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郭真顺

中国女诗人
郭真顺
郭真顺[明][公元1312年-1436年]+像 广东潮州市潮安区人物
郭真顺(1312-1436),出生于明潮州府揭阳龙溪都(今属潮州市潮安县),元末明初中国著名女诗人,120岁仍能写诗,125岁逝世,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女诗人。
郭真顺出身书香,幼而淑惠,“虽老于谋者无以过”。出嫁处士周瑶后双隐田园。元明更迭时世乱,她屡助夫避祸,并以诗歌保全村寨,成为千古美谈。她相夫课子,三子皆成名士。
郭真顺有诗词作品结集《梅花集》,佚。现存有120岁作的《归宁自序》2首,及《上指挥俞良辅引》、《渔樵耕牧四咏》、《赣州十八滩》等18首。
郭真顺:元末明初的传奇女诗人
1312年,元皇庆元年,郭真顺诞生于明代潮州府揭阳县之龙溪都(现今属于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庵埠镇)的郭陇村。她宛如一颗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明珠,以其卓越的诗才、非凡的智慧与漫长而精彩的人生旅程,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436年,明正统元年,这位传奇的女诗人走完了她125年的人生之路,但其诗作与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郭真顺出身书香世家,父亲身为教谕,是潮州知名学者。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郭真顺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她天赋异禀,读书过目不忘,展现出远超常人的聪慧。青年时期,她已广泛涉猎经史子集,对诸子百家的学说了如指掌,在诗文词赋方面更是造诣颇深,尤其擅长古诗创作。其才华在当地早已声名远扬,成为众人眼中的奇女子。

郭真顺成年后,于元末嫁给了明潮州府潮阳县城西处士周瑶。周瑶,字伯玉,关于其籍贯说法不一,有潮阳西廓人、潮阳胪岗人以及《韩江闻见录》所记载的潮阳峡山人等不同说法。周瑶年少时便心怀志节,热爱读书。1371 - 1471(元至正)年间,周瑶被举荐为茂才,且成绩优异获“异等”评价,然而他却淡泊名利,不愿出仕为官。婚后,郭真顺与周瑶过着自耕自乐的隐居生活,二人读书课子,相濡以沫。他们夫妻间的恩爱与相敬如宾,恰似春秋时期晋国的郤缺夫妇,因此周瑶被人称作“海滨冀子”,足见其为人高洁,受人敬重。

郭真顺育有三子,皆有所成。长子周碏,字彦敬,官至栖霞县令;次子周砺,担任增城教谕;三子周矿,字彦器,在名儒选拔中拔得头筹,一路升迁,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周碏之妻庄氏,同样是一位知书达理、深明大义之人。在贼寇攻陷村寨的危急时刻,为避贼辱,毅然引刀自刎,其节烈之举令人动容。周碏感怀妻子的忠义,此后终身未再娶。

郭真顺一生经历丰富,展现出诸多非凡的智慧与远见。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反元义军纷纷揭竿而起,盗贼也趁机四处劫掠。郭真顺与丈夫周瑶为避战乱,隐居于乡村。他们所在的村寨,一群年轻人打算以保卫乡村为名,啸聚举义。因听闻周瑶是学识渊博的长者,便推举他为首领,主持村寨事务。周瑶推辞不过,应允下来,并回家告知了郭真顺。郭真顺却敏锐地意识到,寨中的这些年轻人个个骁勇桀骜、刚愎自用,争强好胜,谁都不愿屈居人下。此时答应出任首领,无疑会成为“祸首”。她郑重地对周瑶说:“那些自恃才能、炫耀智慧的人往往会失败,轻视敌人、缺乏谋略的人必定会灭亡,不衡量自身德行与力量就争先出头的人会招来灾祸。这实际上是表面背负智勇之名,内里却要承受败亡的后果。”由于周瑶已经答应在前,郭真顺便为他想出了“称疾勿往”的计策。几天后,众人前来邀请周瑶,周瑶依计“佯卧不起”。众人深感失望,但仍期望他病愈后能主事。郭真顺见状,赶忙“敛衽再拜”,诚恳地说道:“诸位不知伯玉能力有限,承蒙错爱,委以重任。即便他能力不足,也本想努力奋进,不辜负大家期望,怎奈福薄灾生,突然患病,这或许是天意。还望诸位尽快另立贤能之人,以免错失良机。”众人觉得她所言在理,便另选了首领。然而,不久后众人因意见不合,竟杀害了所立首领,各自争雄,导致寨中大乱。周瑶因此幸免于难,人们无不佩服郭真顺的先见之明。

此前,寨中许多人既务农又经商,习惯囤积粮食以备战乱。郭真顺却独具慧眼,劝说周瑶不要积存余粮。同时,她还在夜晚悄悄纺制绳索,旁人皆不明白她的用意。待到寨中内乱,附近盗贼趁乱攻陷村寨,能抢走的财物被洗劫一空,抢不走的便付之一炬。慌乱之中,周瑶按照郭真顺的指示,用绳索绑住妻儿,自己也将自己捆缚起来,伪装成被抓的模样,从而未引起盗贼注意,得以趁机逃脱,逃至潮州府潮阳县溪头寨(今属汕头市潮南区)居住。

1367年(元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挥军大举进攻福建。次年,即1368年(明洪武元年)正月,效忠于元朝的割据势力陈友定被困于延平,服毒自杀未遂后被俘。其所控制的福建各州县以及潮州路皆归附明朝。潮州路总管王翰选择“浮海”离去。二月,朱元璋的军队从福建进军广东。明军一抵达广州,元朝守将何真便开城门投降,潮州也先于岭南各县归附明朝。三月,明朝在潮州设置兴化卫,任命俞良辅为兴化卫指挥。1369年(明洪武二年),明朝初期将兴化卫改为潮州卫,仍由俞良辅担任指挥。当时,尽管潮州及各县已归附明朝,但在广大农村和山区,仍有不少势力自立门户,未归顺朝廷。1371年(明洪武四年),俞良辅奉旨率领数千精兵从潮州出发,深入各地征讨残存的反明势力。大军所到之处,难以分辨百姓与匪寇,杀掠众多。溪头寨因地处偏僻,“时寨人尚未归附”,自然成为俞良辅军队的目标之一。在这危急关头,时年60岁的郭真顺挺身而出,创作了《上指挥俞良辅引》一诗。当大军即将入寨时,她“遮道上之”。这首诗共三十二句,言辞情真意切,极力向俞良辅说明溪头寨人并无反对朝廷的举动。俞良辅听后深受感动,感慨道:“此贤妇所居,其民必驯”,随后下令退兵。溪头寨因此得以保全,郭真顺以一首诗劝退大军的事迹,就此传为佳话,也保全了附近诸多乡村的安宁。

在潮阳县,还流传着郭真顺教子成名的轶事。据说,郭真顺的儿子周矿参加科考,高中榜眼。主考官将试卷呈送皇帝时,奏道:“臣观周榜眼文章秀逸,文笔娟丽,似有闺阁妩媚之态,甚是奇特!”皇帝召见周矿询问:“卿之文章书艺师从哪位高贤?”周矿如实答道:“臣自幼家贫,未能从师学习,臣的文章技艺,皆为母亲郭氏所教。”皇帝听后,称赞道:“真贤母也。”后来,郭真顺便被封赠为“郭氏贤母”,并立了牌坊。因其教子有方,被民间尊称为贤母。后来,她的长子周碏出任栖霞县令,次子周砺担任广东增城县教谕,三子周矿历任河南省布政司参议。

郭真顺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曾汇编有《梅花集》,遗憾的是,该诗集现已失传。如今我们能看到的,仅有《归宁自序》2首以及《上指挥俞将军引》《悼冢妇死难》《劝家雍睦》《松竹梅兰四咏》《赣州十八滩》等18首诗作。她的这些作品被选入《明诗别裁》及《中国历代女子诗词选》。其中,最为知名的当属《上指挥俞将军引》和《归宁自序》2首。《上指挥俞将军引》便是她在溪头寨向明军“遮道上之”,拯救村寨时所作之诗。而《归宁自序》则是她在120岁高龄时所写。

《上指挥俞良辅引》开篇便对俞将军极力颂扬,称赞他是明朝开国的重要武将,很早就追随明太祖南征北战,一路南下直至广东,恩威并施,气势非凡。接着诉说潮阳十年来饱受战乱之苦,幸得俞将军从远方带来天子对百姓的关怀。诗中描述将军威名远扬,所率精兵勇猛如虎,却又能以德服人,如同当年的晋将羊祜。如今在潮阳宣威布德,使田园得以恢复耕种,乡村安宁祥和。最后表达潮民会铭记将军的勋绩,愿在韩山摩崖勒石纪念。当时,白发苍苍的郭真顺在马前向俞将军陈词,既委婉又诚恳。俞将军被她的言辞深深打动,郭真顺进一步说明寨人并无反叛之意,俞良辅欣然下令退兵。郭真顺以诗文退兵的事迹,传颂千古,彰显了她非凡的智慧与勇气。此后,周瑶又曾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他依旧听从郭真顺的建议,以年老为由推辞。

《渔樵耕牧四咏》这组诗,充分展现了郭真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生动的描写能力。如“朝泛桑浪水,暮归鹦鹉洲。一丝抛下处,牵动海天秋”,描绘渔夫清晨在桑浪水中泛舟,傍晚回到鹦鹉洲,抛下鱼线,仿佛牵动了海天之间的秋色,画面感十足。“脚踏千峰雪,肩挑万里云。斜阳归去路,挑入燧人村”,刻画了樵夫踏雪登山、肩挑重担,在斜阳下走向村落的形象。“身处茅茨陋,天开绿野宽。因天分地利,春雨一犁寒”,写出了耕者身处简陋茅屋,却面对广阔绿野,趁着天时地利,在春雨中耕地的情景。“目断羊肠险,身骑牛背安。夕阳芳草处,短笛数声寒”,描绘了牧童骑着牛,在夕阳芳草间,吹奏着短笛的悠然画面。这些诗作语言质朴,却生动传神,源于她长期生活在农村,对生活的亲身体验与深刻感悟。

120岁时所作的《归宁自序》,更展现出郭真顺历经岁月沉淀后的淡然心境。“天甲年来度二周,桑榆暮景雪盈头。五经立业儒家雅,三子成名壮志酬。桥梓有光联俎豆,柏舟无憾泛横流。阶前兰玉森森秀,斑彩扶来到首丘”,诗中回顾自己已度过两个甲子,虽已白发苍苍,但欣慰于凭借五经立业,尽显儒家雅致,三个儿子也功成名就,实现了自己的壮志。父子荣耀,夫妻情深,子孙满堂,如同芝兰玉树般优秀。她用质朴的笔触,描绘出宁静温馨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生活的满足与感恩。此时,她的丈夫和儿子均已离世,但她依然康健。因怀念娘家,在孙子们的陪伴下归宁。故乡风物依旧,令她诗兴大发。她以平和的心态,知天乐命,又度过了5年,最终以125岁的高龄安然辞世。

明隆庆年间黄一龙篡修的《潮阳县志》、清顺治年间吴颖篡修的《潮州府志》等诸多史籍,都对郭真顺的生平事迹有着详细记载。这些记载不仅展现了她在文学上的才华,更凸显了她在生活中凭借智慧帮助家人、保全村寨的非凡功绩。

郭真顺堪称中国古代最长寿的女诗人,其传奇经历数百年来在文史界被传为佳话。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词典》,将她与西汉的班昭、东汉的蔡文姬、宋朝的李清照等著名女诗人并列,足见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民国冼玉清在《广东女子艺文考》中评价她“幼聪颖,父教谕,授以书,辄不忘。通经学,旁及子史百家,能为诗,尤长于古”。清潮州知府吴颖称赞她“大年而至百岁侈已,加之而二十又五焉,如郭氏真顺,不更奇乎。其与夫皆隐也,有异识,教三子皆应运为名臣,而诗章因之以传,此岂可以寻常弁祎中求耶!”清代郑昌时在《韩江闻见录》中,对她在明初定鼎南下征诸寨时,挺身而出,以诗劝退俞良辅大军,表达潮汕人民渴望和平生活的举动给予了高度评价。清代蓝鼎元更是称誉她“为人有知识,善谈论,当世是非得失事,了了胸中。片言断决,虽老于谋者无以过也” 。郭真顺以其卓越的诗才、非凡的智慧与高洁的品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与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星辰,其故事与诗作将永远为后人所铭记与传颂。 
上一篇:王大宝下一篇:薛侃
明清小说四大家
明初道士
明朝开国皇帝
明朝末年名将
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明朝开国功臣
明神宗朱翊钧第七子
明朝官员
明末清初杰出的书法家、文学家
明代的清正廉吏
明代优秀文坛与官场人物
风水师鼻祖
中央政治局委员
新鸿基地产的创办人之一
义和团重要人物
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第十八届中央委员
奥运会跳水运动冠军
善谋贤才,助力燕国崛起的关键人物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女诗人
金平区人物
中国古代十大文豪
中国古代十大文豪
诗人、作家、书法家、新闻工作者
唐五代著名诗人
元朝女诗人
元朝著名女诗人
诗人、文化传播者、文艺活动推动者
唐朝诗人
京口三诗人
唐代诗人
初唐奇谲诗人
中国女诗人
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
浙江省委原书记
中国工程院院士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辽宁省委原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原中顾委委员、中央党校原校长
山东省委原书记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原河南省委书记
原第四机械工业部党组书记、部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蜚声国际的国学大师
明代潮州名贤
革命烈士
岭表大宗,传阳明学入粤
中国女诗人
潮安区人物
明朝状元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潮州八贤
中国女诗人
中国女诗人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