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师:三国权谋舞台上的坚毅权臣 司马师(208 年 —255 年 3 月 23 日),字子元,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招贤镇)人 。他身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更是西晋王朝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其性格沉着坚毅,心怀雄才大略,在风云变幻的三国历史中,以果敢狠辣的手段和卓越不凡的政治、军事才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司马师出生于世家大族,是曹魏权臣司马懿的长子。少年时代的他,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与谋略,善于广交名士,与夏侯玄、何晏等人齐名。何晏曾断言:“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 足见对其能力的高度认可。然而,当时夏侯玄等人因崇尚浮华虚名被魏明帝曹叡罢官,司马师也因与之交好受到牵连,早年未能踏入仕途。 在婚姻方面,司马师娶了曹魏征南将军夏侯尚的女儿夏侯徽。夏侯徽之母是大将军曹真的妹妹德阳乡主。身处复杂的政治联姻关系中,夏侯徽察觉到司马氏有谋反迹象,而她身为曹氏外甥,令司马师心生忌惮。最终,在青龙二年(234 年),司马师狠心将妻子夏侯徽鸩杀,这一事件也初显他在权力道路上的狠辣决绝。 景初年间,司马师迎来了仕途转机,担任散骑常侍,后经多次升迁成为中护军。在职期间,他展现出卓越的吏治才能,精心设置选用人才的法规,严格按功绩推举人才,极大地遏制了官吏徇私舞弊的现象,为曹魏官场注入一股清正之风。正始八年(247 年),母亲张春华去世,司马师守丧期间,恪守孝道,获 “孝子” 之名,进一步提升了他在朝中的声誉。 嘉平元年(249 年)正月,曹魏政治格局迎来巨变。魏帝曹芳前往高平陵祭拜,大将军曹爽与其兄弟等一众亲信随行,京城空虚。司马懿抓住时机,奏请永宁太后废黜曹爽兄弟,发动了震惊朝野的 “高平陵之变”。在这场政变中,司马师成为父亲司马懿的得力助手,出谋划策,居功至伟。为确保政变成功,行动前,司马懿仅与司马师在密室中谋划,对次子司马昭都秘而不宣。司马师暗中蓄养死士三千人,平日里这些死士分散民间,关键时刻迅速集结,却无人知晓他们的来历。政变当日,司马师镇定自若,司马昭则紧张得坐立难安。司马师领兵驻扎司马门,迅速安定京城内外局势,军队纪律严明、整肃有序,令司马懿对其刮目相看。政变成功后,司马懿独揽朝政大权,司马师因功升任长平乡侯,食邑千户,不久后又晋升为卫将军。 嘉平三年(251 年)四月,曹魏司空王凌举兵反叛。司马师带着养子司马攸,跟随司马懿出征平叛。同年八月,司马懿病逝于洛阳,魏帝曹芳任命司马师为抚军大将军,参与辅政。次年正月,司马师更进一步,升任大将军,兼任侍中,录尚书事,持节统率朝廷内外军事,至此,他全面接替父亲司马懿,执掌曹魏军政大权。 掌权后的司马师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他大力整饬朝政,命令百官举荐人才,明确朝廷尊卑秩序,体恤穷苦百姓,裁汰颓废无用的官员。在用人方面,他眼光独到,任用诸葛诞、毌丘俭、王昶、陈泰、胡遵等军事将领统率四方军队,安排邓艾、州泰、王基等人治理州郡,让钟会、夏侯玄、孟康等人参与朝议。一时间,曹魏朝野气象一新,四方局势安定。 嘉平四年(252 年)四月,吴国皇帝孙权病逝,魏国朝堂认为有机可乘,意欲伐吴。镇东将军诸葛诞建议集中兵力进攻江陵和武昌,以扼制吴国上流,但司马师并未采纳。同年十二月,司马师兵分三路伐吴,然而这次行动并不顺利。征南大将军王昶进攻南郡,镇南将军毌丘俭进兵武昌,诸葛诞与征东将军胡遵率七万大军进攻东兴。吴国太傅诸葛恪率四万人昼夜兼程救援东兴,大败诸葛诞、胡遵的军队,王昶、毌丘俭听闻东兴兵败,也各自烧毁营寨撤退。面对兵败的局面,朝臣议论纷纷,要求贬黜相关将领。司马师主动揽责,称是自己未采纳诸葛诞建议所致,与将领们无关。为稳定人心,他仅削减了司马昭的爵位。 嘉平五年(253 年)四月,吴国太傅诸葛恪率二十万大军进攻淮南,围困合肥新城。面对严峻局势,朝中大臣忧心忡忡,担心吴军分兵进攻淮泗地区,主张多处派兵防守。司马师却冷静分析,认为诸葛恪刚执掌吴国朝政,急于立功稳固权力,必定会集结兵力全力攻打合肥新城,不会分兵。于是,他让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率领重兵在合肥新城抵抗。诸葛恪久攻不下,毌丘俭、文钦请求出战,司马师却认为诸葛恪军队轻装远征,身处绝境,战斗力正强,不宜出城交战,合肥新城虽小但坚固,应据城坚守以消耗敌军。他命令诸将深沟高垒,闭城不战。两军相持数月,诸葛恪军队疲惫不堪,死伤大半。此时,司马师命令文钦率精锐阻断诸葛恪退路,毌丘俭率大军随后进攻,诸葛恪最终兵败撤退,文钦半路阻击,大破敌军,斩首万余级。 正元元年(254 年)正月,魏帝曹芳不满司马师专权,暗中与中书令李丰、光禄大夫张缉、黄门监苏铄等人密谋发动政变,企图废黜司马师,改立太常夏侯玄为大将军。司马师得知消息后,先下手为强,派遣舍人王羡迎接李丰,李丰无奈前往。面对司马师斥责,李丰口出恶言,司马师大怒,下令将其乱刀杀死,随后逮捕夏侯玄、张缉等人,将他们全部夷灭三族。同年三月,司马师逼迫曹芳废黜皇后张氏,改立皇后王氏。经过此次事件,司马师仍不放心,同年九月,他与郭太后联手,废黜曹芳为齐王,另立东海定王曹霖之子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改年号为正元。这次宫廷事变,对朝中亲曹魏皇室的势力进行了一次大清洗,司马氏对曹魏朝政大权的掌控愈发稳固。 司马师大权独揽、擅行废立的行为,引起了镇守寿春的毌丘俭、文钦的强烈不满。正元二年(255 年)正月,毌丘俭、文钦举兵反叛,假传太后懿旨讨伐司马师,并将司马师的罪状写成檄文传示各州郡。他们胁迫淮南各营将士在城西设土坛歃血为盟,还各自派遣儿子前往吴国为人质,换取吴国派兵救援。同年二月,毌丘俭、文钦亲率六万大军北渡淮河,向西推进到项县。司马师得知叛乱消息后,召集群臣商议征讨之事。朝议起初认为派诸将前往即可,尚书胡嘏、中书侍郎钟会等人劝谏司马师亲征,司马师最终听从建议,亲率中军十万人前往讨伐。 司马师部署周密,大军集结后,他派遣镇南将军诸葛诞率豫州各路军队从安风津逼近寿春,征东将军胡遵率青州、徐州各路军队从谯县、宋县之间出击,截断叛军退路。自己率兵驻扎汝阳县,派监军王基统领前锋各军据守南顿县,等待迎击毌丘俭军队。同时,命令各路军队坚守营垒,不与叛军交战。毌丘俭、文钦进退两难,军心逐渐涣散,淮南将士因家属都在北方,纷纷投降。司马师又派兖州刺史邓艾率泰山郡一万多军队前往乐嘉城示弱诱敌,自己率主力随后赶到。文钦中计,前往袭击邓艾,在乐嘉城下与司马师主力遭遇,战败逃走。司马师派出精锐骑兵追击,击败文钦军队。毌丘俭听闻文钦战败,惊慌失措,弃城而逃,最终被安风津都尉斩杀,首级送往京城洛阳,文钦则逃往吴国投降。淮南叛乱得以平定。 然而,长期的征战与宫廷斗争,早已让司马师身体不堪重负。他原本眼睛就患有瘤疾,曾让医生割除。淮南叛乱时,文钦之子文鸳勇猛偷袭军营,司马师惊吓过度,导致眼睛突出眼眶。为稳定军心,他蒙住被子强忍剧痛,甚至将被子咬破,属下都未察觉他的伤情。平定叛乱后不久,司马师病情急剧恶化,他让弟弟司马昭代为统率军队。正元二年正月二十八日(255 年 3 月 23 日),司马师在许昌病逝,年仅四十七岁。 司马师死后,朝廷追授其大司马,谥号忠武。其弟司马昭受封晋王时,追封司马师为晋景王;侄子司马炎称帝后,追谥为世宗景皇帝。司马师一生,在三国复杂的政治军事舞台上纵横捭阖,以坚毅果敢之姿,为司马氏家族代魏立晋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那个时代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 |