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林桂森

开国大校

林桂森[公元1918年-2013年,开国大校] 四川广元市剑阁县人物
林桂森,男,汉族,四川省剑阁县人,1918年11月出生。1935年参加红军,193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时随红四方面军三过草地。
林桂森,1918年11月出生于四川省剑阁县开封乡。他的一生与中国革命、建设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早期经历与红军岁月
1935年1月,林桂森担任四川省剑阁县武连驿村苏维埃秘书,同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他在红四方面军第4军先后担任勤务员、宣传员、油印员、测绘员、班长、译电员等职务。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林桂森随红四方面军经历了艰苦的长征,三过草地,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这段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意志,也让他坚定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信念。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林桂森在八路军第129师386旅担任译电员,后逐步升任机要股股长、副科长、太行军区司令部机要科科长。在这一时期,他主要负责机要通信工作,为部队的指挥和作战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保障。他凭借着对党的忠诚和高度的责任心,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确保了军事机密的安全传递。在艰苦的战斗环境中,林桂森不断成长和进步,积累了丰富的机要工作经验,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林桂森历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机要室主任、中原野战军司令部机要室主任、第二野战军司令部机要处处长。他长期在刘、邓首长身边做机要工作,参加了上党、陇海、淮海等诸多重要战役。在这些战役中,他所领导的机要部门犹如部队的“神经中枢”,准确、及时地传递着各种作战指令和情报信息,为战役的胜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林桂森以其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出色的组织能力,确保了机要工作的万无一失,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中国成立后
西南军区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林桂森担任西南军区司令部机要处处长兼机要学校校长,同时兼任西南军区和中共西南局保密委员会秘书长。他肩负起了建设和完善西南军区机要通信系统的重任,致力于培养机要工作专业人才,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维护西南地区的安全稳定提供了坚实的机要保障。
兵役部工作:之后,林桂森调到总参谋部兵役部担任兵役动员处副处长,为新中国的兵役制度建设和兵员动员工作积极出谋划策,推动了兵役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发展,为国防力量的补充和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国防科研与工业建设:1962年2月,林桂森任国防部第七研究院第九研究所政委。在这个岗位上,他注重加强科研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为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证。1964年6月,他担任国防部第七研究院基建部部长,负责组织领导国防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为提升我国国防科研能力付出了辛勤努力。1965年,林桂森转任第六机械工业部基建局负责人,继续在国防工业建设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海军装备建设和国防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1970年5月,他担任六机部第七研究院川东办事处负责人,在复杂的环境下,积极协调各方力量,推动当地军工事业的发展。

晚年生活
1982年,林桂森离职休养,享受副部长级医疗、住房待遇。离职后,他依然关心国家的发展和军队的建设,保持着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热情。2013年3月,林桂森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林桂森同志为中国革命、建设和国防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他在机要工作岗位上的卓越表现,为保障军事指挥和国家安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多次荣获勋章,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这些荣誉是对他一生功绩的高度肯定和赞誉。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6-14 16:49
上一篇:何明智下一篇:张振远
中国科学院院士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届政协主席
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之堂弟
中共福建省委原书记
十二届中央委员
文化传承的践行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国务院原副总理
山东省委原书记
中央军委纪委第二书记
原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广东省委原书记
中国作家
山东省委书记
无产阶级革命家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
香港乐坛当之无愧的殿堂级歌手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辽宁省阜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绿盛集团董事长
原中央政治局委员
落马官员
学贯中西的一代大家
原武汉军区副政委
中国作家、编辑
著名的力学家、教育家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
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内蒙古文联副主席
平定县人物
内蒙古政协副秘书长
革命女杰
明代兵部尚书
清朝湖南布政使
开国大校
南宋礼部尚书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