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静帝宇文阐[南北朝][公元573年-581年,北周末代皇帝]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武川县人物 北周末代皇帝宇文阐:乱世中无奈的王朝终结者 宇文阐,原名宇文衍,573年8月1日出生于京兆郡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是北周宣帝宇文赟与天大皇后朱满月之子。他的命运自出生起便与动荡的北周王朝紧密相连,最终成为北周历史上的末代皇帝,在位时间从579年4月1日至581年3月4日。 建德二年六月壬子日,宇文阐降生于长安城东宫。大成元年(579年)正月十一日,年仅六岁的他被封为鲁王,仅仅五天后,正月十六日,便被立为皇太子,其身份地位迅速攀升,这也为他日后登上皇位奠定了基础。 大成元年二月十九日,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北周宣帝在邺宫突然将皇位传给了宇文阐。于是,年仅七岁的宇文阐正式即位,改元大象,开启了他短暂且无奈的帝王生涯。同年七月,柱国、荥阳公司马消难之女司马令姬被立为皇后。在宇文阐登基初期,北周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已暗流涌动。 大象二年五月十一日,宣帝病重,诏令静帝入住露门学。五月二十五日,宣帝驾崩,年仅二十二岁。这一突发事件使得年仅八岁的宇文阐被迫卷入更为复杂的政治漩涡。他入居天台,废去正阳宫,并大赦天下罪犯,同时停止了洛阳宫的修建工程。次日,朝廷对皇室尊号进行了一系列变更,天元上皇太后阿史那氏被尊为太皇太后,天元圣皇太后李娥姿为太帝太后,天元大皇后杨丽华为皇太后,天大皇后朱满月为帝太后,而天中大皇后陈月仪、天右大皇后元乐尚、天左大皇后尉迟炽繁都选择出家为尼。此时,朝廷权力格局也发生重大变化,柱国、汉王宇文赞被任命为上柱国、右大丞相,上柱国、扬州总管、隋国公杨坚则获得假黄钺、左大丞相之职,柱国、秦王宇文贽为上柱国。由于静帝年幼,正处于服丧期间,百官实际上都听命于左大丞相杨坚,杨坚由此逐渐掌握了北周朝廷的核心权力。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十三日,在杨坚的操控下,宇文阐无奈地将帝位禅让给了杨坚。杨坚随即登基称帝,建立隋朝,北周王朝宣告灭亡。宇文阐被降封为介国公,虽杨坚规定其食邑一万户,车服礼乐仍可按北周旧制,上书皇帝不称表,皇帝回复不称诏,但这些规定在实际中并未得到真正执行。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五月壬申日(《隋书》记载为五月辛未日),年仅九岁的宇文阐惨遭杨坚暗中派人杀害。宇文阐死后,杨坚故作震惊,对外发布死讯,并举行了隆重的祭悼仪式,追谥其为静皇帝,将他葬于恭陵,还安排其族人宇文洛延续北周祭祀。 宇文阐在位期间,因年龄幼小,实际上并无太多自主的为政举措。大象二年五月二十五日,他大赦天下罪犯并停止修建洛阳宫,更多是出于朝廷形势变化下的被动决策。而大定元年二月十三日的禅位杨坚,更是他在杨坚强大权势压迫下的无奈之举,标志着北周政权的彻底终结。 在亲属方面,宇文阐的曾祖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祖父为北周武帝宇文邕,父亲是北周宣帝宇文赟,母亲是天大皇后朱满月。他还有弟弟莱王宇文衎和郢王宇文术,在581年皆被隋文帝诛杀;妹妹宇文娥英,于615年被隋炀帝杀害。他的皇后是司马令姬。 后世史家对宇文阐多有评价。令狐德棻在《周书》中指出,静帝年幼即位,继承的是衰落的国势,朝廷内部有奸佞弄权,宗室藩王势力不强,隋朝顺势取代北周。虽有地方势力试图勤王,但也无法挽救北周覆灭,这主要是宣帝留下的祸根,并非静帝的过错。李延寿在《北史》中也认为静帝自幼冲龄即位,承接的是衰败的帝统。 北周恭陵作为宇文阐的陵墓,如今仅存一个较大的封土堆。1992年6月,咸阳市渭城区人民政府在封土堆旁立“恭陵”保护碑,见证着这位末代皇帝曾经的存在以及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 。宇文阐的一生充满悲剧色彩,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他宛如一颗身不由己的棋子,成为了北周王朝覆灭的牺牲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