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坤[公元1942年-2000年,著名电影演员]+像 云南普洱市宁洱县人物 杨丽坤(1942年4月27日 —2000年7月21日),出生于云南省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磨黑镇,中国电影女演员、舞蹈演员。 1954年,进入云南省歌舞团当学员。1955年,成为独舞演员,其舞蹈作品《春江花月夜》倍受赞誉。1958年,在白族爱情故事片《五朵金花》中饰演女主角金花 ;该片先后在46个国家和地区放映,杨丽坤也因此获得第二届亚非电影节最佳女演员银鹰奖。1964年,主演音乐歌舞片《阿诗玛》;该片杀青后,杨丽坤因病退出艺术界 。1979年,《阿诗玛》在全国公映,“阿诗玛”遂成为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代名词,也成为观众们对杨丽坤的别称;该片获得西班牙桑坦德第三届国际音乐舞蹈电影节最佳舞蹈片奖、首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腾龙奖故事片纪念奖。2000年7月21日,杨丽坤因突发脑血栓在上海逝世 。 作为一位优秀的彝族电影演员,杨丽坤成功地塑造了“金花”和“阿诗玛”两个银幕形象,她的电影作品影响了两代人,在新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和贡献 。其志也洁其行也芳,与世无争与己无悔 。 杨丽坤,这位来自云南普洱市宁洱县的杰出电影演员,以其超凡脱俗的表演和美丽动人的形象,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短暂却璀璨的一生,承载着艺术的光辉与命运的跌宕,成为无数人心中永恒的记忆。 童年时期:苦难中成长 1942年4月27日,杨丽坤出生在云南普洱宁洱磨黑镇的一个彝族家庭 。她原名杨丽堃,家中兄妹众多,家庭生活十分困苦。在她很小的时候,父亲便因病离世,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母亲一人身上。生活的艰辛让杨丽坤从小就懂得了生活的不易,也培养出了她坚韧的性格。 由于家境贫寒,杨丽坤没有接受太多正规的教育。童年时期,她常常跟随哥哥姐姐们在田间劳作,帮忙做家务。但生活的苦难并没有磨灭她对艺术的热爱。在劳作之余,她喜欢唱歌跳舞,当地的民族歌舞成为她最初的艺术启蒙。磨黑镇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彝族、哈尼族等民族的传统歌舞,都深深滋养着她的艺术天赋,她常常模仿着长辈们的舞步,用歌声表达内心的情感。 崭露头角:舞蹈生涯的开端 1954年,12岁的杨丽坤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这一年,云南省歌舞团到普洱招生,天生丽质、身姿灵动的杨丽坤被一眼相中,从此踏上了艺术之路。初到省歌舞团时,杨丽坤因为年龄小、基础薄弱,在训练中面临诸多困难。但她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刻苦训练,每天总是最早来到训练室,最晚离开。她虚心向老师和同伴们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舞蹈技巧。 在歌舞团的日子里,杨丽坤从最基础的舞蹈动作学起,逐渐掌握了芭蕾舞、民族舞等多种舞蹈形式。她的努力和天赋很快得到了展现,在一些小型演出中开始崭露头角。1956年,杨丽坤在歌舞剧《十大姐》中担任领舞,她优美的舞姿和灵动的表演,让观众眼前一亮,开始在云南舞蹈界小有名气。此后,她又陆续参演了多部歌舞剧,艺术水平不断提升,成为云南省歌舞团的台柱子。 电影成名:《五朵金花》与《阿诗玛》 《五朵金花》:一夜成名: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为向国庆献礼,长春电影制片厂决定拍摄一部反映云南少数民族生活的电影《五朵金花》。导演王家乙来到云南挑选女主角,在众多候选人中,杨丽坤脱颖而出。当时的杨丽坤,不仅容貌出众,更有着一种纯净、自然的气质,与电影中女主角的形象十分契合。 在拍摄《五朵金花》的过程中,杨丽坤全身心投入到角色塑造中。她深入体验白族人民的生活,学习白族的语言、服饰、风俗等,力求将角色演绎得真实生动。电影中,她饰演的副社长金花,善良、勤劳、美丽,充满了青春活力。她与男主角阿鹏之间浪漫的爱情故事,以及大理的湖光山色、白族的风土人情,通过电影的镜头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引起了巨大轰动。 《五朵金花》上映后,好评如潮,在国内外都获得了极高的声誉。它先后在46个国家公映,创下当时中国电影在国外发行的纪录。杨丽坤也凭借出色的表演一夜成名,成为全国观众心目中的“金花”,她的形象和电影中的经典台词,如“蝴蝶泉边好梳妆”等,都深入人心。 《阿诗玛》:永恒的艺术形象:《五朵金花》的成功,让杨丽坤成为当时最炙手可热的电影演员之一。196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决定拍摄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音乐歌舞片《阿诗玛》,再次邀请杨丽坤担任女主角。这部电影改编自彝族撒尼人的民间传说,讲述了美丽的彝族姑娘阿诗玛与青年阿黑的爱情故事。 为了演好阿诗玛这个角色,杨丽坤深入到彝族撒尼人聚居区,与当地百姓同吃同住,了解他们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和情感世界。在电影拍摄中,她将阿诗玛的坚韧、勇敢、美丽和对爱情的执着演绎得淋漓尽致。她的表演不仅展现了阿诗玛的外在美,更深入挖掘了角色的内心世界,使阿诗玛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经典的艺术形象之一。 《阿诗玛》虽然在拍摄完成后因特殊历史时期,未能及时上映,但它的艺术价值得到了广泛认可。多年后,电影重新上映,再次引起轰动,杨丽坤也因此成为了彝族文化的形象代言人,她所塑造的阿诗玛形象,成为了中国民族电影的经典符号,流传至今。 命运转折:历经磨难 然而,命运却对杨丽坤开了残酷的玩笑。特殊历史时期,杨丽坤因《五朵金花》和《阿诗玛》的巨大影响力,被诬陷为“修正主义文艺黑线的黑苗子”,遭受了残酷的迫害。她被批斗、辱骂,身心受到了极大的摧残。长期的精神压力和折磨,使她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疾病。 1971年,杨丽坤病情加重,被送往精神病院治疗。在医院里,她度过了一段痛苦而孤独的时光。尽管身体和精神遭受重创,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在这艰难的岁月里,她的家人始终陪伴在她身边,给予她温暖和支持。 人生后半程:重拾生活希望 1978年,在组织的关怀下,杨丽坤的冤案得到平反。她的生活也逐渐迎来了转机。这一年,在朋友的介绍下,杨丽坤与上海电影乐团的指挥唐凤楼相识相恋,并很快步入婚姻殿堂。婚后,杨丽坤随丈夫定居上海,在丈夫的悉心照料和陪伴下,她的病情逐渐得到缓解,生活也慢慢步入正轨。 1979年,杨丽坤受邀参加了全国文代会,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对她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和安慰。此后,她虽然没有再重返影坛,但她依然关心着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她经常与电影界的朋友们交流,为年轻演员们的成长感到欣慰。 杨丽坤和唐凤楼婚后育有一对双胞胎儿子,她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家庭中,精心照顾孩子的成长。在她的教育下,两个儿子健康快乐地长大,成为了她生活中的最大慰藉。 因病离世:一代影星陨落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杨丽坤的身体状况逐渐变差。长期的病痛折磨,使她患上了多种疾病。2000年7月21日,杨丽坤因脑梗塞造成肠梗阻,在上海家中与世长辞,年仅58岁。她的离世,让无数人为之惋惜,人们纷纷以各种方式缅怀这位美丽的“金花”和“阿诗玛”。 杨丽坤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她所塑造的经典艺术形象,以及她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她的电影作品《五朵金花》和《阿诗玛》,成为了中国电影宝库中的经典之作,至今仍被人们反复观看和回味。她不仅是云南的骄傲,更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颗璀璨明星,她的艺术成就和人生故事,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在艺术道路上不断追求和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