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陈清渊

鹭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清渊
陈清渊[厦门银鹭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福建厦门市翔安区人物
# 陈清渊:从马塘村走向全国的商业传奇
在厦门翔安区的版图上,马塘村犹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它的蜕变,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陈清渊。这位从马塘村走出的企业家,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高瞻远瞩的眼光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仅缔造了银鹭集团的商业传奇,更带领家乡实现了从贫困到富裕的华丽转身。

## 贫寒中孕育的壮志
1958年,陈清渊出生于厦门马塘村。彼时的马塘村,四面环山,交通闭塞,土地贫瘠,终年干旱,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民们生活清苦,多数人读完小学便辍学回家务农,以微薄的土地收成勉强维持生计。陈清渊的哥哥也是如此,早早投身农事。

然而,陈清渊的命运轨迹却因一位老道士的预言而悄然改变。小时候,一位老道士为陈清渊算了一卦,断言他必成大器。父亲听闻后,内心燃起了希望之火,下定决心砸锅卖铁也要供他读书。陈清渊不负家人的期望,凭借着自身的勤奋与聪慧,在学业上一路奋进,最终成为马塘村历史上第一个高中毕业生。
他高中毕业后返乡任生产队会计,算是马塘村的高级知识分子了。1985年村民小组长改选时,这位全村最高学历的年青人被推上了村民小组长的位置。为了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经常在外跑运输的陈清渊及其兄长陈清水,了解到以水果为原料的罐头加工业的产销行情看好,而本村恰好有丰富的果蔬资源可供利用,于是便萌发了回村办罐头厂的念头。1985年6月,在村里的支持下,以陈清渊为主的六位青年农民以股份集资的方式,兴办了同安县第一个村办企业——兴华罐头厂。
高中毕业后,陈清渊回到家乡,担任生产队会计,成为村里为数不多的“高级知识分子”。这段经历让他积累了一定的财务知识和管理经验,也为他日后的创业之路埋下了伏笔。尽管身处贫困的乡村,但陈清渊的心中始终怀揣着改变命运、振兴家乡的强烈愿望,他时刻关注着外界的机遇,等待着一展宏图的时机。

## 创业维艰中的坚守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也为陈清渊带来了契机。当时,经常在外跑运输的陈清渊及其兄长陈清水了解到,以水果为原料的罐头加工业产销行情看好,而马塘村周边恰好拥有丰富的果蔬资源,这让兄弟俩萌生了回村办罐头厂的想法。1985年,村民小组长改选,陈清渊这位全村学历最高的年轻人,因其见识与能力,被村民们推上了小组长的位置,这也为他实现创业构想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1985年6月,在村里的支持下,陈清渊与其他五位青年农民以股份集资的方式,艰难筹集了3万元启动资金,兴办了同安县第一个村办企业——兴华罐头厂,这便是银鹭集团的前身。创业初期,困难如潮水般涌来。为了掌握罐头生产技术,陈清渊不辞辛劳,不远千里前往晋江,向当地一家罐头厂学艺。但技术在当时属于企业的核心机密,该厂厂长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陈清渊并未因此放弃,他日复一日地坚守在厂区门口,饿了就啃几口自带的干粮,渴了就喝几口凉水。有一次,他甚至因过度劳累和饥饿而晕倒在地。他的这份执着与诚心,最终打动了厂长,厂长同意向他传授部分技术。

解决了技术难题后,销售又成为摆在眼前的巨大难题。由于缺乏市场渠道和品牌知名度,产品滞销严重,工厂在前五年持续亏损。村民们眼见投资看不到回报,纷纷撤资,工厂运营岌岌可危。但陈清渊始终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迎来转机。他一边四处奔走,寻找潜在客户,一边不断优化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 转机降临后的腾飞
1990年,命运之神终于眷顾了陈清渊和他的罐头厂。爱国华侨黄福华回乡探亲,了解到工厂的困境后,被陈清渊的坚持和创业精神所打动,毅然投资了20万美元。这笔资金如同一场及时雨,让濒临倒闭的工厂起死回生。陈清渊并未因之前村民的撤资而心存芥蒂,他大度地邀请撤资的村民重新入股,共同分享工厂发展的红利。在资金的支持下,工厂更新了设备,扩大了生产规模,逐步走上正轨。

随着市场的发展,陈清渊敏锐地察觉到,单一的罐头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一次,母亲熬制的腊八粥启发了他,他决定开辟八宝粥生产线。为了打造高品质的八宝粥产品,陈清渊不惜花费百万从国外引进先进生产线,同时四处搜集各地优质食材,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在市场推广方面,他采取差异化策略,避开竞争激烈的一线城市,从二三线城市入手,逐步打开市场。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银鹭八宝粥凭借其优良的品质和适中的价格,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逐步打通全国市场,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

1994年,陈清渊不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带领团队开发了绿豆爽、银耳燕窝等8项系列饮料新产品,进一步丰富了企业的产品线。1998年,在亚洲金融危机的阴霾下,国内经济陷入低迷,许多企业收缩战线,不敢轻易投资扩大生产。但陈清渊却逆向思维,他看准了碳酸饮料的广阔发展前景,果断决策,投资5000多万元,兴建高标准碳酸饮料生产厂房,配备现代化生产线,同时建立茶饮料、矿泉水、利乐包饮料、注塑车间等,增设多条高速生产线,使公司生产能力大幅提升,提高到20万吨。1999年,花生牛奶饮料的成功开发,更是让银鹭在蛋白饮料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 打造公众企业的征程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陈清渊深知,要想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必须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他摒弃家族企业的传统管理模式,积极引进职业经理人,打造专业的管理团队。同时,他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从建厂初期招聘国有企业退休人员进入关键岗位,到后来投资兴建职工宿舍楼、餐厅,优化生活环境,公开向社会招聘大中专以上文化的各类人才300多名,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2000年,陈清渊整合旗下企业,正式组建厦门银鹭集团。此时的银鹭,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集食品、饮料生产、研发、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2002年,银鹭集团名列中国罐头工业十强企业前茅,并被国家农业部等9部委授予“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称号。2003年,集团投资3.2亿从国外引进了一条居当今世界领先水平的PET无菌冷灌装饮料生产线,进一步提升了银鹭产品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同年,银鹭“花生牛奶”“牛奶花生”双双荣获“中国名牌产品”。2003年底,陈清渊专赴北京参加2004年中央电视台广告招标会,一举以5817万元夺得食品饮料行业的标王,极大地提升了银鹭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04年,“银鹭”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标志着银鹭正式迈入中国食品饮料行业第一集团军。

2011年11月,银鹭与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制造商雀巢成功牵手,双方达成合资合作。这一举措,陈清渊旨在借助雀巢140多年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经验,帮助银鹭实现向公众企业的转型,打造百年银鹭。他戏称自己为职业经理人,积极推动银鹭向职业经理人管理模式转变,老股东们也积极配合,参与平稳过渡。

## 回馈桑梓的赤子情
陈清渊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和家乡的养育之恩。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他积极投身家乡建设,以工兴农,回报社会。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对马塘村的山、田、水、路、电进行综合规划,绘制发展蓝图。集体统一平整山地,作为村民建房用地;实施高标准、高起点的新村建设,拆除旧民房,新建别墅楼,修建村间道路,拓宽入村公路并全部铺上水泥路面;全村重新规范整修电路,安装路灯,铺设电力、通讯地下电缆,安装程控电话;建蓄水塔、水厂,打深水井,引入优质矿泉水,让村民用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填掉旧茅坑,新建无害化公厕,补助村民自建家庭卫生间;填平大山沟,石砌排水沟,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村间卫生环境;新建幼儿园楼,让全村学前儿童就近入学;安装卫星接收装置,普及村级有线电视。在陈清渊的努力下,马塘村实现了“七化”:民房别墅化、道路水泥化、通讯程控化、用水自来化、照明电气化、村庄园林化、厕所卫生化,彻底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

此外,银鹭集团通过“公司 + 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解决了马塘及周边村庄乃至全国各原材料基地的农产品销路问题,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在建设银鹭高科技园区期间,对周边被征用土地所在村进行全方位的新村规划,无偿提供村间水泥道路、给排水等公共设施建设;充分利用集团员工培训中心,对当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先后为6000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陈清渊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办厂以来,先后向镇养老院、小学校、幼儿园等单位捐款数百万元。他的善举,温暖了无数人的心,也为社会传递了正能量。

从马塘村的一名普通青年,到带领村民致富的带头人,再到打造出知名企业的企业家,陈清渊用自己的奋斗历程书写了一个励志传奇。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创业者勇敢追求梦想,也为乡村振兴和企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上一篇:张侃/会泉法师下一篇:田中群
广西壮族自治区原政协主席
中央政治局委员
宿城区人物
中国科学院院士
军统第一杀手
原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
上海市委书记
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
落马官员
中国台湾地区前领导人
香港演员、歌手、主持人、商人
原河北省委书记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计算凝聚态物理学家
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组长
埃及政治家,埃及共和国第二任总统
仁恒置地集团创办者
鹭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赌王何鸿燊女儿
中国工程院院士
战斗英雄
中国工程院院士
教育领域的耕耘者
杉杉控股董事长
海天国际控股董事长
鹭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蓝光地产集团原董事长
成都红旗连锁董事长
雅戈尔集团股份董事长
银泰集团董事长
太平鸟集团董事长
罗蒙集团股份总裁
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董事长
赢领智尚服饰科技董事长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
鹭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