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鲍里斯·叶利钦:从叛逆农民到苏联掘墓人,俄罗斯的“乱世总统”(1931–2007) :一、野性童年:乌拉尔河畔的“勇士”印记: 1931年生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农村的叶利钦,童年便刻下“叛逆者”烙印。受洗时险被醉酒神父溺亡,父亲为其取名“鲍里斯”(俄语“勇士”);10岁偷闯军火库拆解手榴弹,炸飞左手两指;中学因当众抨击班主任被威胁不毕业,竟越级申诉至区委会,逼得校方开除教师。1951年考入乌拉尔工学院建筑系,痴迷排球与冒险,曾指挥坦克训练时陷进沟渠,被同学笑称“坦克指挥官的耻辱”。这些经历塑造了他蔑视权威、铤而走险的性格底色。 :二、苏共体制内的“改革异类”(1955–1990): 从建筑工人到苏共高官,叶利钦用20年完成阶级跃迁:1955年扎根工地,一年内掌握12门技术,30岁成为建筑局局长;1968年转入仕途,1976年跃升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委第一书记,以“平民官僚”形象著称——拒绝特权别墅,坚持住工人公寓。1985年受戈尔巴乔夫赏识调入莫斯科,却因激进批判苏共官僚主义,1987年被政治局除名,成为体制内首个公开反对派。1990年当选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退党后组建“民主纲领派”,掀起加盟国独立浪潮。 :三、苏联解体:从“白宫保卫战”到“别洛韦日之夜”(1991): 1991年6月,叶利钦以57.3%得票率当选俄罗斯首任民选总统,与戈尔巴乔夫形成“双重政权”。“八一九政变”中,他站在议会大厦(白宫)前号召反抗,以肉身阻挡坦克,成为苏联解体的象征性时刻。政变失败后,他乘势收缴苏共财产,12月8日与乌克兰、白俄罗斯领导人秘密签署《别洛韦日协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含泪辞职,叶利钦亲手终结了74年的红色帝国。 :四、俄罗斯总统:混乱时代的“破坏者”(1991–1999): 经济崩塌:1992年推行“休克疗法”,放开物价导致通胀超2500%,GDP暴跌40%,寡头趁机鲸吞国有资产,80%民众陷入贫困。 宪政危机:1993年与议会爆发流血冲突,炮轰白宫后强行通过总统制宪法,集权模式埋下隐患。 车臣噩梦:1994年发动第一次车臣战争,误判形势导致俄军伤亡超3万,1996年被迫签署屈辱和约。 权力赌局:1996年靠金融寡头输血连任,却因健康恶化(多次心脏病发作)频繁更换总理,1999年12月突然辞职,指定普京接任,留下“给我20年,还你一个强大俄罗斯”的政治遗产。 :五、争议与遗产:被撕裂的历史评价: 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是“民主试验”与“寡头狂欢”的交织:他终结了一党专制,却放任经济崩溃;推动多党制,却依赖个人威权;被克林顿誉为“俄罗斯民主之父”,却被戈尔巴乔夫斥为“只会破坏的政治冒险家”。晚年沉迷伏特加,自传《午夜日记》披露执政失误,承认“对不起俄罗斯人民”。2007年逝世时,普京亲自扶灵,称其“勇敢地带领国家走向自由”,而民间悼念者举牌:“他让我们学会了在废墟中生存。” :六、鲜为人知的侧面: 三次婚礼:与大学女友奈娜历经异地恋,为兼顾双方亲友,分别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家乡、妻子老家举办三场婚礼。 智斗囚徒:任建筑局长时,因削减劳改犯工资遭斧头威胁,他以一声暴喝“滚出去!”震退歹徒,此后再无工人敢挑战权威。 建筑情怀:即便成为总统,仍保留工程师习惯,视察工地时亲自爬上起重机检查,笑称“这比坐政治局会议踏实”。 叶利钦的一生,是苏联遗产与俄罗斯转型的剧烈碰撞。他以农民的倔强摧毁旧世界,却未能建成新世界,最终将烂摊子交给普京——这个从克格勃走出的“稳定者”,某种程度上,正是叶利钦时代混乱的必然产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