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邢子舟[公元1914年-1965年]+像 陕西西安高陵区人物 邢子舟(又名邢之舟,邢志周,邢子州,邢志舟等,1914—1965),原名邢崇道,陕西高陵县人。1937年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一期,解放前历任陕西学运领导人,共青团陕西省委委员,临潼栎阳区地下党委书记,陕甘宁边区税务局税收科长,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税务局长,关中地委社会科科长,关中地委供给科科长职务,解放后历任新中国陕西省高陵县第一任县长, 西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办公厅主任,西北行政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国务院商业部储运处处长等职务。1965年逝世后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 邢子舟:革命征程中的奋斗者 邢子舟,原名邢崇道,1914年出生于陕西高陵县张卜乡杏王村一个家境较为殷实的农民家庭。6岁时,他在本村私塾启蒙求学,此后相继在三原县渭北中学完成初中学业,又进入西安中学就读高中。
中学时代,邢子舟便积极投身爱国学生运动。1932年,就读于西安中山中学高中的他,恰逢中共陕西省委领导的学生运动蓬勃兴起。邢子舟踊跃参与其中,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担任中山学校团支部书记,后还担任省委巡视员等职务,成为学生运动的核心领导者之一。这一年,他参与了西安学生捣毁陕西省国民党省党部的行动;暑假期间,他与韩学礼等同学回到高陵县,组织草市小学学生,同样捣毁了高陵县国民党县党部,迫使国民党县长答应学生们的抗日诉求。此外,他还投身于西安学生驱逐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以及反对中山中学国民党校长黎青岚推行法西斯教育的斗争。
1933年8月底,雷振东主持建立陕西省临时团省委,邢子舟成为团省委委员。然而,9月19日党、团临时省委联席会议期间,因中共省委秘书处干部潘士杰叛变,邢子舟等人不幸被捕,陕西省党、团临时省委遭到破坏。后经多方营救,邢子舟出狱,先是回到高陵县在县立草市小学任教,1934年又辗转逃亡北平。西安事变前夕,他重返西安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并组织参与了高陵抗日团体“人民协社”。
1937年2月,邢子舟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一期学习,毕业后返回高陵县工作。同年,经周芝轩、许宗岳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秋至1940年夏,他担任临潼县栎阳区地下党区委书记。1940年夏季,邢子舟回到边区政府,在中共陕西省委供给科工作,秋季进入边区行政学院第一队学习。学习结束后,1941年被调至边区税务局任税收科长,后又升任边区关中分区税务局局长。1946 - 1947年间,他历任中共关中地委社会科、关中地委供给科副科长、科长等职。在胡宗南盘踞陕西的艰难时期,邢子舟参与护送中共中央领导人李先念、陈少敏等人从陕南经关中返回陕北延安,还积极投身发展地方武装、开展敌后小规模游击战争等工作。
1949年5月上旬,中共高陵县委城市工作委员会成立,邢子舟任副主任。5月13日,高陵县解放,邢子舟先后担任县保安大队大队长、县游击大队大队长。7月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任命他为高陵县长。高陵解放后,他迅速组织开展支前工作,大力推进清匪、反特、反霸斗争,积极建立基层政权,并筹备召开高陵县第一次农民代表会议。
随后,邢子舟被调往兰州,任西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办公室主任,负责接管国民党西北公路交通部并筹建西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尽管当时团队中仅有部长霍维德和他两名共产党员,工作面临重重困难,但他迎难而上,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工作成效显著,获得习仲勋同志在西北局会议上的高度赞扬。
然而,长期的辛勤工作和艰苦环境损害了邢子舟的健康。1965年5月15日,他因病在北京逝世,年仅51岁,骨灰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邢子舟的一生,是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的奉献精神和卓越功绩,永远值得铭记与敬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