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京版[公元1898年-1966年] 云南德宏州盈江县人物 刀京版刀京版,又名刀保图,傣族,云南盈江人,第二十五代干崖宣抚使,云南民主革命先驱刀安仁之子。历任盈江各民族联合政府县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首任州长、云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曾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并受毛泽东接见 。 1911年袭职干崖宣抚使,1925年任勐卯土司代办,期间兴办教育、改良治理。抗日战争时期组织“中缅义勇军”,任滇西边区自卫军第一路军司令,参与浑水沟等战役阻击日军,1943年配合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获授少将参议。1949年后促成盈江和平解放,推动剿匪、土改及中缅勘界工作。1953年起任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长,废除土司制度并主持土地分配。1966年病逝于芒市。 刀京版(1898年-1966年),又名刀保图,傣族,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新城乡人,是云南著名辛亥民主革命先驱刀安仁之子。他作为第25代干崖宣抚使司(土司),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经历了从封建土司到新中国人民公仆的转变,为国家的抗日事业和边疆地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世袭土司,初掌一方 刀京版的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干崖刀氏家族本姓郄,原籍南京应天府,第一代郄忠国明洪武年间随军南征,因功授干崖宣抚使司长官,从此便在盈江扎根下来。清宣统二年(1910年),刀京版世袭干崖第25代宣抚使司(土司)职,开始掌管一方事务。 在担任干崖宣抚使期间,刀京版努力维持地方秩序,管理辖区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1925年,勐卯(瑞丽)发生乱事,刀京版出兵平息,经云南省政府批准,出任勐卯代办。履职代办期间,他大兴教育之风,使得当地杰出人才不断涌现,推动了勐卯各项事业的发展。同时,他顺应国家“改土归流”的趋势,对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和现象做了改良,以减轻民众负担,展现出了一定的进步思想和治理能力。 投身抗日,保家卫国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战全面爆发。国共合作修筑滇缅公路,这是一条外通缅甸、印度,内联川、滇、桂、黔四省的重要国际交通线。刀京版与龚绥、方克光、多英培等众多土司积极参与,发动民众修筑滇缅公路。1938年7月,滇西边疆各族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滇缅公路,为抗战物资运输提供了重要保障。 1942年,日寇入侵缅甸之初,刀京版便自发组织“中缅抗日义勇军”,准备出国抗战。5月,日寇侵占腾冲,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副司令长官杜聿明让刀京版随第5军入缅甸作战,并委任其为少将参议,后又派他提前回国到勐卯保卫雷允飞机制造厂,任瑞丽东英飞机制造厂主任。 之后,刀京版被委任为滇西抗日游击队第1路军司令,下辖4个大队,据守司署所属各乡镇,开展积极的敌后抗日斗争。缅甸沦陷后,他收留中国远征军流散官兵少将参谋刘公敏、张奋东等组建“滇西边区自卫军”,并写信给各土司,号召大家起来保卫桑梓。 1942年8月,刀京版接受国民党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部委任,为滇西人民自卫军第一路司令,他调整编制,增辖昔马寸时金、太平刘金生等多支抗日游击队。他号召边民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曾配合国民党预备第2师和其他游击队进行了浑水沟之战、西山杨家寨、昔马等战斗。所属寸时金、许本和各部与日寇多次激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日寇进占盈江境地后,刀京版率部转移到五台山、杨家寨开辟抗日根据地,坚持与日寇对抗两年多。他组织“团部哨”,捉拿惩治敌特汉奸,建立情报网,为国民党预备第2师和第36师提供军事情报。同时,他还在由其同父异母兄弟刀保固担任会长的干崖“维持会”中安排了情报员,“维持会”一边应付日寇,一边解救被抓群众,阻止日寇掳掠活动,并为游击队提供情报。刀京版还严惩汉奸,1942年,安排游击队在旧城街和旧城大寨先后抓捕处死6名汉奸,有效遏制了汉奸活动。 1942年9月24日,日寇千余人取道盈江赴腾冲,刀京版得知后立即与南甸游击武装和国民党预备第2师联系,组织伏击。日军进入伏击圈后遭四面枪炮狙击,伤亡惨重,此战共毙伤日军100多人,大长了各族抗日武装的士气。1944年6月,刀京版返回新城干崖司署,配合反攻,“严堵各路口,注视日军零散逃跑,勿使一人漏网”。战后他自述“自沦陷后,抗战三载,集边胞之力,竭一家之力,茹苦含辛,奋斗到底,迄战事结束,本家一贫如洗”,尽显其抗日决心与奉献精神。 拥护解放,建设边疆 1950年4月,刀京版应邀到梁河遮岛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一师政委郑刚谈判,他深明大义,拥护解放军进驻和平解放盈江的主张,并按谈判条件做好了迎接解放军的各项准备工作,为盈江的和平解放作出了积极贡献。 云南和平解放后,刀京版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他历任盈江民族行政委员会主任委员、盈江各民族联合政府县长、德宏自治区主任委员。1951年,被提名为保山专区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保山专区联合政府副主席。1952年,当选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首届人民代表。 1956年5月,刀京版经选举被中共云南省边疆工作委员会任命为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第一任州长,同时担任云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他在新的岗位上,积极推动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致力于改善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德宏州的建设和发展付出了诸多努力。 此后,刀京版还相继担任保山专员公署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他作为全国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积极参与国家事务,反映边疆地区人民的需求和意愿,为边疆地区争取更多的支持和发展机会。1965年,他任云南省政协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兼任云南省政协副主席,继续在政治舞台上为云南的发展建言献策。 溘然长逝,精神永存 1966年12月,刀京版于云南省德宏州芒市病逝,享年68岁,其墓位于德宏州红木山公墓内。 刀京版的一生,跨越了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他从封建土司转变为新中国的人民干部,始终秉持着爱国爱乡的情怀。在抗战时期,他挺身而出,率领边疆各族人民英勇抗击日寇,为保卫国家领土和民族尊严立下了赫赫战功;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身心投入到边疆建设事业中,为促进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深受当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他的事迹和精神也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