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芬[战斗英雄]+像 广东湛江市徐闻县人物 杨朝芬,男,1958年出生于广东省徐闻县南山镇竹山村的一家贫穷的农户家庭,家中有六兄妹,他排为第二,1966-1973年在竹山小学读书。他自小就爱听英雄故事,时常会帮村中的孤寡老人挑水劈柴,在读小学时多次被评为"学雷锋积极分子"。就读中学时,成绩优秀而被学校树为"学习尖兵"。杨朝芬高中毕业后,于1978年3月参军入伍,在粤42军143师478团1连当战士,他刻苦学习军事技术,曾在全连刺杀考核中获第二名。1978年12月,杨朝芬随队开赴广西前线。 杨朝芬,这位来自广东湛江市徐闻县的战斗英雄,以其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的卓越表现,铸就了一段震撼人心的传奇,成为了人们心中永恒的英雄楷模。 1979年2月17日清晨6时40分,对越自卫还击战的炮火如惊雷般骤然响起,打破了边境的宁静。经过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激烈鏖战,我英勇的边防部队成功攻克了正面越军占据的一、二、三号等高地。上午9时,上级果断决定乘胜追击,向四号高地竹林山发起进攻。竹林山,名副其实,竹树茂密成林,漫山遍野除了千竿恶竹,还有半人高的茅草与丛生的荆棘相互交织。山坡陡峭险峻,地形极为险要。越军在山腰至山顶的区域,精心密布了大小30多个暗堡,同时修筑了环形战壕和坑道,构建起坚固的防御体系,使得此地易守难攻。越军自恃工事坚不可摧,将其作为整个防守阵地的核心,妄图负隅顽抗,做最后的挣扎。 担任主攻任务的20连在越军猛烈的火力压制下,前进受阻,难以突破防线。此时,杨朝芬所在的21连在距离四号高地六百米外隐蔽待命。战斗持续激烈地进行着,不知不觉已至下午五点半,越军仍在顽强抵抗,丝毫没有退缩之意。鉴于此,上级当机立断,将主攻的重任交给了21连。连长依据上级作战意图,迅速且果断地下达战斗命令,紧急组建突击排,要求在天黑之前务必拿下四号高地,成功攻占竹林山。突击排分为爆破组与火力组,爆破组共9人,刘树生担任第一爆破手,杨朝芬担任第二爆破手。 下午六时整,在我军铺天盖地的猛烈炮火掩护下,杨朝芬身背手榴弹,手握爆破筒,与其他爆破手们紧紧跟随着欧光足排长,从右侧小心翼翼地向高地接近。他们采用低姿匍匐前进的方式,艰难前行,随后又迅速转为单个跃进,凭借着出色的战术素养和顽强的毅力,迅速越过一个小山包,巧妙地迂回到高地南侧。然而,就在此时,我军炮火暂时停歇,越军暗堡里的机枪瞬间又疯狂扫射起来,第四爆破手不幸负伤,排长立即命令第三爆破手将其救护下去。由于越军火力太过凶猛,加之战场地形复杂多变,其他爆破手也在混乱中被打散。而杨朝芬和刘树生凭借着过人的勇气和敏捷的身手,冲在了队伍的最前面。刘树生率先成功冲上第一个越军暗堡,仅仅过了两分钟,随着一声“轰隆”巨响,第一个越军暗堡被成功炸毁。 可战斗并未就此停歇,就在这时,高地南侧坑道上的另一个越军暗堡的重机枪突然又疯狂扫射起来,强大的火力如同一张密集的火网,死死封锁住我主攻部队前进的道路。这个暗堡堪称四号高地的“老虎口”,若能将其炸毁,越军暗堡之间便会失去火力支援,我军这场战斗的胜利也就有了更大的把握。突然,一块弹片呼啸飞来,欧排长不幸负伤。杨朝芬见状,悲愤交加,高呼一声:“为排长报仇!”随即如离弦之箭一般,毫不犹豫地向越军暗堡冲去。 杨朝芬的行动很快被越军发现,密集的子弹如飞虻一般,在他的头顶、耳边尖啸而过。但杨朝芬毫不畏惧,他巧妙地利用周围茅草作为掩护,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灵活的身手,迅速而坚定地向越军暗堡逼近。在接近越军暗堡十多米的地方,他迅速从腰间取下一枚手榴弹,用尽全身力气使劲向上甩去,手榴弹不偏不倚,正好落在越军暗堡射击孔前。越军顿时慌了手脚,机枪射击也暂时停止。就在这稍纵即逝的瞬间,杨朝芬趁着硝烟尚未散尽,再次一跃而起,如猛虎扑食一般冲到越军暗堡射击孔旁,迅速地将爆破筒往射孔里用力一捅,正要拉燃导火索,不料爆破筒却被越军奋力反推了出来。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生死攸关的激烈搏斗!杨朝芬心中怒火中烧,他把牙关一咬,左手稳稳拿起爆破筒,右手毅然决然地将导火索拉燃,紧接着再次将爆破筒使劲捅进了越军暗堡。可他刚要转身撤离,越军又一次将爆破筒反推出来,爆破筒落在了杨朝芬右脚旁边。此时,爆破筒的导火索已经点燃,正“滋滋”地冒着白烟。要知道,从拉燃导火索到爆炸的时间总共不到十秒钟,情况万分紧急,生死一线间!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杨朝芬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果敢与坚毅,他双手迅速拿起正在冒烟的爆破筒,用尽全身气力,第三次将其狠狠塞进越军暗堡里,随后顺势就地一个打滚。几乎就在同一时刻,“轰隆”一声震天巨响,爆炸产生的火焰如同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冲天而起。暗堡里的越军被炸得血肉横飞,这个令我军前进受阻的“老虎口”终于被炸塌了,我军前进的道路终于被成功开通! 我军冲锋的呐喊声顿时响彻山谷,震耳欲聋。而杨朝芬却被爆炸掀起的泥土掩埋在越军暗堡之下,脑袋被剧烈的爆炸震得“嗡嗡”直响,两耳瞬间失去了听觉。但当他看到战友们如潮水般冲上来时,全然不顾头部的剧痛,强忍着身体的不适,又迅速和战友们一起投入到总攻战斗之中。1979年2月18日,部队党委在战火纷飞的前线,批准杨朝芬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在后续的任职生涯中,1979年3月,杨朝芬在广西边防1团21连任排长;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军区为表彰他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为他记一等功;5月31日,他有幸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英模报告团,奔赴北京,接受了当时的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副主席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9月17日,杨朝芬因其在战场上舍生忘死、英勇无畏的壮举,被中央军委授予“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称号,这一荣誉是对他最高的褒奖,也是对他为国家和人民所做出巨大牺牲与贡献的高度肯定。 1980年12月,杨朝芬任职广西边防3师7团10连指导员;1981年9月,他获得宝贵的学习机会,前往南京高级陆军步兵学院深造,直至1983年顺利毕业;1984年,他荣获共青团中央、中国妇联颁发的“边陲儿女挂奖章”;1985年9月,杨朝芬担任广西边防3师7团3营教导员;1988年,他凭借自身的影响力和为国家、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光荣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1989年6月,他任职广西边防3师干部科科长;1994年1月,杨朝芬调任广东江门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正团级);1997年7月,杨朝芬选择转业到地方,在深圳侨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担任纪委书记,在新的岗位上继续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杨朝芬的一生,是为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