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吴传声

中国民主革命家

吴传声

吴传声[公元1876年-1916年,中国民主革命家] 贵州黔东南州麻江县人物
吴传声,字哕鸾,贵州麻江县人,中国民主革命家,滇军、黔军将领。吴传声曾在下司私塾学习,15岁离家赴云南读书,后赴法国留学。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归国,经越南河内到昆明参加新军。因表现优秀,被保送入云南讲武堂学习三年。毕业后,被分配担任云南新军第十九镇连职,在军中参加了中国同盟会。
在辛亥革命中,吴传声是云南临安(今建水)新军辛亥起义的核心人物之一。民国元年(1912年)2月,出任大队长,随滇军入贵州后,奉唐继尧的命令率队驻扎黎平县。民国二年(1913年),任贵州东南路游击大队长。刘显世在贵州组建陆军,任命吴传声为贵州陆军第三团团长。
为反对袁世凯称帝,1915年12月25日,云南宣告独立。云南方面在起义前,曾多次致电贵州护军使刘显世请求配合倒袁。刘显世犹豫不决,而黔军中以王文华、熊其勋、吴传声等人为首的青年军官则强烈反对袁世凯称帝。云南起义后,他们纷纷上书,劝刘显世响应起义。其中,吴传声在向刘显世的上书中称“义不帝秦”,并称“中华民国,吾先烈铁血所铸造者也。今败坏至此,而幸生畏死,趋利避害者踵相接声,实耻之”,还表示“宁死疆场”,决不让国贼逍遥。
1916年1月24日,戴戡率云南护国军先遣纵队到达贵阳,对刘显世构成军事压力。1月27日,刘显世发表了“反对帝制,永护共和”的讨袁檄文,宣告贵州独立。贵州独立之后,即派黔军配合护国滇军讨袁。蔡锷将滇、黔护国军合编为“护国军滇黔联军”,戴戡担任滇黔联军右翼军总司令,下辖东、北两路。北路黔军在戴戡率领下出黔北,进攻四川綦江,以配合川南的护国军主力攻打袁世凯方面的曹锟总司令部所在地重庆,以截断叙、沪之敌的后路。东路支队由黔军一、二、三团组成,进军湖南,王文华任东路支队司令兼第一团团长,吴传声率领黔军第三团归其指挥。王文华命令吴传声的第三团集中到天柱县之后,向湘西南的洪江、黔阳进军。此后,吴传声率部在湖南境内转战。 
1916年2月5日,吴传声在率部随王文华攻打湖南沅州(由北洋军汪学谦旅防守)时,在沅州东门外的黄坛桥上中弹阵亡。其所部随即攻克了沅州。 
黎元洪继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后,特追赠吴传声陆军上将衔,并照都督例赐恤礼。
吴传声墓在麻江下司,1993年被麻江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吴传声是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来自贵州黔东南的杰出代表,在动荡年代,他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行动投身革命,为民主事业奋斗终身。以下从他的成长、革命经历、历史贡献等方面,详细介绍其波澜壮阔的生平。

一、苗岭少年的成长与志向萌发(1876 - 1895年)
1876年,吴传声出生于贵州黔东南州麻江县碧波乡一个普通的耕读家庭。麻江地处黔东南交通要道,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当地既有苗侗等少数民族的质朴民风,又有汉文化的浸润。吴传声自幼聪慧好学,在父亲的教导下,他早早进入私塾,熟读四书五经,展现出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和过人的学习天赋。

少年时期的吴传声,常常听闻长辈讲述国家遭受列强欺凌、百姓生活困苦的故事,心中逐渐萌生出改变现状的志向。当时的贵州,虽地处偏远,但也深受时代浪潮的冲击,洋务运动带来的新思想、新事物,让吴传声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也促使他思考国家和民族的未来。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消息传来,举国震惊。吴传声在学堂中与同窗讨论时局,愤慨于清廷的腐败与无能,从此立下了救国救民的宏愿,决心寻求一条改变国家命运的道路 。

二、求学与思想转变(1896 - 1905年)
为了追求更广阔的知识,1896年,吴传声离开家乡,前往贵阳求学,进入贵州经世学堂。经世学堂是贵州最早的近代新式学堂之一,在这里,吴传声不仅学习传统的经史子集,还接触到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政治学说。他阅读了《天演论》《时务报》等书籍报刊,深受维新思想的影响,开始意识到要挽救国家,必须进行变革。

在经世学堂,吴传声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常常聚在一起,探讨如何改变贵州的落后面貌,如何让国家走向富强。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北京沦陷,清政府签订屈辱的《辛丑条约》,这一系列事件让吴传声对清廷的腐朽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逐渐从维新思想转向革命思想,认为只有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才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1905年,吴传声听闻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国同盟会,倡导“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深受鼓舞。他渴望能够投身到这场伟大的革命运动中,于是毅然决定前往日本留学,寻求救国真理 。

三、日本留学与革命实践(1906 - 1911年)
1906年,吴传声抵达日本,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在日本,他不仅系统地学习军事理论和战术知识,还积极参与留学生中的革命活动。当时的日本,汇聚了众多来自中国各地的革命志士,吴传声很快融入其中,结识了宋教仁、蔡锷等革命先驱,并在他们的影响下,于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正式成为一名坚定的民主革命战士。

在日本留学期间,吴传声参与创办了《黔报》等革命刊物,通过文字宣传革命思想,揭露清政府的腐败和卖国行径。他撰写的文章笔锋犀利,观点鲜明,在留学生和国内的贵州青年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此外,他还积极组织留学生集会,发表演讲,号召大家团结起来,为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而奋斗。

1911年,国内革命形势日益高涨,吴传声得知武昌起义爆发的消息后,激动不已。他深知此时正是回国投身革命的关键时刻,于是毅然放弃尚未完成的学业,告别日本,回到祖国,准备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投身辛亥革命与贵州光复(1911 - 1912年)
回国后,吴传声辗转回到贵州,积极参与贵州的革命活动。当时的贵州,革命力量主要集中在新军和陆军小学堂中。吴传声利用自己在日本留学的经历和军事知识,在新军和陆军小学堂中宣传革命思想,联络革命同志,秘密策划起义。

1911年11月3日,在吴传声等革命党人的努力下,贵州陆军小学堂的学生和新军发动起义,攻占贵阳城,成立了“大汉贵州军政府”,宣布贵州独立。吴传声在起义中表现英勇,负责指挥部分战斗,为贵州的光复立下了汗马功劳。军政府成立后,吴传声被任命为贵州军政府军事部参谋,参与制定军事战略和组织军队建设。

然而,贵州军政府成立后,面临着诸多内忧外患。内部,立宪派和旧官僚势力企图夺取革命果实;外部,云南军阀唐继尧以“援黔”为名,率部进入贵州,对军政府构成威胁。吴传声坚决反对唐继尧的干涉,主张维护贵州革命的成果,但由于革命力量内部的矛盾和分裂,最终无法阻挡唐继尧的军队。1912年,唐继尧占领贵阳,改组军政府,许多革命党人遭到迫害,吴传声被迫离开贵州,前往云南等地,继续寻找机会为革命事业奋斗。

五、护国讨袁,壮烈牺牲(1915 - 1916年)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妄图恢复封建统治,这一倒行逆施的行为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吴传声得知消息后,义愤填膺,立即响应蔡锷等人发起的护国运动。他认为袁世凯的行为是对民主共和的背叛,必须坚决予以讨伐。

吴传声积极参与组织和动员工作,协助蔡锷组建护国军。1916年初,他随护国军第一军向四川进军,参与攻打北洋军的战斗。在战斗中,吴传声身先士卒,指挥部队奋勇杀敌,多次突破敌军防线。2月,在纳溪保卫战中,吴传声率领部队与北洋军展开激烈的争夺战。战斗中,他亲临前线,鼓舞士气,不幸被流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40岁。

吴传声牺牲后,他的战友们悲痛万分,将他的遗体就地安葬。他的牺牲消息传回贵州,家乡人民无不痛心疾首,纷纷举行悼念活动,缅怀这位为民主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英雄。

六、历史功绩与精神传承
吴传声的一生,是为民主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从贵州的苗岭深处走出,远赴日本求学,寻求救国真理;回国后,积极投身辛亥革命和护国运动,为推翻清王朝、反对袁世凯复辟、捍卫民主共和制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激励着无数贵州青年投身到革命斗争中,为贵州的近代化进程和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吴传声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的事迹被载入史册,成为贵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麻江县为纪念他,在当地建立了相关的纪念馆和纪念碑,每年都有众多民众和学生前往瞻仰和学习,他的精神也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代代相传。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6-24 11:44
上一篇:张先培下一篇:王天培
澳大利亚政治家
中国现代金石学家
淞沪警察厅厅长
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
陈独秀的元配夫人
陶瓷艺术家
原奉天警务厅督察长
宜宾“五粮液”酒创始人
辛亥革命烈士
中国民主革命家
著名的数学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落马官员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北京大学校长
海南进士
明朝首辅,明朝兴化三相
中国工程院院士
清藏书家、学者
原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处书记
开国大校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先驱
沭阳人物
中国近代北洋军阀领袖
于凤至父亲,清末民初吉商代表人物
中国民主革命家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
中国民主革命家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