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章绩 广东省阳江市人物 2023年10 月 20 日,阳江籍的著名画家、国画大师关山月先生的女婿陈章绩,在广州因病与世长辞,享年 85 岁。1938年出生。陈章绩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在艺术教育和创作领域都有着卓越成就,曾担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岭南画派纪念馆咨询委员,广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以及广东省关山月艺术基金会顾问等重要职务。 1937 年,陈章绩在阳江报平村呱呱坠地。在他十来岁时,一次试验除虫的经历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以此为题材创作了作品《秧田除虫》,并以 “陈诺” 的名字投稿,意外地被当时的省级媒体刊登,这一成果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成为他艺术生涯的一个闪耀起点。 1961 年,陈章绩从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凭借出色的专业表现留校任教。1963 年,学院委派他前往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国画花鸟专业。在那里,他有幸师从李苦禅、郭味蕖等国画大家。这段宝贵的学习经历,极大地丰富了他的绘画技艺和艺术理念。美术理论家邵大箴曾在文章中对陈章绩早期的创作给予高度评价:“他于上世纪 60 年代创作的一些植物写生作品,如《水草写生》《水稻写生》,画面简约却蕴含着沉静与高贵的气质。从墨色的干湿浓淡变化以及笔线的勾勒中,便能清晰地感受到画家深厚的艺术涵养。” 陈章绩的艺术影响力广泛而深远。他曾参与北京毛主席纪念堂的国画创作组,其作品还应邀被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中南海、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国家图书馆以及我国驻联合国代表团等地。他的画作多次亮相广东省和全国美展,并被选送到英国、美国、法国等十多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展出,将中国国画的魅力传播到世界各地。 陈章绩一生深受岳父关山月先生艺术理念的影响,始终秉持着 “想学好画画,首先要学好做人” 以及 “笔墨当随时代” 的教诲。他致力于岭南画派的传承与推广,创作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展现葵乡生机的《春闹葵乡》,描绘西沙迷人风光的《西沙丽日》,蕴含历史韵味的《虎门拾翠》,以及饱含岁月沧桑感的《岁月悠悠》等。在担任广州美院教授期间,他更是倾尽全力,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为广东美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艺术观念上,陈章绩有着坚定的立场。他对那些不能反映现实生活,甚至为迎合西方口味而丑化中国人的作品深恶痛绝。他始终坚信,美术的核心在于 “美”,作品应给人带来美感享受,绝不能以 “丑” 为美。 在绘画题材中,陈章绩最为擅长画梅。广东省文联主席、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李劲堃曾评价道:“关山月先生笔下的梅花,彰显的是梅花的浩然清气,传递的是乾坤正气。而陈章绩先生的梅花,则呈现出浑厚华滋的特点,极具时代气息。他凭借扎实的写生基础,运用自然的色彩,真切地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无论是红梅、白梅还是墨梅,都流露出沉静、高贵的气质。” 陈章绩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梅花绘画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他虽已离去,但他的艺术作品和精神将永远留存,继续激励着后人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