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乘[汉][?-前140年] 江苏淮安淮安区人物 枚乘(?-前140年),西汉著名辞赋家,江苏淮安(古淮阴)人。他以敏锐的政治眼光、卓越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赋作风格,在汉初的文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枚乘生活在西汉初期,具体出生年份不详,大约在秦末汉初。他出生于淮阴(今属江苏淮安),此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为他的成长和文学素养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当时,教育资源相对有限,枚乘可能是通过自学和当地的一些文化传承,广泛涉猎了诸子百家、历史典籍等各类书籍,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枚乘早年为吴王刘濞属下郎中。当时,吴王刘濞因对朝廷不满,暗中积极谋划叛乱之事。枚乘察觉到这一情况后,以敏锐的政治眼光和对国家稳定的责任感,上书劝谏刘濞。他在《上书谏吴王》中,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细致入微地分析了吴国与汉王朝的军事势力以及政治形象,委婉而又深刻地劝说刘濞要认清形势,不要自不量力,以免招致灾祸。然而,刘濞刚愎自用,并未采纳枚乘的建议。见此情形,枚乘果断地选择离开吴国,前往梁国,与梁王刘武交游。 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削弱各地诸侯势力,这引发了刘濞的强烈不满,他联合其他六国以诛杀晁错为名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枚乘见刘濞不听劝告,执意谋反,再次写信给他,劝说他及时罢兵返回,避免走上不归之路。但刘濞依旧拒绝了枚乘的劝告,最终导致七国之乱被平定,他自己也落得个悲惨的下场。而枚乘则因两次劝谏刘濞的行为而名声大噪,得到了汉景帝的赏识,被任命为弘农都尉。不过,枚乘生性喜欢与贤人交游,热衷于文学创作和思想交流,而不喜欢处理繁琐的政务。于是,他称病辞职,再次回到梁国,继续与梁王刘武以及梁国的众多文人雅士交往,过着悠游自在的生活,专心从事辞赋创作。 在梁国期间,枚乘的文学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展现。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辞赋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七发》。《七发》是一篇讽喻型的作品,也是“七体”赋的开山之作。它通过假设一个吴客探望生病的楚国太子的情节展开,指出楚太子患病的根源在于生活过于安逸奢靡,应当从思想上进行治疗。吴客先后从音乐、饮食、车马、宫苑、田猎、观涛六事对太子进行启发,最后引出要请有识之士讲述天下“要言妙道”来使太子醒悟。这篇赋辞藻华丽,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叠字和生僻字,展现出了枚乘高超的文学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它也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对后世的辞赋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东汉傅毅的《七激》、张衡的《七辩》,汉末三国时期曹植的《七启》、王粲的《七释》等,都是对“七体”赋的模仿和发展。 除了《七发》,枚乘还创作了《柳赋》《梁王菟园赋》等作品。《柳赋》是他在梁王刘武麾下时所作,篇幅虽短,但辞藻华丽,以四六对仗的形式,描绘了梁苑中的树木花鸟,展现出了枚乘作为赋家的华丽文风。《梁王菟园赋》同样是枚乘在梁国时期的作品,属于文人唱和之作,具有汉大赋的一些特点,通过丰富的排比、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了梁苑景色的盛大和山水的纷繁,体现了汉大赋铺陈夸张的风格。 梁王刘武去世后,枚乘打算返回故乡淮阴。在回乡途中,他的妾室不愿意跟随前往,枚乘便分给儿子枚皋数千钱,让他和母亲一起生活,自己则独自回到了淮阴。汉武帝刘彻在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听闻过枚乘的名气,对他的文学才华十分欣赏。等到汉武帝即位后,得知枚乘年事已高,便以安车蒲轮征召他入京,希望他能为朝廷效力。然而,枚乘终究是年事过高,在前往长安的途中不幸去世。 枚乘的作品典雅华丽,四六对仗,言语简洁而比喻巧妙,既具有纵横家的气势和雄辩能力,又夹杂着儒、道诸家的思想。他往往不直接劝说别人,而是采取迂回委婉的方式,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来打动人心,说服他人。他的辞赋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首创的“七体”赋,标志着汉大赋的正式形成,改变了此前以哀为主、以神话为境象的文学风貌,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枚乘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辞赋家,他的政治眼光和文学才华使他在汉初的文坛上独树一帜。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为后世研究西汉初期的社会风貌、思想文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他的一生,虽然历经波折,但始终坚持自己的文学追求和人生信念,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