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子风[公元1917年-1999年,电影艺术家] 四川泸州市合江县人物 凌子风(1917年3月10日—1999年3月2日)是中国著名电影导演、演员、画家和雕塑家,新中国第三代导演代表人物。他1937年投身电影事业,参与创立延安电影制片厂,执导的《中华儿女》是新中国首部国际获奖影片 。其艺术生涯横跨“十七年”时期与新时期,代表作《红旗谱》《骆驼祥子》《边城》等以纪实美学、人性探索著称。他坚持“真善美”理念,融合写实与写意风格,曾获戛纳国际电影节自由斗争奖、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晚年出版自述书籍《风——凌子风自述》,留下“我爱这美丽的世界”临终遗言。 凌子风是中国著名的电影艺术家,虽然他的籍贯被父亲改成了四川合江,但他实际上出生于北京。以下是对他生平的详细介绍: 早年经历 1917年10月,凌子风出生在北京一个满族书香家庭。他的家族背景显赫,祖辈在清朝为官,父亲凌望超毕业于京师大学堂,精通八国语言。 凌子风自幼展现出艺术天赋,在北京读完小学和中学后,1933年,他考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在校期间,他与同学创办“美美剧社”,后又加入“星球剧社”,对戏剧产生浓厚兴趣。他还因加入“左翼美术家大联盟”而被捕入狱。1935年,凌子风考入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舞台美术系。他不仅在舞美设计方面表现出色,还常在演出剧目中担任角色,如《日出》中的黑三、《威尼斯商人》中的摩洛哥亲王等。他自编自导自演的独幕剧《狱》,因融入自身狱中经历而令人触目惊心,虽遭国民党高官张道藩要求开除,但因校长和老师的赏识而留校察看。 奔赴延安与抗战经历 1937年,凌子风从南京国立剧专毕业,放弃留校当助教的机会,毅然奔赴延安。路经武汉时,他与中国电影制片厂签订合同,担任美工师,并在《保卫我们的土地》《八百壮士》《热血忠魂》等影片中扮演角色,由此开始接触电影。 1938年,凌子风抵达延安,加入“西北战地服务团”,随团前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他在太行山区战斗、生活了6年,不仅参与编、导、演、搭台置景、化妆等工作,还曾担任武工队队员,一边打仗一边进行文艺宣传。他因地制宜创造了“田庄剧”的演出形式,以庄院街头为舞台,农家物品为道具,演出富有真实性和战斗性的剧目,其编导的《哈娜蔻》获得晋察冀边区鲁迅文学奖。此外,他还在冀中军区火线剧社担任过副社长,在艰苦的环境下组织演出了曹禺的《日出》。 1943年,凌子风返回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教授。1945年,他参与了鲁迅艺术文学院和中央党校文工团联合演出的苏联话剧《前线》,饰演主角戈尔洛夫。同年,中共七大召开,他被推举设计礼物,用苹果刀在砚台上刻了一枚毛泽东像章的模具,制造出了第一批毛泽东像章。 电影创作生涯 早期电影创作:抗战胜利后,凌子风参加华北工作队,奔赴张家口筹办华北联合大学艺术学院,期间在歌剧《白毛女》中扮演杨白劳。1946年,他被调回延安,担任延安战地摄影队队长,拍摄了许多战地新闻素材片。1949年,凌子风调到东北电影制片厂,与翟强联合执导了电影处女作《中华女儿》,该片以纪实手法展现8位女抗联战士的革命事迹,是新中国第一部公开发行放映的故事片,还获得了卡罗维法利国际电影节的“争取自由斗争奖”。之后,他又相继为上影、北影、长影等制片厂导演了《光荣人家》《陕北牧歌》《金银滩》《春风吹到诺敏河》《母亲》等影片,这些影片带有一定的政治宣传意味。 代表作诞生:1960年,根据梁斌同名小说改编的《红旗谱》是他的导演代表作之一。电影以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为主线,展现了大革命时期北方农民运动的广阔画面,崔嵬扮演的朱老忠和葛存壮扮演的冯兰池成为经典银幕形象。“文革”期间,凌子风被下放到干校劳动,1973年,他和另一位导演一起译制了南斯拉夫影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 创作巅峰:改革开放后,凌子风迎来电影创作的第二春。1982年,他改编老舍的《骆驼祥子》,凭借对北京生活的熟悉,在银幕上还原了老北京风貌,张丰毅扮演祥子,斯琴高娃扮演虎妞,影片具有地道的“京味”。1984年,他改编的《边城》,通过画面和音乐营造出含蓄的意境,展现了湘西地区的风土人情,他凭此片获得金鸡奖最佳导演奖,影片还获得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评委会荣誉奖。1989年,他将许地山的小说《春桃》搬上银幕,由刘晓庆和姜文主演。1990年,他和妻子韩兰芳将李劼人的名著《死水微澜》改编成电影《狂》,由许晴和尤勇主演。 艺术成就与影响 凌子风是中国“第三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他在电影界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他开创了将知名小说改编成电影的成功之路,善于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尤其是女性形象。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早期作品雄浑深厚,后期作品则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他的电影在国内外都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1991年法国蒙特利尔电影节专门为他举行了个人作品展映,1995年他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暨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世纪奖评选中获最佳导演。 1999年3月2日,凌子风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2岁。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作品和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中国电影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来的电影人不断探索和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