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张先培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

张先培

张先培[公元1890年-1912年,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 贵州黔东南州麻江县人物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刺袁烈士
张先培,字心裁。生于贵阳,幼时入贵阳乐群学堂读书 ,后以父荫被选入京师陆军贵胄学堂。1911年,加入京津同盟会。武昌起义爆发后,张先培与杨禹昌、黄芝萌等赴北京,用炸弹暗杀袁世凯,事败被捕。不久,惨遭杀害。而后,革命党人将张先培、黄芝萌、杨禹昌和彭家珍的遗体一同安葬在北京三贝子花园荟芳轩内,竖碑铭志。
张先培:黔东南走出的近代民主革命先驱  

一、黔中少年:寒门立志与求学之路  
张先培(1890—1912),字心裁,贵州麻江县(时属麻哈州)人,生于清末一个普通的书香家庭。麻江地处黔东南交通要冲,虽偏居西南,却受中原文化浸润深厚,张先培自幼随父张鸿藻学习儒家经典,其父虽为乡村塾师,却常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训导子女,在他心中埋下了经世济民的种子。  

少年时期的张先培,目睹了清末贵州的闭塞与腐败:列强入侵后,西南边疆屡受冲击,官府横征暴敛,百姓生活困苦。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新学思想逐渐传入贵州,贵阳等地开始兴办新式学堂,张先培对此心生向往。1902年,他不顾家中经济拮据,远赴贵阳,考入贵州武备学堂,成为贵州最早接受近代军事教育的学生之一。  

在武备学堂,张先培系统学习西方军事理论,接触到《天演论》《民约论》等进步书籍,逐渐认识到清廷的腐朽与变革的必要性。1904年,清廷推行“新政”,鼓励青年留学,张先培与同学李端棻(贵州名宦后裔)等人联名上书,请求官府资助留学,虽未获全额支持,却以优异成绩争取到自费赴日的机会。1905年,他东渡日本,入读东京振武学校,后升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成为贵州最早的留日军事学生之一。  


二、投身革命:从东京同盟到北方策应  
在日本留学期间,张先培深受民主革命思潮影响。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张先培经同乡平刚(贵州同盟会首任会长)介绍加入,成为贵州籍早期同盟会员。他积极参与创办《黔报》《云南》等革命刊物,撰写文章揭露清廷卖国行径,呼吁“推翻专制,建立共和”。  

1908年,张先培从士官学校毕业,受同盟会总部指示,放弃返回西南策动新军,转而北上京津地区,打入清廷禁卫军,从事秘密革命活动。此时的北方地区,革命力量相对薄弱,清廷防范严密,张先培化名“张培”,凭借留日背景和军事才能,被任命为禁卫军炮兵标(团)排长,后升任连长。他利用职务之便,在士兵中传播反清思想,联络志同道合者,逐渐形成一个秘密革命团体。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响应,但北京仍被清廷控制。同盟会决定在北方发动起义,配合南方革命。张先培与 fellow 革命党人黄之萌、杨禹昌等人秘密策划,认为“擒贼先擒王”,若能刺杀清廷核心人物,可动摇其统治根基。他们将目标锁定在摄政王载沣和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但多次行动因戒备森严而失败。  


三、惊天一击:北京暗杀与共和殉道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但清廷仍盘踞北京,袁世凯暗中操纵局势,南北和谈陷入僵局。张先培等人认为,必须以极端手段推动革命进程。经反复勘察,他们选择在袁世凯每日上朝必经的东安门(今北京东华门附近)设伏。  

1912年1月16日清晨,张先培与黄之萌、杨禹昌、严伯勋等10余人,分藏炸弹于东安门桥洞及附近房屋内。当日10时许,袁世凯乘坐的马车由卫兵护送驶来,张先培从暗处冲出,率先投掷炸弹,击中马车后轮,袁世凯受惊落马,乘乱换乘其他车辆逃脱,其卫兵数人被炸死。然而,由于事发突然,革命党人未能及时撤离,张先培、黄之萌、杨禹昌三人因弹尽被捕,严伯勋等人突围后隐蔽。  

被捕后,张先培在清廷法部受审,面对酷刑毫不畏惧,慷慨陈词:“吾辈以革命为己任,今事虽不成,而共和之业必成。杀吾一人,自有千万人继起!”他在供词中直言:“欲除专制魔王,以伸公愤,使万姓登衽席,此心可对天日!”清廷本想以“大逆不道”之罪震慑革命,但张先培等人的气节让审讯官员也暗自心惊。  

1912年1月26日,张先培、黄之萌、杨禹昌三人被押往北京西四牌楼刑场。临刑前,张先培高呼“共和万岁”“中国万岁”,年仅22岁的他,用生命践行了对民主革命的信仰。他们的牺牲激起了全国舆论的愤慨,上海《民立报》等媒体痛斥清廷暴行,袁世凯为缓和矛盾,暗中授意北洋将领通电“哀悼”,并在清帝退位后追赠三人“烈士”称号。  


四、身后荣光:黔地丰碑与历史回响  
张先培牺牲后,遗体由同乡友人秘密收敛,暂厝北京法源寺。1912年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将其灵柩迁回贵州,安葬于贵阳黔灵山下。麻江县民众为纪念这位乡贤,在其故居旁修建“先培祠”,并将县城内一条街道命名为“先培路”。  

作为贵州籍少有的直接参与北方革命的志士,张先培的事迹在黔东南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革命精神激励了后来的贵州青年,如周素园、王若飞等,为贵州近代化启蒙和民主革命运动埋下了火种。1931年,国民政府在北平(今北京)东安门事件发生地立碑,刻“黄张杨三烈士殉难处”,以志纪念。  

新中国成立后,张先培被追认为“辛亥革命烈士”,其事迹被载入《贵州辛亥革命史》《麻江县志》等文献。麻江县文物部门对其故居进行修缮,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有学生和民众前往凭吊。在黔东南的革命历史叙事中,张先培与平刚、王宪章等黔籍革命先驱共同构成了贵州近代民主革命的精神谱系,他以“西南少年击清廷”的壮举,打破了人们对边疆地区“保守闭塞”的刻板印象,印证了贵州人民在国家危亡时刻的担当。  


五、历史评价:边疆视野下的革命意义  
张先培的革命实践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
地域突破:在清末革命中,西南地区多以云南、四川为中心,而张先培北上京津,成为贵州乃至西南籍革命党人在北方的重要力量,体现了边疆与内地革命的联动。  
方式创新:他参与的暗杀行动虽非革命主流,却在特殊历史节点(南北和谈关键期)以极端方式冲击了清廷统治中枢,客观上推动了清帝退位的进程。  
精神象征:作为留日学生,他兼具传统士人的家国情怀与近代知识分子的国际视野,其牺牲精神成为贵州近代化转型中“破茧成蝶”的象征。  

从麻江乡间走出的少年,最终以“共和烈士”之名载入史册,张先培的一生短暂却璀璨。他用生命证明,即便在偏远的西南边疆,也有热血青年以天下为己任,为民族的进步而献身。这种精神,至今仍在黔东南的青山绿水间传扬,成为贵州历史中不可磨灭的一页。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6-24 11:40
上一篇:龙大道下一篇:吴传声
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央政治局常委
清末民国官员,清华大学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中国哲学史家
西汉开国智囊
战国谋略大师,连横破局者
民国十大才女
著名爱国将领
越南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革命烈士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革命烈士
中华民国政治家
菲律宾律师、画家、总统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法学家、教育家
中国新史学派奠基人
汪伪国民政府官员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中国留学生之父
李鸿章的女儿,张爱玲的祖母
孙中山的妹妹
张作霖二哥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烈士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
中国民主革命家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