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王彦章

五代时期后梁名将

王彦章

王彦章[五代十国][公元863年-923年,五代时期后梁名将]+像 山东济宁市梁山县人物
王彦章,字贤明,一作子明,军中号“王铁枪”,郓州寿张(今山东梁山寿张集村)人。五代时期后梁将领。
王彦章少年从军,随梁太祖朱全忠征讨,以骁勇闻名,每战常为先锋,持铁枪驰突,冲锋陷阵。王彦章屡立战功,由开封府押衙等职累进为行军先锋马军使、检校司空、汝州防御使、匡国节度使、北面行营招讨使,封开国侯。王彦章性刚直,痛恨权臣扰乱朝政,遭到排挤和非难,谋不见用。923年,后唐军攻占郓州。经宰相敬翔力荐,梁末帝朱友贞任王彦章为北面招讨使。王彦章乘夜斩断连结德胜(今河南濮阳)南北城的浮桥,使两岸唐军不能相救,其率兵破南城。唐军弃守北城。
923年,唐大举攻梁,王彦章奉命防守东路,在中都战败被俘。后唐欲用其才,屡遣人劝降,因不屈终遭杀害,时年61岁。
王彦章:五代铁血名将的忠勇人生  

一、出身草莽:梁地悍勇少年的崛起  
王彦章(863年-923年),字贤明(一作子明),五代时期后梁名将,其籍贯一说为郓州寿张(今山东济宁市梁山县一带)。梁山县地处黄河下游,自古民风彪悍,尚武之风盛行,王彦章便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少年时的他身材魁梧,臂力过人,“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新五代史·王彦章传》),徒手在荆棘丛中奔走而不伤足,足见其体魄与胆识异于常人。  

唐末乾符年间(874-879年),黄巢起义席卷中原,山东地区动荡不安。王彦章不甘于埋没乡野,于乾符二年(875年)投身郓州节度使朱瑄麾下,成为一名普通士兵。彼时朱瑄与朱温(后梁太祖)正为争夺郓、兖二州混战,王彦章在战场上身先士卒,“每战常为先锋,持铁枪冲坚陷阵”,其所用铁枪重达百斤,挥舞时如狂风扫叶,敌军莫敢近身,逐渐在军中崭露头角。  

景福二年(893年),朱温击败朱瑄,吞并郓州,王彦章转投朱温帐下。朱温素闻其勇,任命他为亲军将领,随自己南征北战。在攻打兖州、郓州的战役中,王彦章常率数十骑突袭敌军阵营,“破寨斩将,所向皆捷”,因功累迁至亲军指挥使。他的勇猛令朱温赞叹:“此人可当万夫之敌,非尔辈所及也。”  


二、沙场悍将:后梁王朝的军事支柱  
(一)柏乡之战:铁枪震河东  
后梁开平四年(910年),朱温与河东节度使李存勖(后唐庄宗)的矛盾激化,爆发柏乡之战。李存勖率晋军主力南下,屯兵柏乡(今河北柏乡),梁军主帅王景仁怯战不出。王彦章见状,主动请缨率五百骑兵夜袭晋军营地,“破其前锋,获马三百匹”。次日,晋军大举进攻,梁军溃败,唯独王彦章所部且战且退,阵列不乱,成为梁军少数保持完整的部队。此战虽梁军失利,但王彦章的悍勇让李存勖部将周德威感叹:“梁将中唯王铁枪可畏也。”  

(二)中都大捷:力挽狂澜的“王铁枪”  
贞明六年(920年),王彦章升任节度使,镇守许州(今河南许昌)。此时后梁朝政腐败,朱温已死,其子朱友贞(梁末帝)懦弱无能,李存勖趁机整顿军队,连克梁地。龙德三年(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建立后唐,随即挥师南下,连破郓州、杨刘(今山东东阿),直逼梁都汴州(今河南开封)。  

梁末帝惊慌失措,朝臣皆荐王彦章可退敌。同年五月,王彦章被任命为北面招讨使,取代怯战的段凝。他受命之日,对部下说:“三日破敌,必矣!”朝臣皆笑其狂,然王彦章深知军情紧急,当即率数千精兵自汴州出发,日夜兼程奔袭郓州。途中,他命士兵斩断舟船锁链,以“破釜沉舟”之势进军,至中都(今山东汶上)与唐军遭遇。  

王彦章身先士卒,铁枪所指,唐军阵脚大乱。《旧五代史·王彦章传》记载:“彦章持铁枪冲坚阵,驰突如飞,斩首数百级。”此战梁军大胜,擒获唐将李嗣源之子李从珂,缴获辎重无数。中都大捷后,王彦章力主乘胜追击汴州,但梁末帝听信谗言,命他回师救援兖州,错失战机。待王彦章率军抵达曹州(今山东菏泽)时,唐军已绕道攻克汴州,后梁灭亡。  


三、忠烈殉国:铁骨不屈的末代名将  
(一)兵败被擒:宁死不降的气节  
龙德三年(923年)十月,后唐大军进逼曹州,王彦章所部仅有数百人,且粮草断绝。他深知大厦将倾,仍率军与唐军血战,“身被数十创,马踣(bó,倒地),为唐兵所擒”。李存勖素慕王彦章之勇,亲自劝降:“尔真猛将也,若事我,当授节度使,富贵不可胜数。”王彦章闭目不应,曰:“臣与梁俱尽,义不降敌,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乎!”  

李存勖又派昔日梁将刘嗣源劝降,王彦章素来轻视刘嗣源(时已降唐),竟呼其小名“邈佶烈”,怒斥:“汝非吾敌,何敢相劝!”他对李存勖说:“臣年六十余,征战数十年,今兵败被擒,死亦常事,岂有朝降暮叛之理!”言罢,拒食不语,只求速死。  

(二)殉国青史:忠勇精神的千年回响  
同年十一月,李存勖见劝降无望,遂下令处死王彦章。临刑前,王彦章神色自若,对刽子手说:“吾死当留名后世,可斩吾首以献。”时年六十一岁。其麾下亲兵数百人听闻主将遇害,皆痛哭自刎,无一人降唐,此等忠烈,五代罕见。  

王彦章死后,李存勖感叹:“吾得天下,彦章之功也,惜乎不早降!”遂命厚葬其尸于郓州境内。后世百姓感其忠勇,在梁山县一带修建“铁枪庙”,岁时祭祀。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赞曰:“呜呼!天下恶梁久矣……独彦章死节,殆可谓忠于所事者欤!”  


四、轶事典故:铁枪名将的传奇色彩  
(一)“王铁枪”的由来  
王彦章所用铁枪,“柄长七尺,枪头重斤余,皆纯铁也”,他常单骑持枪冲入敌阵,“奋疾如飞,他人莫能举”,故军中称其“王铁枪”。民间传说他的铁枪有神力,曾在黄河中与蛟龙搏斗,以枪刺其目,蛟龙遁走,从此黄河水患减少。此类传说虽属附会,却反映了百姓对其勇武的崇拜。  

(二)跣足履棘的少年勇  
《资治通鉴》记载,王彦章少年时为检验勇气,曾赤足在荆棘丛中奔走,“足心血流,不少却”。此等狠厉性格,为其日后成为沙场悍将埋下伏笔。他常对部下说:“军人临阵,须不顾生死,若顾身惜命,岂得功名?”其治军严厉,士兵稍有违纪,立斩不赦,故所部虽少而精,每战皆为锐卒。  


五、历史评价:五代乱世中的忠勇符号  
王彦章身处五代乱世,朝代更迭如走马灯,臣属叛降屡见不鲜。然他以“一臣不事二主”的气节,成为后梁灭亡时最悲壮的符号。北宋学者徐钧赋诗赞曰:“铁枪名振本朝时,曾挑朱温百万师。沙漠徒闻青冢在,谁人直笔继班彝。”  

从军事角度看,王彦章以勇略著称,其战术风格迅猛凌厉,擅长奔袭与近战,在柏乡、中都等战役中展现了卓越的临场指挥能力。但后梁朝政腐败,君主昏聩,纵有良将亦难回天。正如《旧五代史》所言:“彦章之骁勇,虽关、张无以加焉,惜乎梁室之不振也!”  

如今,梁山县仍流传着“王铁枪大战李存孝”“铁枪镇黄河”等传说,其故里遗址虽已难考,但“铁枪庙”“彦章村”等地名仍在诉说着这位五代名将的忠勇传奇。王彦章用生命诠释了“忠”与“勇”,成为中国军事史上以气节闻名的标杆人物,其事迹亦被改编为戏曲《铁枪缘》《王彦章撑船》,在民间广为流传。  

结语  
王彦章从山东乡间的悍勇少年,成长为五代时期最耀眼的武将之一,其一生虽未挽救后梁覆灭的命运,却以“战死沙场,矢志不降”的忠烈,在乱世中竖起一座精神丰碑。他的铁枪不仅是杀敌的兵器,更成为忠义的象征,穿越千年时光,依然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铁血光芒。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6-6 16:42
上一篇:董少绩下一篇:王素素
中国第二大姓氏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奥运会冠军
国务院原副总理
西汉改革家、政治家、新朝皇帝
纵横家
开国少将
湖北省委书记
香港声名赫赫的导演、编剧、制片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忠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
四川省委书记
五代宋初堪舆家
初唐奇谲诗人
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大臣
唐末将领、李德成之子
五代至宋初的著名将领
唐末将领、李德成之子
五代十国高僧
后梁最后一位皇帝
五代南唐画家
五代后汉、后周大臣
后梁第二位皇帝
五代时期后梁名将
五代时期后梁名将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