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唐][公元678年-740年,广东古八贤,南粤先贤,唐朝宰相,唐朝诗人]+像 广东韶关 张九龄,一位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人物,他是唐朝开元盛世的贤相,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清正的为官之道,为唐朝的繁荣稳定立下汗马功劳;是才华横溢的诗人,其诗作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开创了岭南诗派的先河,被誉为 “岭南第一人”。公元 678 年,张九龄出生于广东韶关。韶关,这片山川秀丽、人文荟萃的岭南大地,赋予了张九龄独特的气质和丰富的灵感。他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聪慧,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在家人的悉心教导下,张九龄勤奋学习,对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均有涉猎,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少年时期的张九龄,便以其过人的才学崭露头角。他擅长诗文,所作诗词意境深远,文辞优美,在当地声名远扬。702 年,张九龄参加科举考试,凭借其出色的才华,顺利考中进士,正式踏入仕途。初入官场,张九龄担任秘书省校书郎,负责校勘和整理皇家藏书。在这个职位上,他充分发挥自己的学识优势,认真履职,工作出色,得到了上司的赏识和同僚的认可。 713 年,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张九龄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他因文才出众,被唐玄宗召入翰林院,成为皇帝的文学侍从。在此期间,张九龄不仅展现出了卓越的文学才华,还逐渐显露出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他积极为唐玄宗出谋划策,对国家大事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深受唐玄宗的器重。723 年,张九龄升任中书舍人,负责起草诏令等重要文书工作。他的文笔流畅,所写诏令条理清晰、文采斐然,进一步巩固了他在朝廷中的地位。 在政治上,张九龄始终秉持着清正廉洁、直言敢谏的原则。他深知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贤能之士的辅佐,因此积极向唐玄宗举荐人才。他举荐的韩休、严挺之等,皆为当时的贤才,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张九龄还敢于直言进谏,对唐玄宗的一些不当决策,他总是据理力争,毫不退缩。例如,在对待安禄山的问题上,张九龄独具慧眼,看出安禄山有谋反之心,多次建议唐玄宗将其处死,以绝后患。然而,唐玄宗并未采纳他的建议,最终导致了 “安史之乱” 的爆发,唐朝由此走向衰落。 733 年,张九龄升任中书令,成为唐朝的宰相。在宰相任上,他积极推行改革,致力于整顿吏治、发展经济、加强边防。他主张选拔官员要注重品德和才能,反对任人唯亲,通过严格的考核制度,淘汰了一批无能之辈,提拔了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使得朝廷的官员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在经济方面,张九龄关注民生,重视农业生产,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促进了国家经济的繁荣。他还积极加强边防建设,抵御外敌入侵,保障了国家的安全。 张九龄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的代表作《望月怀远》中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一句,以其广阔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成为了千古名句,被后人广为传颂。张九龄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开创了岭南诗派的先河,为岭南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张九龄的政治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他为人正直,不与权贵同流合污,因此遭到了李林甫等奸臣的嫉恨。李林甫为了排挤张九龄,多次在唐玄宗面前进谗言,诋毁张九龄。在奸臣的诬陷下,张九龄逐渐失去了唐玄宗的信任。736 年,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尽管遭遇贬谪,张九龄依然保持着豁达乐观的心态,在荆州期间,他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积极为当地的发展出谋划策。他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作,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国家的忠诚。 740 年,张九龄因病在韶州曲江逝世,享年 62 岁。他的离去,让唐朝失去了一位贤相,也让文学界失去了一位巨匠。但他的功绩和精神,却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张九龄的一生,是为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他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高尚的品德,为唐朝的开元盛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诗作,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至今仍被人们传颂和学习。在广东韶关,人们为了纪念张九龄,修建了张九龄纪念馆、张九龄公园等,以表达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张九龄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要胸怀天下,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是在政治舞台上,还是在文学领域中,张九龄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卓越的成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