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战国杀神,不败战神 白起,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绩,被后世尊称为 “杀神”“战神”。他一生征战沙场三十余载,指挥了无数次重大战役,为秦国统一六国的大业立下了不朽功勋,深刻影响了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成为中国军事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白起出生于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出生时间大约在秦昭襄王继位初期,即公元前 332 年左右。郿邑位于秦国腹地,此地民风剽悍,尚武之风盛行,为白起日后军事生涯的开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白起自幼对军事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与小伙伴们模拟战争场景,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天赋。在成长过程中,白起不仅熟读兵书,还深入研究前人的战争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军事理念。 公元前 294 年,白起迎来了他军事生涯的首次重要机遇。秦昭襄王任命他为左庶长,派他率军攻打韩国新城(今河南伊川县西南)。初次统兵的白起,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冷静的指挥风格。他准确分析战场形势,制定了合理的作战计划,迅速攻克新城,取得了初战的胜利,这一战也让白起在秦国军队中崭露头角。 公元前 293 年,韩、魏两国组成联军,共同对抗秦国。秦昭襄王任命白起为秦军主将,前往迎战。白起面对兵力多于己方的韩魏联军,采用了避实击虚、各个击破的战术。他先集中兵力攻击联军的薄弱环节,成功将韩魏联军分割开来,然后逐一歼灭。在伊阙之战中,白起指挥秦军大破韩魏联军,斩首二十四万,俘虏魏军主将公孙喜,攻占五座城池。此役不仅让白起威名远扬,更沉重打击了韩魏两国的军事力量,为秦国东进打开了通道。 公元前 279 年,白起奉命攻打楚国。楚国地域辽阔,实力雄厚,且有着复杂的地形和坚固的城防。白起深知,要想战胜楚国,必须采取奇袭战术。他率领秦军沿着汉水流域顺流而下,迅速突破楚国的防线,接连攻占鄢(今湖北宜城东南)、邓(今湖北襄樊北)等楚国重镇。在攻打鄢城时,白起采用水攻战术,修筑堤坝,拦截蛮河之水,然后决堤放水,洪水瞬间淹没鄢城,城内军民死伤无数。这一战役极大地削弱了楚国的实力,使楚国陷入了恐慌之中。随后,白起乘胜追击,一举攻克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楚王被迫迁都。白起因功被封为武安君,成为秦国的最高军事统帅之一。 公元前 264 年,白起再次出征,攻打韩国陉城(今山西曲沃东北)。他采取连续作战的策略,先后攻克陉城等五座城池,斩首五万,夺取了韩国的大片土地,进一步削弱了韩国的实力。 公元前 262 年,秦国攻打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野王投降秦国,导致韩国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被切断。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决定将上党郡献给赵国,引发了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公元前 260 年,秦昭襄王任命白起为上将军,接替王龁指挥秦军。白起面对赵国名将廉颇的坚守策略,采用了诱敌深入的战术。他先派小股部队佯攻赵军,佯装败退,引诱廉颇的继任者赵括率领赵军主力出击。赵括中计后,率领赵军追击秦军,陷入了白起预设的包围圈。白起迅速切断赵军的退路,将赵军分割包围。赵军被困四十余天,粮草断绝,士兵们饿得相互残杀以充饥。最终,赵括在突围时被秦军射死,四十万赵军投降。白起担心赵军降卒心怀异志,于是下令将四十万降卒全部坑杀,只放回二百四十名年幼的士兵,让他们回赵国报信。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最残酷的一场战役,此役使赵国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也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长平之战后,白起主张乘胜追击,一举消灭赵国。然而,秦昭襄王听信了范雎的谗言,担心白起功劳过大,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于是下令白起班师回朝。白起无奈之下,只得服从命令。后来,秦昭襄王再次下令攻打赵国,但此时赵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且各国纷纷联合起来对抗秦国。秦军久攻不下,损失惨重。秦昭襄王想让白起再次挂帅出征,但白起认为此时攻打赵国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拒绝了秦昭襄王的命令。秦昭襄王大怒,将白起贬为士兵,命令他离开咸阳。在白起离开咸阳后,秦昭襄王又派人赐剑给白起,令他自杀。白起仰天长叹:“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 良久,他又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 于是自刎而死,时年约 68 岁。 白起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勇气,为秦国的统一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军事思想和指挥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军事史上的宝贵财富。然而,他在长平之战中坑杀四十万赵军降卒的行为,也遭到了后人的诟病,使他成为了一个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