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习仲勋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习仲勋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 —— 习仲勋
习仲勋(1913 年 10 月 15 日 - 2002 年 5 月 24 日),祖籍河南省邓州市,生于陕西省富平县。他的一生波澜壮阔,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建立了不朽功勋,深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1913 年 10 月 15 日,习仲勋出生在陕西富平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尽管家境贫寒,但他自幼就展现出坚毅勇敢的品质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早年,他积极接受革命思想的熏陶,毅然投身进步学生团体,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勇敢地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呐喊。1926 年 5 月,年仅 13 岁的习仲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自此踏上了革命的征程,在心中立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
1928 年春,习仲勋积极参与爱国学生运动,却不幸遭到国民党当局的关押。在狱中,他经受住了残酷的考验,凭借坚定的信仰和顽强的意志,于狱中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这段狱中经历,不仅没有击垮他,反而让他的革命信念愈发坚定,为日后的革命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1930 年初,受党组织委派,习仲勋深入国民党西北军杨虎城部开展兵运工作,担任中共营委书记。在复杂危险的环境中,他凭借卓越的智慧和勇敢的精神,巧妙地在敌军内部开展工作,为党组织输送了重要情报,发展了革命力量。1932 年 3 月,他组织发动了著名的 “两当兵变”,此次兵变打响了陕甘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他担任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队委书记,带领队伍在艰苦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同年 9 月,习仲勋进入渭北革命根据地,担任渭北游击队第二支队政治指导员,他深入群众,宣传革命思想,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土地革命,为根据地的建设和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3 年 2 月,习仲勋出任共青团三原中心县委书记,全身心投入到武装斗争、农民运动和青年工作中。3 月后,他与刘志丹等同志携手创建照金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开启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在创建根据地的过程中,习仲勋身先士卒,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他历任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委员、军委书记和共青团特委书记、游击队总指挥部政治委员、革命委员会副主席、主席等职务,积极领导根据地的各项建设。1934 年 11 月,习仲勋当选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他积极参与领导苏区的游击战争,凭借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坚定的革命意志,多次粉碎国民党军的围剿。在战斗中,他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在不断排除内部 “左” 的和右的思想干扰中,壮大了红军武装力量,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同时,他以极大的精力领导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在土地革命战争年代,为红色政权的巩固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探索,为根据地的稳定和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1935 年春,陕北、陕甘边两块革命根据地在反 “围剿” 战争中成功连成一片,合并成立西北革命根据地,习仲勋成为中共西北工委领导成员,并继续担任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然而,同年 9 月,他和刘志丹等一大批领导干部在错误肃反中被无辜关押。直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到达陕北后,他们才得以释放平反。这次事件意义重大,挽救了这块在全国 “硕果仅存” 的革命根据地,使其成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更为抗日战争提供了重要的出发点,为中国革命保存了珍贵的火种。
1936 年 1 月,习仲勋担任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党团书记。同年 6 月,他随红军西征,先后出任中共曲环工委书记、环县县委书记。8 月,受中共中央委派,习仲勋奔赴关中,肩负起守卫陕甘宁边区南大门的重任,这一守就是长达 6 年的时间。期间,他先后担任中共关中分委书记、分区专员、分区保安司令部政治委员、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员会执委、西北局党校校长等职务。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他带领当地军民顽强抵抗敌人的进攻,积极开展根据地建设,为边区的安全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3 年 1 月,毛泽东同志亲笔为他书写 “党的利益在第一位” 的题词,这是对他工作的高度肯定和赞扬,也是他一生坚守的信念。
1943 年 2 月,习仲勋调任中共绥德地委书记兼警备司令部政治委员。在绥德,他积极推动当地的土地改革和经济建设,关心群众生活,深受当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1945 年 6 月,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仲勋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同年 8 月,他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在此期间,他曾担任爷台山自卫反击战临时指挥部政治委员,亲自领导了著名的爷台山自卫反击战,凭借出色的指挥和坚定的决心,取得了反顽斗争的重大胜利,有力地捍卫了边区的安全和人民的利益。
抗日战争胜利后,习仲勋历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委员、陕甘宁野战集团军政治委员、西北野战军副政治委员等重要职务。受毛泽东同志指示,他组织策动了国民党陕北保安团队起义,接应王震同志率三五九旅中原突围返回延安,并参与指挥了西华池战斗。1947 年 3 月中旬后,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习仲勋协同彭德怀同志指挥了保卫党中央、毛主席和陕甘宁边区的一系列战役。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 “三战三捷” 以及陇东、三边战斗中,他充分发挥政治工作优势,鼓舞士气,凝聚力量,为战役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习仲勋和彭德怀、贺龙同志密切配合,或转战西北战场,或开展新式整军运动等军队政治工作,或组织后方支前。他们以顽强的斗志和卓越的领导才能,战胜了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为解放大西北乃至解放全中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习仲勋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代主席、西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政治委员,长期主持西北党、政、军全面工作。在西北工作期间,他致力于恢复和发展经济,积极推动各项社会改革,加强民族团结,为西北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付出了巨大努力。他深入基层,了解群众需求,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当地实际的政策措施,深受西北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1952 年 9 月,习仲勋调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兼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党组书记。他积极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重视知识分子工作,为新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1953 年 9 月后,他历任政务院秘书长、国务院秘书长,在这些重要岗位上,他认真履行职责,为政府工作的高效运转发挥了重要作用。1956 年 9 月,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仲勋当选为中央委员。1959 年 4 月,他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负责国务院常务工作,在国家建设的重要时期,积极参与各项决策,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然而,1962 年 9 月,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习仲勋因所谓 “《刘志丹》小说问题”,遭到康生的恶意诬陷。在随后的 “文化大革命” 中,他更是受到残酷迫害,被审查、关押、监护前后长达 16 年之久。但无论遭遇何种困境,习仲勋始终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充满信心,从未有过丝毫动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习仲勋得到彻底平反。1978 年 4 月后,他历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二书记、第一书记,广东省省长,广州军区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在广东工作期间,他以非凡的勇气和敏锐的洞察力,积极推动广东的改革开放事业。他提出了 “先走一步” 的发展思路,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为广东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他的努力下,广东率先建立经济特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为全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习仲勋被增选为中央委员。1980 年 9 月,他被补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后又兼任法制委员会主任,主持讨论了许多重要的法律草案,为中国的法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1 年 3 月,习仲勋参加中共中央书记处工作。1981 年 6 月,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他被增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1982 年 9 月,在党的十二届一中全会上,习仲勋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负责中央书记处的日常工作。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为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1988 年 4 月,习仲勋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兼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在新的岗位上,他继续为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2002 年 5 月 24 日,习仲勋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 89 岁。习仲勋同志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他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对革命事业矢志不渝。他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具有高超的领导艺术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他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和尊敬。他的功绩和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景俊海下一篇:潘自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浙江省委原书记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原中共中央委员
河北省委原书记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原中顾委委员、福建省委原第一书记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革命烈士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澳大利亚自由党政治家
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中国儿科医学事业开拓者
越南政治家、前国务委员会主席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民间文学大师,现代散文作家,中国民俗学家
北京大学校长
开国大校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