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毗[隋][公元564年-613年,北周到隋朝时期大臣] 陕西西安市临潼区人物 阎毗(564年~613年),北周到隋朝时期大臣,司空阎庆的儿子。 北周时期,袭爵大安郡公,迎娶清都公主,拜驸马都尉、仪同三司,授千牛备身。隋文帝时期,兼任太子宗卫率长史宿卫东宫(杨勇),授石保县公。太子被废,贬为平民。隋炀帝嗣位,盛修军器,授朝请郎、起部郎中,参加长城之役。历任殿中丞、右翊卫长史、武贲郎将、将作少监,参与从幸张掖郡、迎接高昌王、支持辽东之役、监督疏通漕运、营建临朔宫的事务,累迁朝请大夫、殿中少监。 大业九年,暴卒于高阳,时年五十岁,获赠殿内监,谥号为恭。 # 阎毗:跨越三朝的技艺奇才 阎毗出生于北周时期,七岁时承袭石保县公之爵,封邑千户。成年后的他,仪表堂堂、神态庄重,对经史典籍有着浓厚兴趣。他师从萧该研习《汉书》,大致掌握了其中要义。阎毗不仅擅长篆书,在草隶书法上造诣颇深,绘画技艺更是精妙绝伦,在当时堪称一绝。北周武帝见到他后十分欣赏,将清都公主许配给他。周宣帝即位后,阎毗被授予仪同三司之职,兼任千牛左右。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杨坚登基。阎毗凭借高超的技艺侍奉东宫,常常制作精美的器物讨皇太子欢心,因此深受太子亲近与信任,太子还多次在文帝面前称赞他。不久,阎毗被任命为车骑将军,负责东宫的宿卫工作。有一次,文帝派高颎在龙台泽举行大规模军事检阅,众多军队的队列都不够整齐,唯独阎毗所率军队军容严整、纪律严明。高颎将此事禀报给文帝,阎毗因此获赐帛匹。随后,他兼任太子宗卫率长史,不久又加授上仪同。太子所用的服饰、玩物,大多出自阎毗之手。然而,当太子被废黜后,阎毗受牵连被杖责一百,他和妻子儿女一同被罚为官奴婢。两年后,才被赦免成为平民。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大力整治军备器械。因阎毗心思灵巧,又熟悉旧制,隋炀帝下诏让他负责相关事务,并授予他朝请郎之职。阎毗在辇辂车舆的设计上提出诸多改进建议,相关内容记载于《舆服志》中,他也因此被提拔为起部郎。 有一次,隋炀帝举行盛大的车驾仪式,觉得属车数量过多,便问阎毗:“开皇年间,属车是十二辆,这倒也合适。如今有八十一辆,还用牛来驾车,对彰显威仪并无益处。我想减少数量,多少合适呢?”阎毗回答道:“我最初确定车数时,与宇文恺一同参考了以往的典章制度。根据汉代胡伯始、蔡邕等人的说法,属车八十一辆起源于秦朝,后来成为定制,所以张衡在赋中写道‘属车九九’。至于法驾,数量是八十一辆的三分之一,即三十六辆,这是汉代的制度。还有,南朝宋孝建年间,有关部门上奏商议,晋室南迁后,仅设五辆属车,尚书令、建平王宏说:‘八十一辆对应九国,三十六辆没有确切依据,江左五辆又不符合礼制。帝王的仪仗、旌旗数量,以及冕玉的规格,都以十二为基数,如今应以此为准,设十二辆。’开皇年间平定陈朝后,便以此为标准。如今若遵循古制,大驾应仿照秦朝设八十一辆,法驾仿照汉朝设三十六辆,小驾仿照宋朝,以此区分等级。”隋炀帝说:“为何要用秦朝的制度?大驾设三十六辆,法驾设十二辆,小驾就不用了。”阎毗对典章制度的精通,由此可见一斑。 此外,隋炀帝时期修筑长城,由阎毗总负责;皇帝到恒山祭祀,下诏让他营造祭坛;阎毗还转任殿内丞,并跟随皇帝前往张掖郡。高昌王到皇帝驻地朝拜,阎毗奉命持节迎接慰劳,并护送其前往东都洛阳。不久,因母亲去世,阎毗离职守丧。但丧期未满,朝廷便命他恢复职务。为筹备辽东之战,朝廷决定从洛口开凿水渠,直通涿郡,以保障漕运畅通,阎毗负责督造此工程。第二年,他兼任右翊卫长史,负责营建临朔宫。等到征讨辽东时,阎毗以本官身份兼任武贲郎将,负责宫廷宿卫。当时各路军队围攻辽东城,隋炀帝派阎毗到城下宣读诏令,敌军弓箭乱射,他所乘的马被流箭射中,可阎毗神色镇定,语气激昂,完成任务后才离开。不久,他被授予朝请大夫,升任殿内少监,又兼任将作少监事。后来,他再次跟随隋炀帝征讨辽东,恰逢杨玄感叛乱,隋炀帝班师回朝。兵部侍郎斛斯政逃奔辽东,隋炀帝命阎毗率领两千骑兵追击,未能追上。斛斯政占据高丽柏崖城,阎毗攻打了两天,接到诏令后返回。在跟随皇帝抵达高阳时,阎毗突然去世,年仅五十岁。隋炀帝深感惋惜,追赠他为殿内监。 阎毗出身名门,其高祖阎善为北魏龙骧将军、云州镇将;曾祖阎提官至使持节、车骑大将军、敦煌镇都大将、沙州刺史;祖父阎进任北魏龙骧将军、盛乐太守;父亲阎庆在北周官至司空、荆州总管,封大安成公。他的妻子是北周武帝宇文邕之女清都公主。阎毗育有二子,长子阎立德,在唐朝官至将作大匠、工部尚书,封大安郡公;次子阎立本,历任唐朝散大夫、将作少监、中书令,封博陵县男,兄弟二人皆在唐朝留下赫赫声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