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开福[公元1962年-2002年] 云南楚雄州南华县人物 彭开福,男,汉族,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人,中共党员,1962年12月出生,1980年11月入伍,生前系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县公安消防大队大队长,大专文化。2002年4月12日,年仅39岁的彭开福同志,因长期在基层带病坚持工作,积劳成疾,患肝癌医治无效不幸去世。当兵22年,他为驻地群众、学校、扶贫攻坚项目和工农业生产送水200多次,参加义务劳动100多次,帮助群众取钥匙、关煤气等60多次。 彭开福(1962—2002),是云南楚雄州南华县一位令人敬仰的基层干部。他扎根乡村,将毕生心血倾注于脱贫攻坚、教育事业和乡村建设,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基层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在南华县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艰苦成长与求学经历 1962年,彭开福出生于南华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当时的南华县经济发展滞后,农村地区生活条件艰苦,彭开福的家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然而,艰苦的环境并没有磨灭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孩童时期起,彭开福就深知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改变命运。他每天早早起床,帮助家里做完农活后,便匆匆赶往学校。在学校里,他学习异常刻苦,常常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由于家庭贫困,他没有多余的学习资料,就向同学借阅,用手抄写笔记,反复研读。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他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中学时期,彭开福不仅在学业上努力进取,还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他曾担任班级班长,带领同学们开展学习互助活动,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提高成绩。在他的带动下,班级的学习氛围愈发浓厚,整体成绩在年级中也名列前茅。 尽管求学之路充满艰辛,但彭开福凭借优异的成绩完成了中学学业。然而,由于家庭经济条件限制,他未能继续深造,这成为他心中的一大遗憾。但他并未因此气馁,而是决定回到家乡,用自己的所学所知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投身基层与工作初期 中学毕业后,彭开福回到了家乡所在的村庄。凭借在学校积累的良好口碑和出众的能力,他很快被村民推选为生产队队长。在担任生产队队长期间,他积极组织村民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推广新的种植技术和优良品种。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他多次前往县农业部门请教专家,并邀请专家到村里进行现场指导。在他的努力下,生产队的粮食产量逐年提高,村民们的生活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随着工作表现出色,彭开福被调到乡镇工作,先后担任过乡镇团委书记、民政助理员等职务。在担任乡镇团委书记时,他积极组织青年开展各类活动,丰富青年的业余生活,同时鼓励青年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家乡建设。他组织成立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带领青年志愿者为村里的孤寡老人、困难家庭提供帮助,在当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担任民政助理员期间,彭开福始终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他经常深入到困难群众家中,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实际需求,积极为他们争取救助和帮扶政策。对于那些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他及时为他们办理低保、临时救助等手续,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他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好评,许多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贴心人”。 深耕乡村 助力脱贫攻坚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开展,彭开福被任命为某贫困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这个村庄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仅靠传统的农业种植,贫困程度较深。 面对重重困难,彭开福没有退缩。他到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走访,深入了解每一户村民的家庭情况、收入来源和致贫原因。通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调研,他掌握了大量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脱贫计划。 彭开福深知,要实现脱贫,发展产业是关键。他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积极引进适合当地种植的特色农作物品种,如核桃、中药材等,并组织村民成立专业合作社,统一进行种植和销售。为了解决资金和技术难题,他多次前往县农业局、林业局等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邀请专家到村里开展技术培训。在他的努力下,村里的特色种植产业逐渐发展壮大,村民们的收入也有了显著提高。 除了发展产业,彭开福还十分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他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带领村民修建了通往外界的公路,改善了村里的交通条件。同时,他还推动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村民们的饮水难题。此外,他还组织村民对村里的环境卫生进行整治,修建了垃圾处理设施,使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 在彭开福的带领下,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个曾经贫困落后的村庄终于实现了脱贫摘帽,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村民激动地说:“没有彭书记,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 心系教育 推动乡村教育发展 彭开福深知教育对于乡村发展的重要性,他始终将发展乡村教育作为自己工作的重要内容。在驻村期间,他发现村里的学校教学设施陈旧,师资力量薄弱,许多学生面临着辍学的风险。 为了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彭开福四处奔走,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他联系到了一些爱心企业和慈善组织,为学校捐赠了桌椅、图书、电脑等教学设备,改善了学校的硬件设施。同时,他还积极向县教育部门反映情况,争取到了更多的教师编制,为学校补充了师资力量。 为了鼓励学生好好学习,彭开福设立了奖学金制度,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他还经常到学校给学生们上课,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外面的世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他的努力下,村里的学校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大大增强,辍学率大幅下降。 鞠躬尽瘁 因公殉职 长期高强度的工作,让彭开福的身体逐渐不堪重负。但他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从未有过丝毫懈怠。2002年的一天,彭开福在前往村里处理一项紧急事务的途中,因过度劳累引发疾病,不幸因公殉职,年仅40岁。 彭开福的离世,让南华县的干部群众悲痛不已。他的追悼会上,数百名村民自发前来送别,许多人痛哭流涕,表达着对这位好干部的不舍和怀念。 彭开福虽然离开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南华县这片土地上。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一名基层干部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他的事迹激励着无数后来者,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行,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