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志笃[公元1896年-1971年]+像 贵州毕节织金县人物 谌志笃,号石僧,生于贵州织金。11 岁随父亲到贵阳,就读于贵阳私立南明中学,1916 年考入天津工业专科学校。1918 年与周恩来、邓颖超等共同建立了传播进步思想的学生组织——“觉悟社”,是该组织的骨干。1919 年“五四运动”中,谌志笃是天津学生联合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在赴北京向段祺瑞政府请愿时,他咬破右手食指,写下“学生作事,纯本天良,不为势迫,不为利诱”的血书。后又被选为京津“学生联合会”的主要负责人,自始至终参加了改变中国历史的“五四运动”,实为“五四运动”的先驱。 谌志笃:从五四运动先锋到实业救国的毕节骄子 谌志笃(1896年-1971年),出生于贵州毕节织金县,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跨越了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的重要历史阶段,在时代的浪潮中,以不同的身份和角色,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从五四运动的先锋闯将,到实业救国的践行者,再到新中国建设的积极参与者,谌志笃用行动诠释了一位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 一、求学之路:织金少年的觉醒 1896年,谌志笃出生在织金县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当地一位私塾先生,家中虽不富裕,但十分重视教育。谌志笃自幼聪慧好学,在父亲的教导下,熟读四书五经,打下了扎实的文化基础。少年时期,他亲眼目睹了清王朝的腐败无能,以及列强入侵给中国带来的深重灾难,心中逐渐萌发了救国救民的志向。 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覆灭,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给年轻的谌志笃带来了巨大的思想冲击。他深刻认识到,只有推翻封建统治,进行社会变革,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1916年,谌志笃考入贵阳南明中学(今贵阳一中前身)。在学校里,他接触到了大量的进步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的理念,阅读了《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开始积极参与各种爱国活动。 在南明中学,谌志笃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展现出了出色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他经常组织同学们讨论时事,探讨救国之道,逐渐成为学生中的领袖人物。1919年,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贵阳,谌志笃热血沸腾,立即投身到这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中。 二、五四运动:贵阳学生运动的领袖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五四运动,抗议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要求“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消息迅速传遍全国,贵阳的学生们也群情激愤。谌志笃与同学李策等积极联络贵阳各校学生,发起成立了“贵州学生救国团”,并担任团长。 在谌志笃的带领下,贵州学生救国团组织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5月25日,贵阳各校学生3000余人齐聚贵阳达德学校操场,举行声援五四运动的集会。谌志笃在集会上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讲,痛斥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和北洋政府的卖国求荣,号召同学们团结起来,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而奋斗。他的演讲极大地鼓舞了学生们的士气,现场响起了“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震耳欲聋的口号。 此后,谌志笃组织学生们开展了一系列爱国活动。他们走上街头,进行宣传演讲,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罪行;抵制日货,发动群众不买日货、不用日货,给日本商人以沉重打击;成立纠察队,监督市场,防止奸商贩卖日货。在这场运动中,谌志笃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展现出了坚定的爱国信念和无畏的斗争精神,成为贵阳学生运动的核心人物。 然而,学生们的爱国行动遭到了贵州军阀政府的镇压。当局下令禁止学生集会、游行,逮捕了部分学生骨干。面对压力,谌志笃没有退缩,他一方面组织学生进行抗议,要求释放被捕同学;另一方面,通过写信、通电等方式,向全国呼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在学生们的坚决斗争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军阀政府最终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学生运动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三、投身实业:救国道路的新探索 五四运动后,谌志笃深刻认识到,仅靠学生运动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命运,必须寻找新的救国道路。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投身实业,希望通过发展民族工业,实现国家的富强。 1921年,谌志笃离开贵州,前往上海、南京等地学习考察。在上海,他亲眼目睹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也看到了外国资本对中国工业的挤压和垄断。这更加坚定了他发展民族工业的决心。回到贵州后,谌志笃积极筹集资金,联络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始创办实业。 1923年,谌志笃与人合作,在贵阳创办了一家小型织布厂。他从上海引进先进的织布设备和技术,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生产出的布料质量上乘,深受市场欢迎。随后,他又陆续创办了造纸厂、印刷厂等企业,为贵州的工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谌志笃始终坚持爱国、诚信的原则。他注重产品质量,反对偷工减料;关心员工生活,改善员工待遇;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资助贫困学生,救济灾民。他的企业在贵州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也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尊重。 抗日战争爆发后,谌志笃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自己的企业投入到抗战物资的生产中。他组织工人加班加点生产军用布料、纸张等物资,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同时,他还积极捐款捐物,支持抗战前线,展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四、新中国时期: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 1949年,新中国成立,谌志笃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个重要阶段。他对新中国的成立感到无比振奋,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动将自己的企业纳入社会主义改造的轨道。 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谌志笃积极配合政府工作,带头实行公私合营,将自己的企业与国营企业合并。他还利用自己在工商界的影响力,宣传党的政策,动员其他工商业者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改造。由于在社会主义改造中的突出表现,谌志笃先后担任了贵阳市工商联副主席、贵州省工商联常委等职务。 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谌志笃积极为贵州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他深入基层,了解工商业者的需求和困难,及时向政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他还积极参与组织工商界人士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提高思想觉悟,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除了在工商业领域发挥作用,谌志笃还十分关心家乡织金县的发展。他多次回到织金,为家乡的教育、文化、经济建设出谋划策。他捐款资助家乡修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帮助家乡引进技术和资金,发展地方产业。在他的关心和支持下,织金县的各项事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五、晚年岁月:坚守初心,风范长存 进入晚年,谌志笃虽然身体状况逐渐下降,但他依然关心国家大事,关注贵州的发展。他经常与家人、朋友谈论国家的变化和发展,为新中国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 在日常生活中,谌志笃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他教育子女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他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关心下一代的成长,经常为青少年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爱国故事,鼓励他们好好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971年,谌志笃因病在贵阳逝世,享年75岁。他的离世,让贵州各界人士深感悲痛。人们纷纷缅怀他的一生,称赞他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人士、优秀的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 谌志笃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是爱国奉献的一生。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不同的方式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从五四运动的先锋闯将,到实业救国的践行者,再到新中国建设的积极参与者,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信念,用行动诠释了一位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