忠,先辈们的事迹与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黄瑜的成长。

黄瑜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聪慧,在学习上有着极高的天赋与热情。他对各类书籍爱不释手,无论是儒家经典,还是诗词歌赋,皆能深入研读,领会其中精髓。在家庭的熏陶和师长的教导下,黄瑜打下了坚实的学识基础,且养成了正直善良、勤奋刻苦的品性。年少的他,心中便怀揣着远大的抱负,期望有朝一日能凭借所学,为国家和百姓贡献力量。

景泰七年(1456年),黄瑜在乡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举人。这一成绩不仅是对他多年苦读的肯定,更是他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此后,他前往北京国子监继续深造。在国子监这个汇聚了各地才俊的学府中,黄瑜如鱼得水,与同学们相互切磋学问,交流思想。他的才华和学识得到了当时诸多名公的器重,如王翱、薛远、丘濬等,皆对他赞赏有加。在此期间,黄瑜不仅在学术上有了更大的进步,还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对国家的政治、社会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完成国子监的学业后,黄瑜进入户部任职。尽管初入官场时职位低微,但他并未因此而懈怠。他时刻关注着国家财政事务,积极建言献策,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见解和担当精神。然而,黄瑜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他虽多次参加会试,却屡试不第。在科举取士的时代,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黄瑜并未因此而气馁,他坚信只要坚持努力,终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成化五年(1469年),黄瑜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个重要契机,他被任命为广东长乐知县。初到长乐,黄瑜便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生疾苦。他发现长乐县内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淫乱邪恶之事盛行,尤其是每至秋冬,巫师、傩神在乡里横行,以驱除瘴疫之名蛊惑百姓,实则骗取钱财,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和百姓生活。黄瑜决心改变这一现状,他果断下令禁止此类迷信活动,并通过宣传教育,让百姓认清其中的危害。在他的努力下,巫师、傩神装神弄鬼的风气逐渐被革除,社会风气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除了整治迷信之风,黄瑜对盗贼问题也极为重视。他深知,盗贼横行不仅威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更会破坏社会的稳定。但黄瑜并未采取简单粗暴的镇压方式,而是以仁爱之心去感化盗贼。他深入盗贼出没的地区,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犯罪原因,对那些因生活所迫而误入歧途的人,给予帮助和引导,为他们提供谋生的手段和机会。在黄瑜的努力下,长乐县的治安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百姓生活逐渐安定下来,他也因此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

在治理长乐的过程中,黄瑜还十分注重发展教育。他深知,教育是培养人才、改变社会的根本。于是,他积极兴办学校,礼聘优秀的教师任教,鼓励更多的孩子接受教育。在他的倡导下,长乐县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有识之士。此外,黄瑜还致力于整肃纲纪,推行开明之策,处理政务公正严明,解决了许多长期积压的疑难案件,使得长乐县的政治环境焕然一新。

然而,黄瑜刚直不阿的性格,却使他在官场中遭遇了诸多挫折。他坚持原则,不迎合权贵,因此得罪了不少上级官员。尽管他在长乐知县任上政绩斐然,却屡次得不到升迁。在历经十五年的知县生涯后,黄瑜对官场的黑暗和腐败深感失望,最终选择弃官不做,回到广州会城。

回到家乡后的黄瑜,将生活的重心转移到了著书立说和学术研究上。他在家中亲手种植了两棵槐树,并在树后盖了一座简朴的亭子,取名“双槐亭”。此后,他的许多时光便在这双槐亭下度过,或与好友评诗论文,或埋头于书卷之中。他自称“双槐老人”,并以“双槐”为自己的著述命名,其代表作品《双槐岁钞》便是在此期间完成的。

《双槐岁钞》是一部记载洪武至成化年间国事的著作,全书分为圣神功德、人文典礼、天地祥眚、经史异同、懿行美政、异端奇术六个大类,共收录了220条内容。黄瑜在撰写此书时态度极为认真,每遇所见所闻及传闻之事,无论是宏大的历史事件,还是民间的琐碎言谈,他都会详细抄录。对于所收集的资料,他必定会进行严谨的考证,“得诸朝野舆言,必证以陈编确论;采诸郡乘文集,必质以广座端人”。对于可疑或无趣的内容,则坚决予以删除。书中如《国子试魁》《甲申庶吉士》等关于馆阁诸事的篇章,因资料不足,黄瑜一直存疑,直到其孙子黄佐在官方文书中找到相关资料予以补充,才得以完稿。这部著作内容丰富,充分展示了古人对于自然界和社会人生的基本认知,反映了古代文人的知识结构和思想观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从文学视角来看,它为后世的小说、戏曲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中亦可窥探出小说、戏曲选取传统故事的意向。

黄瑜一生阅历丰富,著述颇丰。除《双槐岁钞》外,还著有《双槐集》《书传旁通》等。其诗歌长于写实,多以自己的所见所闻为创作素材,或纪行游玩,或触景伤怀,或因事而发,或读书有感,无病呻吟之作极少。在语言风格上,他的诗大多注重音乐美,讲究押韵,并辅之叠词、双声词与叠韵词的运用,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成诵。如他的《井㠗》诗,通过对宋端宗御舟曾到之地的描写,咏叹历史的变迁,“白雁过,江南破,更无一尺土可坐。自闽入广随波流,尘沙暗天天亦愁。黄芦苦竹风飕飕,鹧鸪雨中啼不休。上有深井山,下有仙女㠗,黑云卷波白浩浩,渔舟不到御舟到。鳄鬐扬波蛟尾掉,苍天苍天谁与告!”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弘治十年(1497年)4月24日,黄瑜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二岁。他的一生,是为学、为政、为人的典范。在学术上,他勤奋钻研,留下了诸多宝贵的著作,为后人研究明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在为政方面,他心怀百姓,廉洁奉公,在长乐知县任上做出了卓越的政绩,深受百姓爱戴;在为人处世中,他刚直不阿,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为权贵所动摇。他的事迹和精神,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更为后世所传颂,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追求真理、为国家和人民的福祉而不懈奋斗。如今,虽时光已流转数百年,但黄瑜的名字依然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广东珠海市斗门区乃至整个岭南地区的骄傲。 
上一篇:邝明下一篇:陈逢元
明清小说四大家
明初道士
明朝开国皇帝
明朝末年名将
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明朝开国功臣
明神宗朱翊钧第七子
明朝官员
明朝著名书法家
明末清初杰出的书法家、文学家
明代的清正廉吏
革命烈士
吉林省委书记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原国务院原副总理
开国少将
原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
铁骨铮铮的革命先驱与建设功臣
落马官员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
广东省委书记
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实干家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
清代武官
斗门区人物
斗门区人物
双槐先生,明朝中期学者
革命烈士
南粤先贤
斗门区人物
斗门区人物
双槐先生,明朝中期学者
双槐先生,明朝中期学者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