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马廷鸾

宋朝宰相

马廷鸾

马廷鸾[宋][公元1222年-1289年,宋朝宰相] 江西景德镇市乐平人物
马廷鸾(1222年-1289年),字翔仲,号碧悟,晚号玩芳病叟。宋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市)众埠乡楼前村人。中国南宋文学家,官员。
马廷鸾幼孤力学。1247年,登进士第,为礼部第一人。任池州教授。入京主管户部架阁。1255年,为太学录,召试馆职,迁秘书省正字。1256年,辟为史馆校勘。马廷鸾素廉直,不附权贵,因轮对欲劾丁大全,反为御史朱熠所劾,由此名重天下。开庆初期,吴潜入相,召为校书郎,旋兼沂王府教授。景定中时,迁著作佐郎,兼右司,将作少监。擢军器监兼左司,兼太子右谕德。又擢秘书少监,权直学士院。再擢起居舍人兼太子右庶子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进中书舍人,升兼直学士院。又为礼部侍郎、礼部尚书。度宗朝历官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1273年,罢官,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瀛国公即位,召不至。入元不仕。1289年,去世,时年六十八。
马廷鸾工文辞。诗文创作以罢相为界,前期多应酬赠答,后期身历沧桑,多感时抚事,意境渐变苍凉。理宗末年,又居两制,朝廷大著作多出其手。其他诗文亦皆典赡秀润,盎然有卷轴之味”。著有《六经集传》《语孟会编》《楚辞补记》《洙泗裔编》《读庄笔记》《张氏祝氏皇极观物外篇》及诗文集《碧梧玩芳集》,多失传。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碧梧玩芳集》24卷。前11卷为骈文,多系居两制时所作,后13卷为散文与诗歌。有清乾隆翰林院抄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豫章丛书》本。
马廷鸾(1222 年-1289 年),字翔仲,号碧悟,是南宋时期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市)众埠乡楼前村人,为宋朝宰相,一生经历丰富,气节高尚。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幼年经历与早期求学
马廷鸾幼年丧父,家庭贫困,但他贫不改志,刻苦读书。这种早年的经历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勤奋好学的精神。成年后,他曾被乡里聘请为童子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不忘自身学习提升。他非常孝顺,遇到有酒食佳肴时,会想到母亲连粗菜都难以吃到,从而食不下咽,其孝行可见一斑。

科举入仕与早期官职生涯
科举成名:淳祐七年(1247 年),马廷鸾赴京参加乙未科省试,获得进士第一,殿试为第四,一举成名。这一成绩充分展现了他的学识才华,也为他开启了仕途之门。
地方任职:考中进士后,他调任池州(治今安徽贵池县)教授,在此职位上等待了六年之久才正式到任。在池州,他以礼对待诸生,致力于教育事业。
初涉朝堂与直言敢谏:宝祐元年(1253 年),朝廷召他赴都堂审察,他推辞未去。宝祐三年(1255 年),迁为太学录,召试馆职。当时,外戚谢堂、厉文翁,内侍卢允升、董宋臣当权,马廷鸾在试策中提出“强君德,重相权,收直臣,防近习”的政治见解,切中时弊,但却得罪了这些权臣,因此被改迁为秘书省正字。这是他首次因直言而在仕途上受到挫折,但也体现了他刚正不阿的性格。

与权臣的抗争及仕途起伏
拒绝丁大全拉拢与被劾:宝祐四年(1256 年),尤煜提举史事,器重马廷鸾的才学,将他辟为史馆校勘。此前丁大全为浮梁县令时,就仰慕马廷鸾并企图拉拢他,但马廷鸾不为所动。此时丁大全已升任签书枢密院事,当朝廷轮对时,马廷鸾欲弹劾丁大全。丁大全指使王持厚去打探情况并试图让他托病不参加轮对,马廷鸾拒绝,随后丁大全千方百计弹劾罢黜了他。然而,此事却让马廷鸾名重天下,可见其正直之名被众人认可。
丁大全罢相后的起用:开庆元年(1259 年),丁大全被罢职,吴潜复任左丞相,马廷鸾被召为校书郎,得以重新回到朝堂。景定元年(1260 年),他兼沂靖惠王府教授,后迁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仑部郎官等职,在仕途上逐渐回升。
与董宋臣的斗争:当时丁大全党羽多被斥退,但董宋臣仍居朝中,无人敢言其过。马廷鸾参与草拟要求罢免董宋臣的奏章,吴潜担心被怀疑是自己指使,劝他不要参与,马廷鸾回答“公论也,不敢避私嫌”,坚持正义。最终董宋臣被贬谪,马廷鸾此举彰显了他的正义和勇气。

官职升迁与政治主张
不断升迁:景定二年(1261 年),他进著作左郎兼右司,迁将作少监。景定三年(1262 年),虽一再请求外调未获批准,但仍不断升迁,论贡举三事“严乡里之举,严台省之复试,访山林之遗逸”,又提及荒政等事宜,后除军器监兼右司,兼太子右谕德等职。他在轮对时也多次向皇帝进言,如说“集和平之福者,自陛下之身始,养和平之德者,自陛下之心始”等,因言论得当,兼翰林权直擢秘书少监,升权直学士院等职。
直言进谏:景定四年(1263 年),他擢起居舍人,兼太子右庶子等职,入奏时大胆提出太史应谨书灾巽等建议,还极言董宋臣不可用(当时朝廷又欲启用董宋臣,马廷鸾引何郯之说进谏,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并荐士二十人,后进中书舍人。景定五年(1264 年),天上出现慧星,他上疏极言天人之际,迁礼部侍郎。他还负责起草了理宗遗诏、度宗登极诏等重要文书。

位极人臣与最终引退
升至宰相:咸淳元年(1265 年),度宗即位,闰五月马廷鸾进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同提举编修《经武要略》。母亲去世后服丧,咸淳三年(1267 年)十一月,进同知枢密院事,仍兼相关编修职。他多次上言,如“培命脉,植根本,崇宽大,行仁厚”等治国主张。咸淳四年(1268 年)四月,兼权参知政事,咸淳五年(1269 年)正月,进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同年三月,进右丞相兼枢密使,达到了仕途的顶峰。
与贾似道不合及引退:然而,当时南宋朝廷奸臣当道,外戚当权,朝政腐败。马廷鸾因与权相贾似道不合,且深感无力挽救危亡,从咸淳八年(1272 年)开始,九次上疏请求罢政。同年十一月,他免去右丞相,以观文殿大学士知饶州(今江西波阳县)。咸淳九年(1273 年)十二月,又以浙东安抚使知绍兴府,他上疏辞免,最终依旧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度宗曾试图挽留他,他表示自己时日无多,但担忧国事,希望陛下与元老大臣为国家长远考虑。咸淳十年(1274 年),恭宗即位,德祐元年(1275 年),皇帝召他入朝,他未前往,自罢职归家,结束了其在南宋朝廷的仕途生涯。

宋亡后的气节与晚年生活
宋亡后,马廷鸾拒绝与元政权合作,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他居家后十七年,于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 年)病逝,终年六十七岁。他为人厚道,处世精明,终身以“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为座右铭,体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人生智慧。

文学成就与对后世影响
著作丰富:马廷鸾著作颇丰,有《碧梧玩昔集》24 卷,还有《六经集传》《语孟会编》《楚辞补记》《洙泗裔编》《读庄笔记》《张氏祝氏皇极观物外篇》等,在文学和学术方面有一定的贡献。
对子女的影响:他的儿子马端临在他的指导下,积二十余年精力,于元大德十一年(1307 年)著成《文献通考》348 卷,马端临也成为宋元之间著名的史学家,这也间接体现了马廷鸾在教育子女和学术传承方面的影响。

马廷鸾一生,从贫困中刻苦求学崛起,通过科举进入仕途,在朝堂上面对权臣毫不畏惧,直言敢谏,虽因正直多次遭遇挫折,但也因此名重天下。他曾位极人臣,却因朝政腐败、奸臣当道而无法尽展其才,最终无奈引退。宋亡后坚守气节,拒绝与元政权合作,其高尚的品德、刚正的气节以及在文学学术方面的成就,都值得后世铭记和敬仰。他的“四留”格言也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为一种道德准则和人生智慧的传承。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6-5 14:34
上一篇:洪皓下一篇:洪适
中国国民党原党主席,台湾地区前领导人
作家、学者、文化推动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
原贵州省革委会主任
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
易学领域的杰出探索者
明代的清正廉吏
中国作家协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
河南省委原书记
元曲四大家
南宋末代皇帝
五代宋初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宋朝开国皇帝
五代宋初堪舆家
南宋学者,朱熹理学的继承人
北宋第五位皇帝
南宋第六位皇帝
宋朝第八位皇帝
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宋朝词人
南宋哲学家
宋朝第二位皇帝
宋朝风水师
南宋抗金忠义将领
南宋末诗人、画家
宋朝宰相
南宋文学家
宋朝宰相
宋朝宰相
江西弋阳籍烈士
中国国民党军高级将领
宋朝大臣
珠山八友,近现代著名绘瓷艺家
贺县第二届人大代表
开国大校
中国工农红军
革命烈士
中国内地男演员、导演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南宋金石学家,诗人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