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公元前 231 年-前 196 年),西汉开国功臣、杰出军事家,“汉初三杰” 之一。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独特的人生经历,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韩信出生于公元前 231 年,籍贯为江苏淮安市清江浦区。在那个时代,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毕业院校。韩信年少时家境贫寒,生活困苦,常常依靠他人救济度日。他虽身形魁梧,且喜好佩戴刀剑,却不被当时的乡人看好。在淮阴,韩信曾受胯下之辱,一群恶少当众羞辱他,让他从一人的胯下钻过去。面对这般挑衅与侮辱,韩信选择了忍耐,他深知小不忍则乱大谋,此等举动显示出他异于常人的隐忍与胸怀。
秦末,天下大乱,各地纷纷爆发反秦起义。韩信先是投奔项梁,然而在项梁的军队中,他并未得到重用,一直默默无闻。项梁战死后,韩信又归属项羽,项羽虽赏识他的勇猛,却未能充分发挥他的军事才能,仅让他担任郎中一职。韩信多次向项羽献策,均未被采纳,他意识到在项羽麾下难以施展抱负,于是毅然决定离开楚军,转投刘邦阵营。
初到刘邦军中,韩信依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只是担任了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官。后来,因触犯军法,他和其他十三人一同被判处死刑。在行刑之时,前面十三人依次被斩,轮到韩信时,他抬头仰望,正好看到滕公夏侯婴,便大声喊道:“汉王不是想要统一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 夏侯婴见韩信言辞不凡,相貌威武,便下令释放了他,并与之交谈。交谈中,夏侯婴发现韩信确实有过人之处,于是将他推荐给刘邦。刘邦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负责管理粮草,但仍未察觉到他的军事天赋。
直到萧何月下追韩信,才彻底改变了韩信的命运。韩信因在刘邦军中未受重用,心灰意冷之下选择离开。萧何深知韩信的才能,得知他离去后,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亲自连夜追赶。刘邦起初以为萧何也逃走了,十分生气。萧何回来后,刘邦质问他为何要走,萧何解释说是去追韩信。刘邦不解,认为军中逃亡的将领众多,为何独独要追韩信。萧何说:“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刘邦听从了萧何的建议,决定举行隆重仪式,拜韩信为大将。
韩信拜将后,向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他指出刘邦在兵力、士气和民心等方面都具备战胜项羽的条件,同时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战略规划,即先平定三秦,以此为根基,再东进与项羽争夺天下。刘邦听后,对韩信的战略眼光和军事才能大为赞赏,从此对他言听计从。
公元前 206 年,韩信率领汉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迅速平定三秦之地,为刘邦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这一战役充分展现了韩信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出其不意的战术运用。此后,韩信又在一系列战役中屡立战功。在与魏王豹的战斗中,韩信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表面上做出要从临晋关渡河的架势,暗中却在夏阳用木罂缶渡河,奇袭魏军后方,一举击败魏王豹,俘虏了他。
公元前 204 年,韩信在井陉口与赵军对峙。赵军号称二十万,兵力远多于汉军。面对强敌,韩信背水一战,他让士兵们背靠河水列阵,断绝了退路,以此激发士兵们的斗志。同时,他派遣两千轻骑,趁赵军倾巢而出追击汉军时,偷袭赵军大营,拔掉赵军旗帜,换上汉军旗帜。赵军见大营被占,军心大乱,韩信趁机率军前后夹击,大破赵军,斩杀赵军主帅陈馀,擒获赵王歇。这一战,“背水一战” 成为了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充分体现了韩信敢于冒险、灵活用兵的军事智慧。
在攻打齐国时,韩信巧妙运用水攻战术,借助潍水的力量,一举击败齐楚联军。他先派人在上游用沙袋堵住河水,然后佯装败退,引诱敌军追击。当敌军渡河至一半时,他下令决开沙袋,汹涌的河水瞬间将敌军冲散,韩信趁机回师攻击,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此役不仅为刘邦平定了齐国,还极大地削弱了项羽的势力。
随着韩信在战场上的节节胜利,他的威望与日俱增。在垓下之战中,韩信担任汉军的总指挥,他巧妙地运用 “十面埋伏” 的战术,将项羽的楚军重重包围。楚军陷入绝境,军心涣散,项羽见大势已去,突围后在乌江自刎。垓下之战的胜利,标志着楚汉相争的结束,刘邦最终赢得了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西汉建立后,韩信因功被封为楚王,衣锦还乡。他回到淮阴后,找到当年曾救济他的漂母,赏赐她千金;又找到曾让他受胯下之辱的恶少,不仅没有报复,反而封他为中尉,并对众人说:“这是位壮士,当年他侮辱我时,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杀了他也不会扬名,所以就忍了下来,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此举展现了韩信的豁达胸怀和知恩图报的品德。
然而,功高震主的韩信逐渐引起了刘邦的猜忌。刘邦担心韩信手握重兵,会对自己的统治构成威胁。公元前 201 年,有人告发韩信谋反,刘邦采用陈平的计策,以巡游云梦泽为名,趁韩信前来迎接之机,将他擒获。韩信被捕时,感慨地说:“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刘邦念及韩信的功劳,没有杀他,只是将他降为淮阴侯,留在长安加以监视。
即便如此,韩信心中仍有不满,他常常称病不朝,与刘邦的关系也日益疏远。公元前 196 年,巨鹿郡守陈豨谋反,刘邦亲自率军前去平叛。韩信称病未随刘邦出征,却暗中与陈豨联络,企图在长安发动叛乱,响应陈豨。他的计划被家臣告发,吕后与萧何商议后,设计将韩信诱骗至长乐宫钟室,将其斩杀,并诛灭三族。一代军事奇才韩信,就这样悲惨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年仅 35 岁。
韩信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一个落魄少年,凭借着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成为了西汉的开国功臣和杰出军事家。他在战场上的辉煌战绩,如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水一战、潍水之战、垓下之战等,至今仍被后人传颂,成为军事史上的经典范例。他的军事思想和指挥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 “兵仙”“战神”。然而,他的结局却令人叹息,功高震主的悲剧在历史上反复上演,韩信也未能幸免。他的故事,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感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