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春风(1913-1993),江西省宁冈县人,1928 年参加红军 。在湘东南独立师3团时,参加过叁打永阳镇战斗。建国后,赖春风任长春军事师范学校校长,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 1954年,他到朝鲜,担任54军参谋长。回国后,任高等军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3年去世。骨灰安放在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建有春风亭。其后代在其故乡古城镇捐建了一所中学,当地为了纪念赖春风将军,将中学命名为“春风中学”。
# 赖春风:从井冈星火到南国余晖的铁血人生
赖春风,1913年10月17日出生于江西省宁冈县(今宁冈)古城的贫苦农家。1928年5月,年仅14岁的他毅然投身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从此踏上波澜壮阔的革命征程。1929年4月,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将一生奉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赖春风从基层做起,历任班长、排长,凭借英勇表现逐步晋升为连长、营长。他率部参与七溪岭、石灰桥、沙市伏击战以及黄洋界保卫战,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作为红六军团的一员,他全程参加湘赣、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斗争,后随红军主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他进入陕北红军大学深造,为军事素养提升奠定坚实基础。红军在陕北会师后,他投身保卫延安等战役战斗,还积极参与大生产运动,为根据地建设贡献力量。
抗日战争爆发,赖春风先后担任八路军延安留守兵团教导营教员、陇东军分区参谋长等职。他跟随王震将军南下,任八路军南下第一支队大队参谋长,率部历经艰险,血战至广东南雄。此后,他历任中原军区团长、副旅长等职务,在残酷的战斗中,他始终坚守岗位,为抗击日寇、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立下赫赫战功。
解放战争时期,赖春风先后参与中原突围、陕南游击战和淮海战役。在中原突围中,面对蒋介石三十余万军队的包围封锁,他与战友们浴血奋战,成功突破重围,为全面战略决战奠定基础。在陕南,他与地方武装紧密配合,开展游击战争,巩固根据地,为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赖春风投身国防教育与军队建设事业。他先后担任军事师范学校校长、北京高等军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等职务,在教育岗位上,他悉心培育军事人才,撰写大量军事学术论文,为部队正规化建设贡献智慧。1954年,他奔赴朝鲜战场,担任54军参谋长,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奉献力量。回国后,他任职广州军区副参谋长,继续为国防事业发光发热。1955年,赖春风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荣誉勋章。他还担任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积极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赖春风坚决抵制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保护了许多国家领导人和老干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晚年,他撰写革命回忆录,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将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给年轻一代。
赖春风的军事生涯中,留下诸多经典战役印记。土地革命时期,他在湘东南独立师3团时,参与三打永阳镇战斗。第一次,在张云逸、滕代远指挥下,与红7军、红20军协同作战,击溃敌军一个旅;第二次,在师长刘沛云指挥下,消灭敌军一个连;第三次,同样在刘沛云带领下,歼敌一个团,俘敌近千人。1934年,他任红6军团18师53团1连连长,在攻打沙市战役中,率53团担负打援任务,以一个团的兵力成功阻挡敌军两个旅的进攻,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赖春风的夫人黄海云,1918年出生于四川省梓潼县,1935年参加红军,1955年晋升中校军衔。他们育有子女,长子赖建平毕业于东北大学,曾任深圳市罗浮区工会主席;长女赖鲁阳毕业于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曾任广州军医院医生;次女赖新平大学毕业后,曾任广州军区战士报主编,后转业赴香港;三女儿赖亚力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曾任中山医科大学口腔科医院党委书记 。
1993年1月1日,赖春风在广州因病逝世,享年80岁。他的骨灰安放在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陵园内的春念亭,寄托着人们对这位革命功臣的深切缅怀。赖春风将军一生英勇善战、鞠躬尽瘁,以忠诚、奉献与担当,在革命与建设的历史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其精神永远激励后人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