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得功[明][公元1594年-1645年, 南明镇将] 江苏盐城阜宁人物 黄得功,生于公元 1594 年,卒于公元 1645 年,是江苏盐城阜宁人,为南明时期著名的镇将。他勇猛无畏,作战时身先士卒,在明朝末年动荡的局势中,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屡立战功,成为南明政权的重要支柱之一,其忠肝义胆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古代,并无现代意义上的 “毕业院校”,黄得功自幼投身军旅,在实战中积累经验,磨砺军事本领。 黄得功出身贫寒,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身体素质和勇敢无畏的性格。年少时,他便投身行伍,从基层士兵做起。由于家境贫寒,他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军事教育,但凭借着对军事的热爱和与生俱来的战斗天赋,他在军队中逐渐崭露头角。初入军队,黄得功便以其勇猛的作战风格引起了上级的注意。每次战斗,他总是冲锋在前,毫不畏惧敌人的刀枪箭矢,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很快便从众多士兵中脱颖而出,得到了晋升的机会。 在明朝末年,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关外的清军也不断侵扰边境。黄得功在与农民起义军和清军的作战中,充分展现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善于运用战术,根据不同的战场形势灵活调整作战策略。在与农民起义军的战斗中,他多次成功地组织围剿行动,给起义军以沉重打击。例如,在一次与张献忠领导的起义军的交锋中,黄得功率领部队巧妙设伏,当起义军进入伏击圈后,他一声令下,伏兵四起,起义军顿时陷入混乱。黄得功身先士卒,冲入敌阵,与起义军展开激烈拼杀。在他的带领下,明军士气大振,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这场战斗不仅展示了黄得功的勇猛,更凸显了他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 随着战功的不断积累,黄得功的官职也逐渐提升。他被任命为总兵等重要职务,成为明朝军队中的重要将领。在与清军的作战中,黄得功同样表现出色。尽管明朝军队在与清军的对抗中总体处于劣势,但黄得功所率领的部队却多次给予清军有力的回击。他深知清军骑兵的优势,因此在作战中注重利用地形,加强防御工事的建设,同时积极寻找清军的弱点,组织有效的反击。在一些战斗中,他巧妙地运用火器和步兵的配合,成功击退了清军的进攻,为保卫明朝边境做出了重要贡献。 明朝灭亡后,南明政权在南方建立。黄得功坚决拥护南明政权,成为南明的重要镇将。他与刘良佐、刘泽清、高杰并称为 “江北四镇”,负责保卫南明政权的江北防线。在南明政权中,黄得功始终保持着忠诚和正直的品质。他积极参与南明政权的军事决策,为抵御清军的南下出谋划策。然而,南明政权内部矛盾重重,各方势力争权夺利,政治腐败。黄得功虽然手握重兵,但在这样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高杰是 “江北四镇” 之一,他为人骄横跋扈,与其他将领之间矛盾不断。在一次军事行动中,高杰与黄得功发生了冲突。高杰企图吞并黄得功的部队,双方几乎兵戎相见。后来,在南明政权的调解下,这场冲突才暂时得以平息。但这件事情也反映出南明政权内部的混乱和不稳定,给抗清事业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1645 年,清军大举南下,南明政权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黄得功率领部队奋起抵抗,在多次战斗中与清军展开殊死搏斗。然而,由于南明政权内部的分裂和腐败,以及实力上的悬殊差距,南明军队逐渐陷入了困境。在一次关键战役中,黄得功的部队遭到清军的包围。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黄得功毫不退缩,他亲自率领精锐部队突围。在激烈的战斗中,黄得功不幸中箭,但他仍然坚持战斗,最终成功突围。然而,这次受伤使他的身体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同年,南明弘光帝朱由崧在南京被清军攻破后,仓皇出逃,投奔黄得功。黄得功不顾自身安危,全力保护弘光帝。然而,此时南明政权已经摇摇欲坠,内部人心惶惶。刘良佐等人见大势已去,纷纷投降清军,并反过来追击弘光帝和黄得功。在一次战斗中,黄得功遭到刘良佐部将的偷袭,被射中咽喉。身负重伤的黄得功自知无法挽回局势,他不愿投降清军,于是拔刀自刎,壮烈殉国,年仅五十一岁。 黄得功的一生,是为明朝和南明政权浴血奋战的一生。他以勇猛无畏的战斗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在动荡的明末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尽管他最终未能挽救南明政权的覆灭,但他的忠诚和英勇却赢得了后人的尊敬和赞誉。他的事迹成为了盐城阜宁的骄傲,也为研究明末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素材。黄得功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往直前,坚守正义和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