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胡志明

越南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胡志明

胡志明(越南语:Hồ Chí Minh,1890年5月19日—1969年9月2日),原名阮生恭,学名为阮必成,在法国、中国时分别化名阮爱国、李瑞、宋文初、胡光等。 越南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越南民主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越南劳动党(今越南共产党)的创建者,曾任越南民主共和国(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1946年-1969年)兼政府总理,越南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主席。 
胡志明生长于贫寒的农村儒生家庭, 早年当过教师、海员和杂役。1920年加入法国共产党。1925年在中国广州组织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1930年在香港领导成立越南共产党(后曾定名为印度支那共产党、越南劳动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国参与抗日战争,并积极组织越南国内反对法国殖民者的斗争。1941年返回越南,成立越南独立同盟会(简称越盟),领导反对继续统治南越的法国维希政府和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1945年8月领导越南八月革命,9月2日在河内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翌年当选为共和国主席兼总理。1951年当选为越南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期间带领越南人民进行越南抗法战争以及统一越南的越南战争。1969年9月因病在河内逝世。 
胡志明长期领导越南无产阶级革命,致力于越南解放事业。同时也是二战后亚洲反殖民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之一,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共产主义领导者之一 。他主张对华友好,为发展中越两国关系作出了贡献 。他创造性地将马列主义应用于越南的具体条件,缔造了“胡志明思想” 。著作有《胡志明选集》《胡志明全集》。
家世出生
越南阮朝成泰帝成泰二年四月初一(1890年5月19日),胡志明(幼名阮生恭、青年名阮必成,还有诸多时期的化名,本词条统一称胡志明)出生于乂安省英山府南坛县金莲乡黄筹村(今越南乂安省南坛县金莲社黄筹村)的外祖父家中。父亲阮生辉(又名阮生色)于成泰十三年(1901年)科举考中副榜,以教书维生;母亲是农民。
胡志明在父亲居住的、距黄筹村2公里的金莲村(今南坛县金莲社金莲村)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期。阮生辉担任过几年县官职务,因不愿向法国殖民者献媚而被罢官。阮生辉后迁至越南南部当汉方医师。受家学影响,胡志明本人的汉语官话说得极为流利,仅略带广东口音,亦会流利粤语。他从小学习汉文诗书,后又学习拉丁化越南国语(参见词条越南语)。
投身革命
在越南人民遭受殖民奴役的岁月里,胡志明的家乡乂安省是抗法斗争蓬勃发展的地区。越南民族解放运动的早期领导人潘佩珠就是乂安人,与阮生辉素有交谊。胡志明的姐姐阮氏清和哥哥阮生谦都曾参加抗法爱国运动,遭到监禁和流放。因此,胡志明少年时受先辈爱国思想薰陶,怀有抗法救国志向。成泰十七年(1905年),他进入顺化国立学校读书时,已经开始参加了秘密的反法活动,为爱国人士传送情报。
维新四年(1910年),胡志明辍学到潘切,在育青私立学校当教师。维新五年(1911年)10月,胡志明在西贡市(今胡志明市)培训海员和海运工人的“百艺学校”学习三个月。同年底,胡志明化名阿三,到法国联合运输公司的商轮“拉图什·特雷维尔”(Latouche Tréville,一译拉都舍·特莱维勒)号上当厨师助手,远涉重洋,去海外寻求救国的道路。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想出去,看看法国及其他国家。在看看他们怎么做之后,我会回国帮助我们同胞。” 期间,胡志明遍历法国、英国、美国、德国、阿尔及利亚与刚果等国,靠做伙食管理员、帮工杂役、烧锅炉工人、旅馆待役、园丁、洗印照片等工作维持生活。 
在海外的经历中,使胡志明目睹资本主义世界的黑暗与社会的不平,看到了被压迫民族的悲惨命运,从而加深了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罪恶的认识,深感各国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斗争的必要性。
与建法共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胡志明住在法国巴黎,投身法国工人运动,加入法国社会党。在这同时,他积极联络居住在巴黎和法国各地的越南侨民,组织了“越南爱国者联谊会”。
启定四年(1919年)初,巴黎和会召开,胡志明取别号阮爱国,代表“在法国的一批越南爱国者”,向各国代表团递交了一份备忘录,提出了各民族权利的八项要求。要求法国政府承认越南人的自由、民主、平等和自决权。但是,巴黎和会侧重在处理欧洲的民族自决,并不理睬殖民地人民的独立要求。不过,这份备忘录一经公布,立即引起国际舆论对越南独立问题的关注,在越南人民特别是旅法越侨中产生很大反响。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列宁主义的广泛传播,对胡志明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启定五年(1920年),苏俄领导人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在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发表了《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提出了殖民地附属国革命运动的纲领和路线。胡志明从提纲中得到深刻启示,并从此站到了共产国际一边,在此年12月于法国图尔召开的法国社会党第十八次大会上,胡志明赞成列宁发表关于民族与殖民地问题的文章,与属于第二国际的法国社会党决裂,赞成成立法国共产党。由此,他成为法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越南首位共产党人。 
在法国期间,胡志明与留法勤工俭学的中国革命同志周恩来等结识,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他还同法属非洲殖民地的一些爱国者一起,创立了“殖民地各民族联合会”,担任执行委员会常委和联合会机关报《穷苦人报》的主任兼总编辑。他经常在《穷苦人报》上发表文章,还为法共《人道报》、法国总工会的《工人生活》等报刊撰稿,揭露殖民主义的种种罪行,启发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觉醒。胡志明的文章和《穷苦人报》,由越南或法国海员秘密带到越南,对越南人民的抗法斗争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启定八年(1923年),胡志明前往苏联,随后出席农民国际会议,当选为农民国际执行委员。翌年(1924年),他以法共和法属殖民地代表的资格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并就民族和殖民地问题作了发言;接着又出席了红色工会国际“三大”、青年国际“四大”和妇女国际等代表会议。同时,进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此后,胡志明积极投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通过上述革命实践,胡志明由一个爱国主义者逐步转变为共产主义者。正如他自己所说:“起初,正是由于爱国主义而不是共产主义,引导我信仰列宁,信仰第三国际的。我在斗争中,一边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一边做实际工作,逐渐懂得: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才能够把被压迫民族和全世界劳动人民从奴隶的枷锁下解放出来。”
辗转中越
启定九年(1924年)底,胡志明从苏联到了中国广州。他化名李瑞、老王等,一面参加中国的国民革命运动,同时为推进越南的革命运动和在越南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进行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当时的广州是越南和东南亚各国的革命者向往和云集的地方。越南的抗法组织,如潘佩珠领导的越南光复会(后改名越南国民党),范鸿泰、胡松茂、黎鸿峰等爱国青年组织的“心心社”,都在这里开展活动。胡志明在广州期间,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曾为中国革命家孙中山的苏联籍政治顾问米哈伊尔·马尔科维奇·鲍罗廷担任翻译;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内部材料翻译和对外宣传工作,并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组织和训练越南革命者。在此期间,他一度自称为“P.C.林”,有时自称王达人、王光生、黎安南等。
启定十年(1925年)6月,胡志明以“心心社”为基础,创立“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这个组织是越南共产党的前身,核心是“共产团”,机关刊物为《青年周刊》,总部设在广州文明路13号。胡志明除选派一些越南革命青年进入黄埔军校或送往苏联学习外,在广州举办了短期的“特别政治训练班”。他亲自讲课,也请中国共产党的负责同志讲课,启定十年(1925年)至保大二年(1927年),共培训和送回国200多名干部,为发展国内革命运动和建党打下了组织基础。胡志明还将这一时期的讲稿辑成《革命之路》一书,阐述了越南革命的基本战略和策略,为建党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广州活动期间,胡志明不仅与中国共产党人并肩战斗,互相帮助,结下真挚友谊;他还在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的帮助下,同朝鲜、印度尼西亚、马来亚和印度等国的爱国者一起,组织“东亚被压迫民族联合会”,为加强国际反帝反殖的统一行动而努力。
保大二年(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胡志明被迫离开中国去苏联。此后,他曾参加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世界反帝同盟大会。保大三年(1928年)秋,胡志明从欧洲到了暹罗王国(今泰国)。他化名陶九,在越侨居住区开展革命活动。
保大四年(1929年),在革命运动高涨的形势下,越南的北、中、南三个地区先后出现了三个共产主义组织,各自独立活动。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胡志明从暹罗到了当时被英国殖民的香港,易名宋文初,代表共产国际于保大五年(1930年)2月3日召集了党的统一会议,三个组织合并,建立了越南共产党。会上通过了胡志明拟定的《简要政纲》《简要策略》和《党章》。2月3日也成为当代越南共产党的建党纪念日。同年10月,他主持召开党的第一次中央会议,通过党的第一任总书记陈富起草的《资产阶级民权革命论纲》,并将党的名称改为“印度支那共产党”。胡志明虽然没有担任党中央的领导职务,但作为共产国际东方部委员和党的创始人,他直接指导着越南的革命斗争。 
早在保大四年(1929年)10月10日,印度支那法庭就因胡志明参与革命活动,在他缺席下宣判死刑,其后法国政府一直通缉他。保大六年(1931年)6月,胡志明在香港被捕,关押于中环域多利监狱。港英政府没有足够理据把他引渡回越南,法理上只能把他递解出境。世界反帝同盟和红色国际救济也积极组织营救。然而港府打算把他送上一艘法国船遣返原居地,即是同样送回越南。如果照此安排,胡志明难免一死,胡志明的代表律师罗塞毕因而申请人身保护令,暂缓递解,并向法庭申请撤销递解令。经多番诉讼,案件上诉至英国枢密院。翌年(1932年)6月,在英国伦敦的代表律师与香港政府的律师达成庭外和解,确认香港法庭的递解出境及上船令的合法性,但再不会指定胡志明须被送上法国船或递解返印度支那或任何法属殖民地。胡志明可就自己的意愿离开香港往任何地方。 
保大八年(1933年)春,胡志明获释。他路经上海,通过孙中山夫人宋庆龄与中国共产党取得联系,又取道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到达苏联莫斯科 。他先后进入列宁大学和共产国际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研究院,担任越南组组长,研究越南革命问题。
在中国抗日战争全面展开时,胡志明于保大十三年(1938年)从苏联到中国经新疆到西安,又从西安到了延安,住在枣园。在延安,胡志明在参加中国革命的同时,也随时关注越南国内的革命形势发展。不久,他又化名胡光,作为中共八路军办事处成员,与叶剑英等南下,相继在桂林、衡阳、贵阳和重庆工作。在重庆,他再次见到了周恩来。
领导独立
胡志明不仅为中国抗战作出宝贵贡献,同时利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条件,以八路军军人身份,在邻近越南的中国西南各省开展工作,加强与在中国活动的越南革命者的联系。保大十五年(1940年)初,胡志明经中共同志的帮助,在昆明与冯志坚、黄文欢等越共党员取得联系,同国内党组织建立了关系。他亲自指导在云南的越党海外部的工作,在越侨中开展活动,并决定把斗争由边境地区逐步转移到越南国内。
保大十五年(1940年)9月,日军侵入印度支那,法属印度支那当局与日本签订《日法共同防守印度支那协定》,形势发生变化。10月,胡志明从昆明来到桂林,领导在桂林的越南革命者成立了“越南独立同盟会办事处”。同年12月,胡志明从桂林到靖西,越共中央派黄文树、长征、黄国越到靖西会见胡志明。胡志明在靖西开办政治训练班,帮助越南革命者提高政治理论水平。
保大十六年(1941年)2月8日,胡志明从靖西进入越南,取名秋翁,在高平省河广县北坡直接领导革命运动。同年5月,他在北坡主持召开党中央第八次会议。会议作出了关于广泛团结越南人民,建立民族统一战线——“越南独立同盟”,组织游击队,准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历史性决议。5月19日,“越南独立同盟”宣告成立,胡志明任主席。为了开展武装斗争,他指示组织武装自卫队,亲自编写《游击战的打法》《中国游击战争的经验》等学习资料。此后,以越北山区为根据地的游击战争便蓬勃发展起来。
为了与中国抗日民主力量取得联系,以推进越南的民族解放斗争。保大十七年(1942年)8月13日,正式化名胡志明的他再次来中国,由中国边民杨涛带路,准备到重庆去会见中共代表团,途中被德宝县足荣乡的国民党乡公所扣留并被押送回靖西。后经国民政府领导人蒋介石批准,又秘密移往桂林、柳州等地,关押在国民党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部。在一年多艰苦的狱中生活期间,他被押解走过广西13个县,坐过18个监牢,写下了100多首汉文诗歌,抒发了对越南民族解放事业的必胜信念,以及为这一事业献身的坚强志向。以后以《狱中日记》发表。其中的《越有骚动》一诗写道:
宁死不甘奴隶苦,义旗到处又飘扬。
可怜余做囚中客,未得躬亲上战场。
保大十八年(1943年)9月胡志明被释放出狱。当时有数百名因抗日起义失败流亡到中国的越南青年,被国民党军队收容后,正在国民党第四战区的干训团受训。在柳州的越南国民党人阮海臣,利用中国国民党的支持,串联这批越南人,于1942年底在柳州成立了“越南革命同盟会”。胡志明在柳州参加了越南革命同盟会的活动。越南革命同盟会以“抗日反法”为口号,表示愿意接受第七战区司令张发奎的指挥和受国民政府的指导,并要求给予援助。从保大十六年(1941年)至保大十八年(1943年)间,胡志明所需的军火几乎都是当时国民党政府由重庆接济的。后来由于滇缅公路关闭,运输不便,改从广西、广东以南地区接济。张发奎与中国远征军总司令部外事处长萧文都曾给予不少援助。
保大十九年(1944年)夏,柳州被日军占领前夕,胡志明带领几十名越南青年由柳州经龙州回到越南。但由于安全原因,广西边境地区中共地下党组织决定将胡志明接到中越边境中国一侧居住。8月,胡志明来到广西那坡县平孟乡弄依村,由中共地下党组织安排在农民林建通家中。村里的中共党员和群众都组织起来,为胡志明站岗放哨,传递消息。一次民团来到村中搜索,当时胡志明正在生病,弄依村的中共党员苏忠良立即把胡志明背到山上隐蔽起来。后来,为了胡志明的安全,苏忠良等人在森林中搭起一间草棚,作为胡志明的住所。胡志明在这里发出不少指示,指导越南革命斗争。 [32]同年12月22日,根据胡志明的指示,越南人民军的前身——越南解放军宣传队成立,这一天也成为当代越南的建军节。 
保大二十年(194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行将结束时,日、法之间在印度支那的矛盾激化。 3月9日,日本发动推翻法国统治的军事政变,独占印度支那三国。以胡志明为首的党和越盟总部领导越南人民掀起抗日救国高潮。5月,胡志明从高平南下转移到宣光省山阳县的新潮乡。他从这里发出重要指示,将越北六省的革命根据地合并为统一的解放区,将各支抗战游击武装组成越南解放军,为夺取全国政权准备条件。 
保大二十年(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6日,在越北根据地宣光省山阳县新潮亭,国民大会召开。会上通过了越盟的十大政策,选举产生了中央民族解放委员会,即临时政府,胡志明为临时政府主席 ,迅即发表《总起义号召书》。越南人民响应胡志明的号召,发动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斗争浪潮席卷全国(参见词条越南八月革命)。8月9日,河内起义成功。24日,阮朝末代皇帝阮福晪退位。9月2日,胡志明在河内巴亭广场50万群众参加的大会上,宣读了亲笔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诞生。 同时越南全国进行自由选举,成立国会并通过了越南首套《民主宪法》。
坚持抗战
越南抗法战争
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后,法国为恢复殖民统治卷土重来。在十分困难的形势下,胡志明号召人民加强团结,消灭外国侵略者;提出“一面抗战,一面建国”的口号。1946年3月2日,通过普选,召开了越南第一届国会。在会议上,胡志明当选为越南抗战联合政府主席兼任政府总理(兼总理至1955年)。 在11月9日召开的一届国会二次会议上,胡志明当选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主席(在1960年7月7日召开的二届国会一次会议和1964年6月27日召开的三届国会一次会议上,胡志明连任国家主席)。 
为了赢得时间,准备长期抗战,胡志明率代表团访法,与法国政府谈判。1946年两国先后签订了“三·六初步协定”和“九·一四临时协定”。越南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做让步,法国承认越南为“一个自由的国家”,为刚成立的越南政府巩固革命力量争取时间,做长期抗战准备。 但在这年底,法国政府悍然撕毁协定,发动全面侵略战争。12月20日,胡志明发表《告越南人民书》,号召人民反抗侵略,拯救祖国。
在胡志明领导下,越南人民进行了抗法战争。这场正义战争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1950年初,胡志明秘密访问中国,与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会谈,中共中央决定大力支援越南抗战。在中国的援助下,同年秋,越南人民发动“边界战役”。胡志明不辞辛劳,长途跋涉,亲临前线,与中国顾问团代表陈赓、韦国清一起指挥作战。这一战役的胜利,粉碎了法国封锁越中边界,孤立越南的阴谋,清除了边界线上许多法军据点,巩固和扩大了抗战根据地。
在抗战胜利发展的形势下,1951年2月,在越北解放区召开了印度支那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决定将党的名称改为越南劳动党(1976年改名越南共产党),选举胡志明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此后,胡志明成为越南党政领袖直至逝世。
胡志明在这次大会的《政治报告》中批驳了抗法战争是“飞蝗踢大象”的悲观论,他号召全党全民积极准备,促进抗战进入总反攻。经过九年的艰苦奋战,尤其是1954年的奠边府战役大胜法军,迫使法国政府在同年7月签订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由于美国的插手,日内瓦协定签订后不久,以北纬17度线为临时军事分界线越南被分割成南北两方,在美国的扶植下南方建立了亲美的越南共和国。
致力统一
越南战争
抗法战争结束后,胡志明领导越南北方人民恢复经济,完成土地改革,开展经济和文化建设,同时以北方为基地支援南方人民的斗争,反对美国侵略的斗争。1959年,胡志明秘密派遣越南人民军士兵潜入南越组织游击队,进行反美游击战。 在1964年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借助北部湾事件扩大战事后,胡志明继续领导北越政府进行统一越南的越南战争。
在新的斗争阶段,胡志明身居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地位,但始终保持地下革命活动和抗法战争年代那种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他身着普通的咔叽制服,穿一双橡胶凉鞋,几乎走遍北方各省,与工人、农民同甘共苦,为干部和群众树立了榜样。1963年,他谢绝了国会授给他最高荣誉——金星勋章的建议,希望待祖国统一、同胞团聚时,由南方人民授予他这份崇高的奖赏。 
胡志明代表越南党和政府多次访问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和其他友好国家,以加强越南的国际联系,支持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
1960年代中苏交恶后,越南在两国之间左右逢源,同时从中苏两国获得为继续与美国的越南战争而必须的经济、军事援助。胡志明积极承担了调和两国矛盾的劝说工作。1960年8月,他再次来到中国,希望能帮助中苏两党、两国尽快对话,消除隔阂,恢复团结。毛泽东称赞胡志明是“和平的使者”。 
因病逝世
1969年初,胡志明的病情开始日趋加重 。9月2日9时47分,胡志明因心脏病逝世,享年79岁。临终前,他确信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事业尽管还要经历更多的艰苦和牺牲,但一定能获得完全胜利” 。
由于胡志明的逝世日与他所创建的共和国的诞生日恰巧在同一天,越南劳动党不愿把越南人民的“悲痛日”和共和国的“国庆节”放在同一天,否则今后的节日庆祝和共和国缔造者忌日的纪念活动将不好安排。于是,越南劳动党中央开会讨论后决定,将胡志明的逝世时间公布为9月3日9时47分,而不是他真正去世的9月2日9时47分 。
尽管胡志明表达了最强烈的遗愿要将遗体火化撒在越南南、中、北三地,但他的遗体还是经防腐技术被保存在水晶棺内,放置在胡志明纪念堂。
9月3日晚,周恩来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离京飞往河内吊唁胡志明。9月9日,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柯西金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均出席了在河内巴亭广场举行的胡志明国葬礼。
1975年,北越军队攻占南越原首都西贡市,西贡市也因纪念胡志明而改名为胡志明市,越南完成统一。

上一篇: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下一篇:孙德胜
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二十届中央委员
中共中央原总书记
第二十届中央委员
坚定的革命志士
中央委员会原总书记
山西省委原书记
甘肃省委书记
婺源走出的艺术大家
越南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岭南三子
中国工程院院士
无产阶级革命家、国务院原副总理
中华民国时期军事家、爱国将领,“新桂系”领袖
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
西北军将领
越南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中共首个潜伏在国民党内的高级特工
中华民国宪法之父
开国少将
越南老一辈革命家,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首任主席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原主席
越南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越南政治家、前国务委员会主席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第5任国家主席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原主席
越南原国家主席
国防与安全委员会主席
越南老一辈革命家
越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越南原国家主席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越南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革命烈士
菲律宾律师、画家、总统
汪伪国民政府官员
法学家、教育家
革命烈士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